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迎春 《天府新论》2015,(6):99-106
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借用阶级话语进行政治动员、政治斗争、经济建设等活动。改革开放之后,阶级话语在国家话语中的表达发生了变化:阶层话语兴起,阶级话语被淡化;经济话语成为主流,斗争话语被边缘化;改革话语成为核心,革命话语影响减弱。但阶级话语并未在国家话语中完全消失,一旦国内外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阶级话语将可能再次回归并对现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相似文献   

3.
辩论话语不仅存在于辩论赛当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当人们需要表达观点时,往往就需要用到辩论的手法。而隐喻也常常被运用于辩论话语当中,因为隐喻可以让辩论话语变得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在传统的语言认知中,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在现代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个认知手段。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隐喻在辩论话语当中的意义,分析了隐喻是如何从思维、情感、体验的层面影响人们认知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研究结果来找到提高话语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隐喻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概念整合理论同样可以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主要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忽视宏观语境,无法解释新奇隐喻,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提倡建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连贯的全面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国家舆论强有力的引导,转变地方政府过度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倾向。文章引用2003年-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的报道,从注意力转换视角来分析媒体宣传与公共服务政府建设的关系。在注意力转换方面:公共服务类报道比例超过经济类报道比例;公共服务类报道中,三农、教育、文化较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环境保护较少,需要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公共服务类报道与国家重大时事紧密联系。在注意力固定与持续方面还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7.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生态隐喻是生态语篇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概念化的方式将生态观念传达给公众.习式话语中的生态语篇采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隐喻表达.功能语言学在功能研究的卓越成绩,为剖析生态隐喻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以2012-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的会议、考察讲话等为语料,对"习式"话语中生态隐喻进行概念元功能分析,剖析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借助生态隐喻,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倡导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苏萍 《兰州学刊》2012,(12):208-210
村上春树的新作《1Q84》一经问世,即引起学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除了作品中构思巧妙的故事外,村上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各种模态的隐喻整合于小说中,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文章运用多模态隐喻的相关理论,通过对《1Q84》的文本分析,对作品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在涉及大胆奔放的性爱以及家庭暴力、校园虐待、不伦、离家出走、背叛、同性恋、失踪等各种繁复复杂的离奇情节时,村上在文学技巧的运用上变得更加的细腻和成熟。同时,多模态隐喻分析在理论方面也为解读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头版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之中的两份大报。本文以这两份报纸的三份头版为样本,对这两份报纸头版的风格、版型、照片安排及文字编辑进行了比较,从中反映出它们的异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作为共和国文学的开篇之作,20世纪50年代中国朝鲜战争文学继承了战争年代的文学传统,以极其有效的举国体制,紧急应对民族生存面临的危机挑战,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形成了第一条庞大的文学生产线以及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播体系。作为新中国权威声音的《人民日报》,大量刊载朝鲜战争文学作品,以累积式的文学范例生成共和国文学范式,以同一性取消个体性的文学观念形塑、规约作家创作,与《人民文学》《文艺报》等主流报刊形成体制化的集团军效应。同构性前提下作家身份的政治考量与作品刊用的选择性差异,决定其在共和国文学建构中的作用和分量。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因此政治隐喻潜在的劝说话语意图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红岩》几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自1961年面世以来,《红岩》便赢得了读者持久的喜爱。迄今为止,仅在北京,它就已经印行63次,远远超过《红日》、《青春之歌》等同时代的其他红色经典作品。在此,通过对《红岩》出版成书过程的考察来探究其形成背后的运作性及功能性因素,对《红岩》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其“意义”的转化而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使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新政策的实施让边区人民的“民生幸福”得到了初步实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彻底解放中华民族”的对日作战中完成着“中华民族之复兴”的“最主要任务”,而中国共产党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争得了自己的“政治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19.
政治语篇和隐喻密切相关。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伴随社会发展并反映社会现实。借助于隐喻可以研究民族意识和社会心理。在此以俄罗斯政治语篇为例着重研究当今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功能,即认知功能、交际功能、语用功能、美学功能等,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借助认知诗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讨论文本中关于人生的概念隐喻。小说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一生经历都蕴含着LIFEISAHARDJOURNEY这一概念隐喻,从这一角度进行剖析理解该作品,探索舍伍德·安德森对人生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