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辉 《老友》2008,(6):24-24
地动山摇震天府,山崩地裂路桥阻。家园转眼成废墟,凄凄惨状不忍睹。手足同胞血肉连,千里驰驱忙救援。自古磨难多兴邦,凤凰涅定重生。般木凤凰涅定重生般@晓辉~~  相似文献   

2.
《凤凰涅般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度爱国。它塑造了英雄中国的形象,是民族意识的深度觉醒。它重估民族文化自我,勇于埋葬民族文化旧我,锐意创造民族文化新我,不仅在文化上具有历史意义,而且还有现实意义,对于反叛、清除封建文化,对于推动民族现代化进程有很大的启示性。同时,它对文化保守主义也是一种否定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太子成道经>叙述释迦牟尼从其母"右胁出身胎"、"袖中生"出,这与印度古代的种姓等级制度密切相关,是婆罗门教所谓不同种姓的人从梵天不同部位生出的神话之体现,"右胁"出生主要是秦汉以后"尊右卑左"观念的影响;释迦太子出生后"九龙吐水"洗浴其身,"九龙"是佛教输入后中国化的产物;释迦牟尼娶妻时所问"三从",是借用儒家提倡的妇道,来表明印度古代妇女在宗法家族中的卑微地位.  相似文献   

4.
戏剧的本体是人。佛教的“痛苦说”是对黑暗现实的挑战,是意志的高扬,这对戏剧在古代中国穿越儒、道的藩篱,起到了催化作用;佛教因明正理的流变思想和追求精神给戏剧的情节激荡注入了活力;佛教“真如”、“涅般木”的学说,也与戏剧的“净化”理论,在形象思维的体验过程中有惊人的相似。这都是中国戏曲赖以生成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佛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五世纪在印度创立了佛教,然而并不是在佛教产生之初就有了佛殿和佛像崇拜的。把佛陀的形象人格化、偶像化,并利用佛像做为佛的化身供信  相似文献   

6.
佛教中涅般木解脱目标的基础,是出离心和大悲心。以此为切入点,文章旨在探讨红楼诸艳的宗教态度和佛学修养,及其与宝玉参禅悟道、出家解脱的联系和差异性。宝玉出家体现了与佛教原始宗旨较为接近的修行理念,与其相呼应的,是有小乘气息的惜春,红楼诸艳中大多数人的学佛态度,并非真正的宗教浸润,而是士大夫式的佛学文化与禅悦。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涅槃”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对涅一词的主要含义 ,它在印度佛教史上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的考察 ,以及对佛教的涅观念与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之间的关联的分析 ,我们发现 ,佛教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涉及涅观念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涅观念有明显差别 ,涅观念传入中国后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 ,中国佛教宗派的不少重要理论都围绕涅观念展开  相似文献   

8.
从对涅Pan一词的主要含义,它在印度佛教史上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的考察,以及对佛教的涅Pan观念与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之间的关联的分析,我们发现,佛教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涉及涅Pan观念,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涅Pan观念有明显差别,涅Pan观念传入中国后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中国佛教宗派的不少重要理论都围绕涅Pan观念展开。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印象中,印度人个个都是"趴火车"的高手,猿臂一挥,火车外面挂满了印度人。除此之外,也就对"印度飞饼"有点印象。我到新德里旅游后,改变了对印度的看法。朋友住在新德里,他打电话让我去他那里做客。我坐火车时,火车外面并没有"挂"着印度人,火车里面很多座位是空的,车票也不贵。朋友因为有事没能来接我。我到了火车站,一个披头散发的印度男人冲了过来。看他这个造型,有点丐帮洪七公的意思。男人手里拿着棒子,嘴里乌拉乌拉说着印地语。我以为他要打劫,交流半天,才知道他是个搬卸工,是个苦力。他晃晃手中的"扁担",指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在哲学史上这一简短而又深刻的发问不知由此而产生了多少的哲学家,也不知由此而困惑了多少的哲学家。人们也许会轻易地回答:我不就是人吗?可人是谁?从哪里来?在哪里?到哪里去?事实上,这一发问真正触及到哲学的灵魂,“全部哲学就在于了解我是谁”(罗伊斯语)。打开人类哲学史,不论中国圣人孔子的“知人”,还是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的“佛”之  相似文献   

