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八十年代末兴起的第一次“民工潮”之后,“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目前常年外出民工约6000万,其中跨省区流动民工约3000万。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民工潮”现象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我国“民工潮”现象进行一些透析。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农民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的进程,现阶段出现了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的现象。他们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如何认识这次人口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民工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有序引导。  相似文献   

3.
梁颖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4):14-20,40-43
自1984年,中共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以来,“民工潮”就没有停止过。根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外出农民丁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亿人。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人口素质看我国民工潮的成因、社会冲击及对策黄晨熹近年来,我国城乡之间出现的民工潮已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决策者们)的极大关注。从成因上看,民工潮产生的主要因素应归结为农村人地关系比例失调、城乡收人差距继续扩大所造成的城乡“势能差”。因而,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再看“民工潮”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后,给农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将会引起新一轮的“民工潮”。面对情况,配套的措施应加紧制定、实施,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新的“减员分流,双向流动”措施,解决农民进城的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含义的误解,加上政策偏差,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和过度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实际上是结构性过剩。解决结构性过剩必须调整经济发展重点,给予进城农民“市民待遇”,赋予农村企业和市民“农民待遇”,并进行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城市外来人口犯罪根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体制,叩开了紧闭多年的城市大门,数千万农村人口争先恐后地涌入,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强劲的以“民工潮”为标志的人口流动洪流。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二元社会的融合,但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  相似文献   

8.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相似文献   

9.
进城农民在城镇生活的稳定性及市民化意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已进城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表明,进城农民大多在城市社会的融入度较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有1/4左右的人有重新回农村的想法;户口依然是判断进城农民是否“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有效地帮助新进城农民尽快适应城镇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类似浙江省这样经济发达的农村已具备较好的创业环境,因此一些受教育程度高、创业能力较强的进城者回乡创业的欲望较为强烈,城镇如何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调查与思考田凯所谓“农民工”,是指户口尚在农村,而来城市以从事各种“自由职业”为其主要经济来源的人。改革以来,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世代躬耕的土地上解脱出来,冲破城乡阻隔,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每年春节前后,民工潮都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