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约定:个人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主要判别标准为按劳分配。“平均主义”与“收入差异悬殊”为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两大基本表现形式,其中,政府分配领域主要是“平均主义”分配不公,市场分配领域主要是“收入差异悬殊”分配不公。 一、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危害 以“平均主义”与“收入差异悬殊”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它的存在,不仅拖曳经济增长,而且波及社会稳定,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已成社会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几年来,个人收入分配由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家集中统一分配逐渐朝向由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调节演变,分配主体日益多元化,分配方式更为多样化,个人收入普遍提高。但是,由于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旧体制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不同的调节机制使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已成社会问题。首先从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来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资料,1994年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4538元,其中国有经济单位4797元,高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5.7个百分点;城镇集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不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震荡的引爆点之一,严重危及着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但是,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尽一致。认为“分配不公不是当前我国分配领域中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4.
计划分配体制与市场分配体制并存和经济成长阶段较低是影响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它们对各种分配不公现象都有影响。级差收益是导致行业、部门及地区之间职工收入悬殊的主要原因;劳动力素质差异是影响不同地区收入差别的突出原因;非法所得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 ,是近些年来我国分配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也是目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要在 2 0 2 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深入研究并尽快解决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通过对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变化轨迹的回顾 ,可以对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全面地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敏感的“热点”,当前出现的“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分配上的短期行为”,不仅是经济上的“陷阱”,而且是社会政治上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加强我国个人收入宏观调控的研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7.
郭婧 《南方论刊》2012,(8):41-42,18
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个人所得税作为新税改革以来收入最强劲的税种之一,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发挥的作用逐步加强。但随着纳税群体的扩大,数额的增加,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试图以当前个税改革的问题为出发点,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深化税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别高低悬殊现象.且有逐步扩大趋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原因 1、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传统收入分配体制所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传统收入分配体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影响.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平均主义分配的存在,与工资制度改革滞后,工资水平偏低有关。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而职工货币工资标准的调整滞后,致使许多职工的实际收入下降。为了缓解实际收入下降问题,将奖金、津贴、福利补助等平均发放,人人有份,明知是平均主义分配,而又不得不对平均分配作出痛苦的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分配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大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事关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应放在调节社会分配不公上,真正起到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作用。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在中国“素有第一征收难”的特征,由于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困扰,在个人所得税征管上还面临着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难点,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税务部门的征管质量、调节力度和动态掌握。这些难点主要表现在:1-收入不透明,申报…  相似文献   

10.
个人所得税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调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综观世界各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所得税都是最重要的税种之一.因此,如何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积极探索个人所得税的拓展空间,完善其现行的管理制度都是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应着重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收入分配不公已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情况下,更令经济学家感到困惑。寻找公平和效率的结合点,对揭示这对矛盾,制定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一、对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情况的基本分析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城镇个人  相似文献   

12.
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的任何一个小小波动都会引起人们的观注。近来,社会上对分配不公议论纷纷,成为热门话题。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一、关于分配公平与否的衡量标准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看个人收入是否诚实劳动所得,是否按其劳动贡献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是说收入的增长与劳动贡献的增长是否大体上相适应。如若多劳少得或少劳多得即应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认识脑力劳动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脑力劳动,是一个论之又论的问题,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这其中虽然有实际问题,但认识问题是更为根本的。本文试谈两点认识。一、脑力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弄清:什么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怎样创造社会财富?脑力劳动怎样形成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热点.党中央顺应民心,已决定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这使人们为之振奋.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既反对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也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以调动我国广大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就要先弄清楚社会分配不公概念的内涵.然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究竟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笔者认为,在按劳分配范围内,只要劳动报酬与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分配差距悬殊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分配不公集中表现为贫富差距扩大,权力参与分配获取高额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造成分配不公的原因有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重在从改革、发展、完善、规范和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分配不公既会严重损害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公平、危害社会稳定与和谐,也会损害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管制制度及调节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要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必须将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与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的管制制度和调节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矛盾重重,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层的透视和把握,从而提出协调配套的对策,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收入分配不公愈演愈烈和愈演愈乱。 一、收入分配的悖论现象 对于错综复杂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志简单地归结为一部分人以不当的方式暴富起来,从而引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人们的普遍不满。据此,只要把这部人的过高不合理收入通过对应政策解决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问题果真如此简单的话,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同时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两个问题,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城乡不公、行业垄断和腐败是造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三个主要因素。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治理将会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各个领域深层面的改革。鉴于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在于我国的体制改革不彻底和政策措施不完善,在对其梳理和整治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对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总的感到,由于改革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湖南省城乡人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目前分配领域中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也确实存在收入过分悬殊和分配不公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社会分配不公主要表现为平均主义和收入过分悬殊,两种形态互相交错,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都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本文着重对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 判断一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