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陈亮(公元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宋史·陈亮传》说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下笔数千言立就。”陈亮写过大量的政论和诗词,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传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珍品。本文拟对陈亮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一论析。一陈亮的词,数量虽少,却很精粹。其中不少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豪气淋漓,高腔镗鎝,是陈亮词的主要特色。陈亮所处的时代是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当时北方半壁河山为金人所统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义愤填膺,要求保卫疆土,收复失地。但是南宋王朝却苟且偷生,偏安江左。对外奴颜卑膝,屈辱求和;对内压制排斥、摧毁打击爱国志士。在这种情况下,陈亮虽属于草野,六达帝庭上书,力排众仪,倡言恢复“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却终因投降派的阻挠而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英语都有着大量的动物词汇和习语,但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对同一动物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词义联想.这种现象可以从"文化继承型"词语形象感、词语产生的典故、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及体育娱乐活动四方面探寻成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变化、科技发展,新生事物迅猛涌现,语言中也对应出现了大量的新词和新义。本文从科学技术进步和政治经济变化两方面探讨了俄语词汇发展的原因,并从词缀法、缩略法、借用外来词、旧词新义四方面介绍了发展途径,同时对俄语词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龙川词初探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又是一位壮怀激烈、风格豪放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词,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龙川词》四卷,但已久佚。其子陈沆初刻《龙川集》,仅收词三十阕;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从黄昇《花庵词选》中补入七阕,计三十七阕,四印斋本《龙川词补遗》二十六阕,赵万里续补十阕,今人唐圭璋又补二阕,去其重复,共存词七十四阕,在数量上与李清照(七十八阕)相近。读龙川词,教人振奋,催人踊跃,使人热血沸腾。陈亮与辛弃疾的词风貌相似,格调相仿。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又说:“观此(指陈亮《贺新郎-寄幼安见怀韵》三首)则两公之气谊怀抱,俱可知矣。”茅盾把陈亮与陆游、辛弃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南宋陈亮的伦理学思想的研究不断深人,对现代社会,陈亮的义利观无疑具有借鉴作用。在研究陈亮的义利观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认为陈亮的义利观是“义利双行”,一种认为陈亮的义利观属于功利主义范畴,一种认为陈亮讲求的是义利统一的义利观。本文试就三种观点的得失做一综述、剖析,并阐明自己的研究见解。  相似文献   

6.
陈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唯一一位状元及第的思想家,以事功、气节、文章著称于世,多年来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随着陈亮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许多研究成果的同时,在诸多方面亦引发了不少学术争论,有的甚至走入研究误区,主要体现在十大方面:陈亮的出生地、民间传说其母亲乃尼姑、陈亮无师承、未冠时到义乌何子刚馆舍求学、其岳父兄弟在经济上资助陈亮救父出狱、陈亮所指"乌伤四君子"被误解为"乌伤四子"、陈亮、朱熹、吕祖谦三人同时在永康寿山石洞一道讲学、《永康地景赋》误为陈亮所作、陈亮平生不能诗以及陈亮民生思想研究的几乎缺失等等。剖析陈亮研究中出现的误区,通过梳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力图考证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以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陈亮研究。  相似文献   

7.
点染是唐宋词作家自觉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本文首次从唐宋词点染的性质、形态方式、心理内容和审美功能等四方面进行全面和初步的探寻。旨在揭示出唐宋词艺术个性美的某些特征,并为唐宋词的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联助词是指在句子中起着协助其它语言单位表示各种关系的作用、能关联后续成分,并在语篇中具有 衔接作用的一组词。本文仅就该类词的表达功能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我们从关联功能、情态功能、语用功能和篇 章功能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唐宋词研究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其研究盛况足以比肩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出量多质优的特点。从基础工程建设、词人词作研究、词史编撰和鉴赏品评类著作四方面成果的全面检视中可见其大体面貌。  相似文献   

