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和房地产投资的现状分析,在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概念,运用我国中西部地区1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和面板数据模型,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对推进中西部城镇化建设、促进房地产投资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机制、模式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可归纳为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中心城市集聚因子,由此导致区域内部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泛长江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并对该地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魏丽莉 《兰州学刊》2014,(3):165-170
文章分别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出发,研究了甘肃省各地州市的城镇化发展状况。从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看,甘肃省各个地州市、各个区域板块不仅在城镇化率方面差距明显,而且在城镇分布的密度以及城镇规模结构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2年甘肃省各个州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发现甘肃省各地州市的城镇化质量的高低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最后,根据甘肃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文章着重从城镇化空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甘肃省未来城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展迅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新形势下,面对城镇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明确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给出了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当前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发现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方面是城镇化明显的短板。新形势下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应以质量为重心,加快人口城镇化、落实人口市民化、促进"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富有竞争力的城镇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亟须进行区域布局优化。河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和较低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且二者之间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为此,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应采取强化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实施城市群推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未来,我国应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理念下,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境保护机制、大力开展生态教育,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杜传忠  刘英基  郑丽 《江淮论坛》2013,(1):33-39,153
文运用granger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较明显,而城镇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水平总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二者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协调水平较低。制约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制性及机制性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以及产业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没有实现有效结合。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推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战略意义日益突显,充分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效应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构建“S—P—E”城镇化均衡模型,探讨了城镇化非均衡对内需失衡的冲击机理,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度量了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均衡、就业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均衡分别对内需失衡的冲击影响,进而厘清非均衡视角下城镇化的内需效应.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中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詹 《兰州学刊》2013,(9):113-118
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高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赋予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城镇化内涵和路径.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从互信互惠的发展理念、产业集群、合理有序的城市体系、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城镇化的人口素质五个方面诠释了两业联动的内涵.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营造平等发展氛围、产业集群与城市网络体系互动、信息管理水平、城镇化质量等方面进行两业联动发展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强  陈宇琳  刘精明 《中国社会科学》2012,(7):82-100,204,205
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模式两个视角理解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的特征,发现中国城镇化的突出特征是政府主导、大范围规划、整体推动、土地的国家或集体所有、空间上有明显的跳跃性、民间社会尚不具备自发推进城镇化的条件等。可将我国城镇化"推进模式"区分为七种类型:建立开发区、建设新区和新城、城市扩展、旧城改造、建设中央商务区、乡镇产业化和村庄产业化。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创新性及灵活性,但如何更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促进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以实现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亦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城镇化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需要加快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依据2001-2010年相关的平均数据,以全国及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从协调关系、生存能力、发展质量、生活质量等四个层面对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人口城镇化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同时滞后于城镇化率发展速度;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从东向西呈现明显的高—中—低分布,同时区域内部质量水平差异较为显著.我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升人口城镇化发展质量,应从推动人口城镇化与非农业化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区域内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及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超 《南方论刊》2014,(4):9-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城镇化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新型城镇化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其发展需要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创新城乡社会管理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几个方面着力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1年-2009年的样本数据,应用ADF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国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均衡关系,就业增长和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城镇化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在一定时期内对就业增长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城镇化水平对我国就业增长波动的贡献率比较大,但其贡献率逐渐下降。我国在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要推进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为驱动的城镇化、以服务业现代化为抓手的城镇化、以相关制度为保障的城镇化,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国家在新时期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这种背景下,适合甘肃的城镇化道路该如何落实?本文首先从自然条件、城镇体系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次,立足于空间、经济、城镇发展动力等层面,深入探索了甘肃省多年来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并分析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最后,对甘肃的城镇化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明显,其动力机制也更加复杂.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背景,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并由此提出今后构建和谐的城市居住空间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8):55-6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可分为"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和"质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在推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土地财政快速扩张、资源低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高效、包容、绿色的城镇化,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拉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深入,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从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法律障碍出发,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思路、法律模式以及对争议解决机制进行建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Townization(城镇化)、Urbanization(城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都市化)为元概念,建构当代城市化进程研究的范畴群,有助于揭示大都市、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在形态、功能和本质上的巨大差异,是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城镇化国家战略的复杂内在机制与真实背景,以及制定层级分明、具有分类指导功能的政策制度和路径的大前提.“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与内容,“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空间载体和形式.“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木之本”和“水之源”,“扩大内需”是“城镇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现代化”是中长期战略目标,“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城镇化”在中国当下和未来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和和枢纽作用.积极借鉴欧美经验和认真吸取拉美教训,应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在参照别国发展道路时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1981至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半城镇化"困局的成因及破解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度土地城镇化以及人地要素失调引致了我国的半城镇化困局,人地要素失调率的增长将带来半城镇化的加速过程;2)2003年末开始实施的城乡统筹政策约束了我国半城镇化的扩张过程,其对破解我国半城镇化困局具有积极意义;3)我国半城镇化困局呈现为一个累积过程,由于政策约束,半城镇化人口从自身群体脱离需要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西城镇化发展存在水平地域差异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方式粗放、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等问题。为改变现状,广西应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实现城市群"扩空间"向"提功能"转变,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并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