11.
为佛教的创始人佛陀——即释迦牟尼——造象,是佛教传播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东方艺术史上成就特异的一宗奇观。古代世界上产生的造象艺术,不论是埃及的、希腊的、波斯的、中国的、印度的,都极少能脱离宗教而独立地存在。印度作为一个与宗教关系最密切的文明古国,其情况更是如此。近世许多文化史研究者曾指出,印度的民族心理特  相似文献   

12.
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堂兄弟,在佛经中他被描绘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威望很高的人。他有自己的戒律,有自己的教义,有群众。他同释迦牟尼的矛盾决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佛教史上是重大事件。他的信徒,晋代法显在印度看到过,唐代玄奘和义凈也看到过阒に挠跋熘钤?历千数百年而不息。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可惜过去还没有人认真探讨过,本文是第一次尝试。以后再写印度佛教史,必不应再忽略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3.
看了《山西老年》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幸福号”专列》一文,我很是感动。主人公彭长水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打造了“幸福号”专列,并经常骑着“幸福号”带母亲外出散心,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和产业支撑。我国乡镇企业经济结构既存在着先天缺陷又有后天营养不良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规模小且弱质化,产业内部结构粗放且不合理,产业布局分散,与城市工业结构雷同化,以及在产业结构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等等。要实现乡镇企业在新世纪的"涅般木",就必须转变乡镇企业发展方式,调整乡镇企业经济结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佛传与僧传是佛教传记的两种基本类型.印度佛传丰富,传主释迦牟尼由世尊成为救世主,反映了印度佛教的发展演变过程,也体现了印度民族特有的神话思维.中国僧传发达,基于深厚史学传统的僧传,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的历史意识.佛传僧传既有不同的民族特征,又有相同的文类特点,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中既有印度佛传对中国僧传的影响因素,也有中国史传文化对印度僧传的反馈作用,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源流》2007,(4)
使我深感奇怪、百思才解一二的是,印度穷人尽管再穷,—般都是怨前世造了孽,很少会把怨气发到富人身上,就是说,印度穷人整体上没有嫉富、仇富的“红眼病”,更没有杀富济贫的造反意识。他们相信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宗教思想,害怕做了坏事会遭报应,只希望神保佑他们从苦海中解脱。正因为如此,印度贫富之间基本上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我来印度几年时间,亲眼所见,印度穷人,包括乞丐,虽然听说过有的有时难免贪小便宜,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即使再穷,一般也不会去偷盗抢劫,穷人报复富人者,鲜有所闻。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俗名叫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他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子前485年,大致与我国孔子同时代.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王国的国王净板王的太子,母亲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后去世,由他姨母波波提夫人抚养长大.悉达多从小受婆罗门学者的正规教育,还曾练习骑马射箭.父亲净饭王希望他长大以后继承王俊,成为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英明君王.但是,善于沉思的悉达多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愿望成长,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使他感到困惑;又因他对婆罗门教种牲制的不满;加…  相似文献   

18.
"我"的观念在古印度宗教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印度哲学的核心观念.印度古代两大宗教之佛教和婆罗门教在"我"的问题上曾有重要的思想交锋.两教中的主要哲学派别或分支的许多理论都是围绕着"我"这一观念展开的.佛教与婆罗门教在"我"的观念上的分歧,反映了两教的根本的理论差别,也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层间的政治对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认识印度古代哲学的基本形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佛所行赞》是印度古代诗人马鸣创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佛陀释迦牟尼的一生。作为佛传文学的代表,其佛陀形象的塑造既有现实性,又有理想化及诗人自我人格的渗透,在佛传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作为一部大诗,作品在选材剪裁和艺术表现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印度早期的观音三尊形式造像主要属于释迦信仰系统,其组合像式为释迦牟尼佛居中,观音与弥勒两旁胁侍;在佛教由印度向中国的传播中,观音三尊式造像向阿弥陀信仰系统转变,其组合像式为阿弥陀佛居中,观音与势至两旁胁侍;观音在两个不同信仰系统的三尊形式造像中转换的同时,其自身的图像特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