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但马克思主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怎样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怎样正确分析世界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科学世界观应该作出正确回答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回答了这一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科学世界观在我国当代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试图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作些研究。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而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方法。他的著作没有一篇是专门讲哲学问题的,然而每一篇又都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提出问题和说明问题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邓小平理论方法论的深刻意蕴及逻辑结构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正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涵义,或者说,什么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呢?党的十四大报告作了科学概括和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系统地回答“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认真总结我国4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站在当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上,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即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该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他还告诫全党:“不承认科学和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的极大重要性,不承认没有科学和教育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是封建残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李建国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四大部署了学习、宣传和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01页)五十年后,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民族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 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并告诫全党: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定要坚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亿万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立足新时代这一党和国家发展的最新历史方位,创造性地、历史性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大时代课题做出科学回答和深刻诠释,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关键领域变革与重要实践突破的良性互动,彰显了科学世界观与实践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标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基础是它的哲学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反映了它的认识论,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体现出它的方法论。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提出并从理论上解决这两个关于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由于他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实现了世界观上两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格式塔转换:其一,从强调事物存在的差异性和斗争性转向了注重事物之间的共通性和统一性,这一转换为解决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论问题提供了本体论依据;其二,从注重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和必然性转向了强调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一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发展战略等方法论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本体论基础。正是发生在世界观层次的这种变革,使邓小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产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出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绝不是偶然的。邓小平理论的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是: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所致力于解决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适应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已经和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着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了四个“新”,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规律的系统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不仅有利于驳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无用论”的错误论调,而且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必要前提,更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从根本上讲不是源于单纯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上,更体现在对当代现实的解释力之中。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改造世界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导理论并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当代价值,我们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92年1月他南巡讲话时,又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由此来说,“实事求是”是我们革命和建设最重要的法宝。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对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亦是由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决定的。今天,中国主流文化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校园文化应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①。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18.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李敦培,何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通过学习,努力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也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广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胡耀邦同志说:“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都以独创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总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毛泽东关于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