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52-55
通过对部分辞书的新旧字形对照表的考察分析发现,汉字新旧字形对照整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和使用.在新规范字表制定过程中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年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一、字形“易”古字本有繁、简二体,甲骨文作、,金文作、和、其中繁体象(用手)持两器皿倾注液体形,简体则象直接从器皿中倒出液体形[1]。金文的后一形在器皿把手的圆耳中加一装饰性点符,遂讹为小篆作。《说文》:“易,渐易,蜒、守官也。象形。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这完全是据小篆笔势的望形生训,其失同其释“为”为母猴。其实汉代时“易”字已失去笔意,许氏也拿不准三说何说为胜,故一并录出。从古文字字形可明显看出,“易”字的最初构形是倾倒、倾注液体(金文的第二个字形尤似),既非晰蝎象形,更非从日从… 相似文献
3.
刘湘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6-208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缺乏汉字的笔画与部件意识,对汉字字形的认知尤其是对形近字的辨析是汉字学习的难点。根据他们对汉字的认知特点,应严格笔画、笔顺教学,通过溯本究源,分辨易混独体字形,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偏旁教学的理据性,并在教学中强化部件意识,帮助初学者形成从汉字字形和结构上正确审视汉字的思维模式,提高对易混合体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字形文化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1):147-149
字形文化研究是探究古人在创制汉字的过程中 ,通过字形保存下来的丰富而生动地昭示其文化心态及其历史演进轨迹的资料的一种研究。这种研究 ,具有深层次地揭示汉字发展演变的根源、挖掘汉字结构与意义蕴涵的关系、昭示汉民族的丰富文化积淀和为汉字文化学提供牢固的建构基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荣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105-107
许多学者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汉字字形进行解说,为汉字学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但其中也存在一些臆断之说。不能将某种预定的民俗文化强加给字形,而需要从汉字内部入手,考察单音节语素物化与物化回归的全过程,运用汉字发生发展的相关理论来阐释。 相似文献
6.
黄青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28-29
汉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形、表意,其结构富于理性,字形具有可解性,汉文化的诸多信息贮存在字形中,使汉字的可解性具有丰富的内涵。汉字字形形义之间的关系,即造字时的命意是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7.
汉字字形叙事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5):92-108
董乃斌先生《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刊上海《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一文中提及“古老的中国文字,就是为记事--叙事而产生,而进化,而成熟的”观点,并有所示例。班固汉字“六书说”中有“象事”、“象意”两项,董说也许可与之印合。董说似还可以拓展许慎“六书说”中有关“会意”等构字法的诠释思路,为汉字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故在借鉴总结前人说法的基础上,试对汉字与生俱来的象形表义、音义结合、立体叙事的特点进行粗浅解析,以回应补充董先生的观点,并说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之源远流长和植根之深厚。 相似文献
8.
汉字字形文化研究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131-135
字形文化 ,是蕴涵于汉字形体之中的古人在初创汉字时保存下来的远古时代丰富而生动地昭示其社会文化心态及其历史演进轨迹的文化信息资料。字形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 ,首先应当明确其内涵与对象、性质与研究方法等等 ,以有利于本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字字形加工的关键特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汉字识别模型对汉字的字形加工过程并没有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是汉字识别中的字形加工究竟是特征分析还是整字加工占优势。汉字字形加工中采用的是任务引导的识别策略,汉字字形加工的关键特征验证模型包括了汉字字形加工过程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加工,强调识别过程中根据字形的关键特征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11.
论古籍整理用计算机字库中的字形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本身存在复杂的字形问题,使用计算机整理古籍,更摆脱不了字形的纠葛,必须妥善加以解决。处理字形涉及文字学、古籍整理和中文信息处理三个方面,要解决存古与适今、提高与普及、规范与放任、类推与限制四组矛盾,需建立三个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字库:基础字库、通用字库和全汉字字库,对各种字形问题作不同的处理。文中侧重阐述了简繁字、“新旧字形”和异体字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朱英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5):112-116
本文所讨论的"斤斧类汉字"的字形字义,包括"斤"、"斧"和以"斤"为构件的"析"、"折"、"新"等共5个常用汉字。这些字都是含有"斤"作为表意构件的象形字或会意字,都是跟砍伐工具有关的纯表意汉字,本文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字义源流和相关成语等多个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构字理据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兰良永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0-104
康熙四十九年秋曹寅有"佩笔六番充侍从"句,体察其意,盖曹寅在侍卫及内务府郎官任时有第一番侍从,在康熙后四次南巡期间分别有第二、三、四、五番侍从,在康熙四十九年春巡游五台山时有第六番侍从。曹寅的前五番侍从,研究者已有论述,对他的第六番侍从,则全无印象或知之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拟结合《清圣祖实录》的相关记载,对曹寅的第六番侍从作详细的考察,并与刘上生先生的"佩笔侍从"说商榷。 相似文献
14.
韩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3):109-113
汉字字形蕴涵文化信息,具体体现在字形结构之中。字形结构蕴涵文化信息具有意象的直观性、构件结体的整体化合性和字形结构组合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15.
16.
古籍整理(包括用计算机整理古籍)中对“新旧字形”的处理,比现代用字更复杂。需作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古籍用字情况。在整理及用计算机处理中可依据不同读者的需要分层次作不同的处理。基础字库用“新字形”,通用字库可以“旧字形”为主,适当调整,亦可全用“新字形”。全汉字字库“新旧字形”应齐备,并按照需要扩充。在“新旧字形”转换中,要特别注意一对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周文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
对 6763个现行汉字作全面统计,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在汉字使用方面的致误原因;从共时角度归纳形近字(偏旁)的特点及其类型。其特点可概括为:轮廓相似,大同小异。从汉字的轮廓、结构、笔画几个方面将形近汉字(偏旁)归纳为六种类型。未来的汉字整理和汉字简化,在减少汉字笔画的同时,应尽量增大区别度,使之达到繁简适度、区别度明显的理想效果。加强对形近字的字形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广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21-122
射箭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历史十分悠久。从其字形的演变,可以透视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射箭曾经是先民们生存的手段和军事技能,被列为教育内容。在周代,成为一种礼制的载体,被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
谭慧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4,(2):180-182
20世纪,是一个世界文化相互冲击的时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字形与字义的发展演变同样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冲击。而且在整个20世纪中,现代设计在全球迅速崛起和发展。而作为中华文明精神载体的汉字,其现代设计理念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今,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建立完善的现代汉字设计字体体系,就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认识汉字的发展演变历史,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汉字字形、字义的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