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不会无动于衷,冷若冰霜,而常常是情动于衷,形乎于外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谈到艺术鉴赏时说:“夫缀文者(作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这一段话,实际上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微妙关系:创作者“情动而辞发”,是“因内而符外”  相似文献   

3.
张季秋 《科学咨询》2007,(14):36-3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一旦产生,便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活动染上情感的色彩。“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笔者在这几年的课改教学中,也越来越体会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勰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歌,有的诗命意鲜明,直抒胸臆,比较好懂;有的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就得费力揣摩了。读后一类诗,要注意领悟,少作一些无谓的解释,也许倒会接近或切合诗的真意。三分诗七分读。诗,读是重点,理解感悟是关键。读《在山的那边》,宜采用情读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弄清重点,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可品评其中的意味,以求其突破重难点。只有通过朗读,使学生进入如临  相似文献   

5.
先明确下列三点,然后才能进入我们本文. 一、文学作品主情.<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可见诗与文抒情言志的核心是情感表达,思想志向的内在要素仍然是激情.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话文本的核心要务就是梳理出文本的情感脉络。贯穿文本的情感就是文本的"根",文本的"魂"。有了它,文本就有了生气和灵气。教师对话文本,走进的是"心",走出的是"情"。情感审美,既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预设的前提,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对话文本,务必要找到共振人物情感的着力点和凭借。这是教师教学预设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教学中,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定要贴紧作者的心,共鸣作者的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刘勰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歌,有的诗命意鲜明,直抒胸臆,比较好懂;有的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就得费力揣摩了。读后一类诗,要注意领悟,少作一些无谓的解释,也许倒会接近或切合诗的真意。  相似文献   

8.
刘平  涂永红 《科学咨询》2009,(16):I0001-I0001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有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相似文献   

9.
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是小语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小语语文课堂更是一个情感熏陶的主阵地,教学中可通过以情熏陶抓好导入、以情入境重视朗读、挖掘情感感染学生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孕育、生发、升华情感,构建学生鲜活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10.
如何优化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有情有味、兴味盎然地自能求知。笔者认为创设入情入境的教学情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入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材中的经典名篇,蕴含的情感因素,可谓洋洋大观。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感召唤情感,以情感交流情感,才能使学生心灵的燧石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场。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相宜的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有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  相似文献   

13.
黄光强  刘锋 《科学咨询》2008,(12):48-48
语文教学应将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这些方法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情感;熏陶;睿智.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丈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一门语言和音乐高度结合的情感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唱歌时把握住了情感也就抓住了歌曲的灵魂。歌唱者准确、全面地把握住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体验,经过再创造,并通过自己的歌唱表现出作品所赋予的情感,感染听众,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歌曲演唱的情感可以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旋律、咬字吐字、前奏、间奏、尾声、声与情、技与情、意与情等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陶醉于"高山流水"的美妙、"执手相看泪眼"的凄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凛然……而今,美变得似乎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升学.语文也便失去了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列出当领导的烦恼,那么不拉一个长长的单子是说不完的,且不说太多的无偿加班,尤其让领导苦恼的是牵扯了太多精力的人际问题,中国的领导者受法家统御术的影响太深,大多信仰"君子不重则不威"的教条——崇尚冷而酷,因此在单位,不仅要体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而且这种冷而酷也妨碍组织合力的形成。如何避之?本土文化中自生的"情不情"、"和不同"思想,值得领导者借鉴。"情不情"借用《红楼梦》脂批本注解中"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  相似文献   

18.
侯磊 《领导之友》2014,(5):26-27
正领导者在工作中,不仅要遵"法"、重"理",还要重"情"。感情是领导工作中最动人的元素。领导者同部属之间的情感,源自尊重、源自真心、源自关心、源自沟通、源自服务。情浓最能暖人心,情浓自能化坚冰。有"情"的融合,一定有"力"的聚合,有工作的崭新局面。领导干部对部属多一些情感关怀,是应有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从教育学角度看,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并加强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力,既是人生的人文情怀,也是生命的生存质量。可是在以往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着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那么,如何才能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呢?笔者认为:第一,倡导"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让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第二,"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捕捉学生情感契机,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出的情就"真"实感人;第三,倡导学生抒自己的情,写出个性化的独特感受。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只有这样,才能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