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文章认为,我国民族理论界关于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区分以及关于概念的狭义与广义的长期争论,主要源于对民族问题考察视角的变化和混乱。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从不同视角审视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正确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问题概念的精神实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建立起民族自治地方的法规体系,在建立这一法规体系中要重视民族经济立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法制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也需要有力的伦理思想来支撑。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具有区域特色的、优秀的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根植于民族区域道德,民族区域道德构成了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加强民族地区的区域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特殊的生产和生活用品,这些特殊的生产和生活用品统称为民族特需品或民族用品。由于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同,民族特需品具有种类繁杂、数量众多、规格复杂、工艺独特、地域性强等特点。国家制定的《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中,包含了民族服饰、工艺美术品、民族医药、民族文字媒体、民族体育用品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科、教、文、卫、体产品共10大类、500余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特殊需要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政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民族政策的运行环境,着重阐述了市场经济对民族政策的影响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政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化视阈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探讨.探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审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中,笔者试图回顾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方面的成就,从多视角分析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的问题,并提出保障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核心来组织和配置生产要素、社会资源及收入分配,这就必然引起各民 族之间相互流动、各民族之间跨民族经营的现象。 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自然给跨民族经营创造了条件。跨民族经营有助于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同时,跨民族经营 有利和弊两个方面。 跨民族经营,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从民族构成上看,呈多民族交叉型;从经营层次上看,呈多层次 性,容易引起民族共同体的共鸣;从竞争形式上看,多数情况下呈互助型。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团结、互助.仍然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跨民族经营,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原则。 跨民族经营给民族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有利于民族地区干部和群众冲破传统经济的思想藩篱,克服心理障 碍,经受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对本民族内部成员具有内聚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由静态变为动态,给民族关系的发展赋予时代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员交流,互学语言,族际通婚,无疑拉近了民族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对文化与民族关系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处理不好,会酿成不安定因素,必须正视。  相似文献   

10.
黄其萍 《民族论坛》2005,(12):12-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加快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期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消除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障碍首先,要全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消除“左”的思想障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思想领域留下的后果,就是禁锢了人们的思维,而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干部思想更封闭,观念更陈旧,在用人问题上也习惯于按计划经济的要求来看干部和用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左”的干扰。随着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和很强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经形成,必然会持久地支配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又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合力,进而对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民族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提高各民族地区的竞争能力,注重政府对技术、信息方面的支持,合理制定区域经济战略、调整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分配,致力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现各个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作为中国民族政策的目标,其实质是消除各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培育相对落后民族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为此,中国的民族经济政策应该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其方向是把民族经济融合作为制定政策的新视角,引导相对落后民族利用文化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以推动各民族经济交往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市场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色经济应该是具有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市场供给和需求条件的经济,应该是有效率的经济,是一种扬优成势的经济。特色经济是相比较而言,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取决于资源禀赋。由于资源要素结构及配置过程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总是存在差异,区域差异是一种自然状态。区域差异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要确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古亚洲人尼夫赫人的族称、族源和传统经济。  相似文献   

16.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阐述路径依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的特点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经济在这一转变中的影响和作用,认为人口较少民族实现经济转变的首要问题是打破经济封闭和信息封闭,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的特色优势与区域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将传统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与现代经济因素有效结合起来,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转变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中共“二大”到“九·一八”事变前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萌芽时期;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已成为推动我国民族工作不断前进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民族角色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角色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规范性与创新性统一。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角色规范性研究较多,而相对忽视了角色的创新性。事实上,伴随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与全球化,民族角色创新不可避免。它不仅反映在角色规范的创新上,而且反映在角色期待与扮演的实践中。角色创新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传统民族角色的现代重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与日俱增。如何吸纳别国文化,保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12,3(4):9-20,91-92
尽管,近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公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明显偏低。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是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在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水平约束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其承担的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责是差距过大的主要根源;合理分配制度的缺乏、国家针对特定群体的福利政策和行业垂直管理体制下不同工资制度的实施是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采取针对性对策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公民收入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