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之前 ,对这个新世纪将可能出现的前景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预测。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未来的态度不同 ,因而对前景的描述也各种各样 :有人说 2 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一个个性得到充分展示的世纪、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世纪 ;也有人说 ,2 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一个自然资源将被耗尽而要依靠人造资源的世纪、一个自然界开始向人类由于过度开发进行报复的世纪、一个人口膨胀达到顶峰的老龄化世纪、一个难以想像的新疾病盛行的世纪、一个充满危机…  相似文献   

2.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统称代词系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的迹象和印记,这种迹象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儿》、《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统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彼此、众人、大家、大伙儿”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彼此、众人、大家、大家伙儿、大家伙子、大伙儿”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世纪中叶的“彼此、大家、大家伙儿、大伙儿”阵容,期间的删汰整合昭然。就统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众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衰落直至20世纪的消亡;(2)“彼此”由18世纪的冷寂到19世纪的再度兴盛直至20世纪的势头不减;(3)“大家”由18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彼此”却又远逊于“众人”而惹人注目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众人”而一枝独秀直至20世纪的炙热依旧;(4)“大伙儿”由18世纪的产生到19世纪的冷寂直至20世纪的崛起;(5)“大家伙子”19世纪的昙花一现,来去匆匆;(6)“大家伙儿”由18世纪的酝酿到19世纪的面世直至20世纪的崛起。这便是北京话统称代词自1750年到1950年的发展演变史。  相似文献   

3.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反身代词系统呈现出了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迹象和印记,这种迹象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反身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自、自己、自家、自个、各自"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自、自己、自家、自己各儿、各自"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世纪中叶的"自、自己、自家"阵容,其间的删汰整合昭然。就反身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自"由18世纪兴盛到19世纪式微直至20世纪没落;(2)"自己"由18世纪对"自"首度超越到19世纪独领风骚直至20世纪依然一枝独秀;(3)"自家"由18世纪式微到19世纪持续衰落直至20世纪难觅踪影;(4)"自个"200年一路沉寂;(5)"自己各儿"19世纪昙花一现;(6)"各自"由18世纪首度现身到19世纪衰落直至20世纪消失。这便是北京话反身代词自1750年至1950年的发展演变史。  相似文献   

4.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民族学方仁人们都在谈论21世纪,都在盼望21世纪,人类肯定在21世纪会比20世纪要更进步。但是21世纪并不是没有问题,比如人口问题、生态问题、资源开发问题,社会犯罪问题、宗教纠纷问题、民族矛盾问题等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21世纪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21世纪能否变成非军事化和冲突预防的世纪?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美好的理想也不难实规。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是人类光辉灿烂的世纪,是充满苦难与不幸的世纪,又是一个奇妙的世纪,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前进与倒退,建设与破坏,没有哪个世纪像20世纪这样令人类激昂奋发,又使人类沉思猛醒。历史是无言的,无言的历史却告  相似文献   

7.
土生葡人16世纪初在印度果阿和马来西亚满刺加起源, 16世纪中期至 18世纪在澳门初步形成, 19世纪初至 20世纪中期在澳门进一步发展, 20世纪 70~80年代后终于成为在澳门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族群,成为东西方种族混血、民族融合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8.
加强师范教育,迎接21世纪教育的挑战顾明远21世纪就要到了。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在20世纪遇到的许多难题可望在21世纪解决,但也会有些问题将在21世纪恶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总是给人类带来财富和幸福,有时还会带来灾难。世界是个大家...  相似文献   

9.
从积淀中升华陈松历经坎坷的世界人民终于即将迎来21世纪的曙光。21世纪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纪,是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世纪,是世界经济迈向一体化的世纪。作为历史渊源悠久,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在这非常的历史时刻,更应通过一种理智的思考而迈进21世纪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历史已走近21世纪的门槛,艺术的历史也已临近了新的纪元。但是,时至今日,一些人对于20世纪的外国文学,对于它的基本规律,却说不出一个明确的见解;对于许多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知之甚少,乃至茫然无知,出口提笔必称19世纪,好象不存在一个20世纪似的。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 20世纪是一个发生了巨大变革的伟大世纪。她同样产生了伟大的文学和艺术。然而,对此结论,持异议者大有人在。他们说,20世纪没有出现巴尔札克那样的文学巨人,没有19世纪那种峰势巍峨的现实主义文学。诚然,19世纪是现实主义文学辉煌发展的时代,名家辈出,群星璀灿;名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现  相似文献   