10.
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词人.在赵家王朝推行屈辱卖国路线,投降派当道的黑暗年代,陈亮力排众议.号召抗金救国,为此奋斗了整整一生.他的大量散文和诗词,无情鞭挞了屈膝苟安的主和投降派,充溢着炽烈的爱国热情,不可侵凌的民族自豪感和必然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心.《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决不是一般的送别之作,也不是仅仅含有爱国思想的因素,它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集中反映陈亮爱国思想的壮丽词章.我们先来仔细读读这首词吧:  相似文献   

11.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这一点最早可以从欧阳修的词中看出。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词人,他的词和他的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二者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的突出方面表现出深刻的联系,颇能说明宋词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况周颐,清末民初的大词人、中国传统词论的集大成终结者。其读书游历期的词,宁静恬和、玲珑易感、心旌难撩淡淡春愁;其困守期的词,梅花之缠绵悱侧独钟、悼失子亡妻之痛、感国耻之伤;其逐臣期的词,晚秋蝉鸣、西风唱晚、浸透血泪;其遗老期的词,遗老郁结、赤子之心、梦想幻灭;其《蕙风词话》的核心美学思想:穆、静、厚、重、大。  相似文献   

13.
清末诗人陈锐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其诗深湛高古,旨洁辞英;其词清丽朗润,音律谐婉;其词话内容丰富,辩律精审,品鉴独到,在词学界影响深远.陈锐交游广泛,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表现在诗词创作之中,其<袌碧斋集>是研究近代湖湘文学及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5.
叶梦得受故乡湖州山水的滋养,并深得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浸润,陶铸成高雅脱俗的山水情怀。他经营山水园林,又广泛游历,山水赏悦始终是他的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以较多的词来记录这一生活内容,写山水景物和山水情趣,使他成为北宋苏轼以后到南宋张孝祥、辛弃疾、张炎等的山水词发展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词人。他以自己特有的审美情味和与之相应的文笔写山水而形成的清逸词风,成为他的全部词中最耀眼的特色,也是在全宋词中据一席之地的标志性风格。  相似文献   

16.
清代初年《词律》与《词谱》的编订,为词体的格律建立了规范,但它们不仅误收一些其他韵文为词调,又失收一些词调,在细致分体时亦遗漏有重要的别体;此外在调名、分体、韵位、断句、分段及字数等方面均存在不少讹误.按照律词的观念对以上问题进行清理与辩正,有助于制订新的词谱,并由此建立新的词体规范.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词学观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且有所变化。前期,即通判杭州以前,他认为诗词有别,由于积极的参政意识,他把文学创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诗文创作上;后期,即通判杭州以后,他开始接触词体,并大量创作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对词体的看法,认为诗词一体,开创豪放词风,提倡清丽雅致之词,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四大家推举南宋词人吴文英的努力是晚清词坛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吴文英因其特殊的风格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南宋末年颇受推崇,元明却默默无闻,清代前中期梦窗词逐渐显现,至晚清吴文英则被推为至尊的地位.晚清四大家长期校勘整理梦窗词集,对梦窗词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并有意用梦窗词的特殊风格影响、改变现实词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完颜亮的成长经历及人性禀赋来分析其诗词特点,着重探讨了在文化征服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其诗雄健踔厉、豪放遒劲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了其“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和其性格特征、政治抱负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重阳、马钰等皆为读书种子,以诗词修真传教自证度人,游艺不害修道,这是接受柳词的前提.得道后的王重阳对柳词的接受方式,是通过柳词的"象喻性"以隐喻方式言说修"真"悟"道"的体验.其接受的内在契合根据,则在于全真之"心游不离身游"的"游"观,这就使得感性的现象界最终又归宿于内在的体验和开悟,于是"道成肉身"的宗教体验也就有可能契合于审美体验的"主客泯灭"、"物我两忘"."全真乐道"的优游之乐虽不离弃感性之"身",但却是以否定世俗情感价值和世俗之乐为前提,这样,王重阳等对柳词的接受内核实际内在着一种"否定论美学"的指向.金代全真道士词人对柳词的接受,具有揭示金词词史格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