11.
18、19世纪是西方音乐发展最为辉煌的两个世纪。当 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的火焰在欧洲逐渐熄灭的时候,人们似乎再也找不到创作的源泉了。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走上了一条较之以前不同的道路,其音乐的多元化折射出复杂多变的时代足迹。今天,怎样看待 20世纪西方音乐,它将会给以后的音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埃及学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埃及学真正走向科学化,成为一门世界文明研究的重要内容却是在20世纪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的.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埃及的考古完成了从追逐财宝到建立起一整套科学挖掘整理体系的转变.埃及的重大发现也大多在20世纪问世.作为埃及学学科基础的埃及语言的破译尽管完成较早,但完善的语法体系的建立、科学的文献翻译解说也是在20世纪经由许多埃及学家的努力才日臻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中国文坛思潮迭起 ,呈现出夸张的显泛化的态势 ,而 1 9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则体现着潜隐性特征 ,原因是 2 0世纪中国经过了规模浩大的反传统运动 ,在普遍反传统的文化语境中 ,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导引下 ,极容易形成思潮的泛滥 ,而 1 9世纪中国文人虽然也思维活跃 ,酝酿着各种思潮 ,但大多囿于传统的规范 ,甚至碍于自己的身份 ,往往使运作中的或酝酿中的思潮呈潜隐状态。由于这两个世纪基本上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中国文坛都涌动着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不过 1 9世纪流行的是以古典文化为价值依托的古典现实主义 ,而 2 0世纪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宽泛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04,24(4):46-53
讽刺诗是20世纪汉语诗歌中重要而特殊的品种。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大动乱,讽刺诗几乎成为社会改革甚至政治革命的工具,具有激进尖刻的文体风格;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相对平稳,讽刺诗回归本体,具有保守节制的文体风格。但是仍然具有直面社会的写实风格和与政治及现实既对抗又和解的中庸风格及谐隐怨刺而又节制宽容的讽刺传统。20世纪在民间还存在大量具有游戏性质的讽刺诗。尽管自由诗是20世纪汉语诗歌的主流诗体,但是讽刺诗采用的主要诗体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度改良了的格律诗体。讽刺诗采用格律诗体,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同时期汉语诗歌在诗体自由化上的极端,保证了汉语诗歌的格律传统在20世纪的被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对国际法发展阶段的划分,并不与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完全一致。国际法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在欧洲产生并形成初步体系;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晚期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逐步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从冷战后至今直至未来,处于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成熟体系的阶段。新世纪在国际法"当代化"的进程中,应当为形成一个完善与成熟的国际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可谓是整个外国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诺贝尔文学奖则充分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显示了20世纪文学的实绩。文学在20世纪呈现出某些发展演变特征:文学的"多元趋向"和"本位回归",而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无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世纪世界文学的演变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到19世纪的传统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处于对立甚至敌对的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统自由主义和传统保守主义互相吸收对方的基本主张为自己的基本主张,从而使传统自由主义演变为新保守主义,而传统保守主义则演变为新自由主义.本文试在论述西方传统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由对立到位移的同时,探寻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是英帝国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段。英国在欧洲以外地区从事殖民扩张虽然始于16世纪后半叶,但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并取得重大进展的殖民开拓和商业扩张则始于17世纪。17世纪中期是英国发生急剧变动的时代,其殖民扩张和对外战略方面也表现出重大调整和转换。17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北美的移民可以分为被动移民和主动移民,两者都有其深刻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从16世纪上半叶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到17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改变了科学自身的地位及其格局.这一时期的科学精神不仅包括科学的理性精神即科学的存疑、探索、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精神,而且包括科学的伦理精神即科学活动主体的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崇德精神和坚持将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目标--臻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结合解剖学和功能性神经影像研究,通过语言中单个生词在大脑中的语义处理的分析,对国外一百多年以来的语言认知模式进行概括、综述,介绍大脑中语言的认知模式:19世纪解剖学和认知(词语视听处理)相结合的神经学模式;20世纪强调实现阅读的两种不同途径的认知模式。根据功能性影像研究成果讨论:19 世纪神经学家的观点(大脑的左后上颞皮层(IPSTC)及后下前皮层(PIFC)管辖词语的视听活动)和被其所忽视、20 世纪认知科学家提出的阅读第二途径(后下颞皮层(LPIC)对词语进行修复活动)看法的利弊。人们曾以为角回(AG)与视觉语言形式系统有关,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物体、面部以及语言而与下颞叶(ITL)和中颞叶(MTL)共同构成语义系统。通过比较,认为功能性神经影像能够把19世纪神经学家的解剖设想与20世纪认知手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