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想北平     
老舍 《社区》2004,(10):59-60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二十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  相似文献   

2.
毛云卿 《老友》2009,(8):23-23
1949年1月31日,古老的北平(今北京)宣布和平解放,至今已整整过去60年。我1930年出生在北平,在北平生活了19年。解放前夕,我正在北平市立第六中学读书。那年(1948年)的冬季,北平显得特别的冷,一场大雪过后,皑皑的白雪,使整个北平城变成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东野三纵七师二十一团开赴东北。辽沈战役一结束,我所在的三营九连从冷口入关到达河北香河县,攻下北平南苑机场。后驻通州整训练兵,准备投入解放北平的决战。  相似文献   

4.
1936年秋初,我在北平考入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我是于这年的夏初,从昆明乘滇越铁路火车到越南的海防,从海防乘轮船经香港到上海,在上海郊区南翔我的一个亲戚处住了一个多月,在这里温习应考的学科。约在六月下旬,离上海来到北平,准备报考北平的大学。我到北平后,住在石驸马大街一家公寓里,这里住有我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云南老乡,他是在头一年就来北平投考大学,现仍住在这个公寓准备继续报考。当时北平的国立和私立大学共有10所,都在一年一度的秋季招收新生,北大和清华这两校的考试日期,不但较各校为早而且完全相同,要报考北大或要报考清…  相似文献   

5.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0,(6):110-112
老舍先生在1936年写的一篇《想北平》的散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深。文章写道:"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得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与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九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也是我个人历史上一个里程碑。 我于1948年春从北平来到云南省会昆明,任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社会学系没有系主任,也无教师。同学们见我是从北平来的,便对我抱有极大希望,希望我能将社会学系办好。我看到许多同学思想进步,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不满,使我深受感动。特别是同学们请我参加一次“篝火晚会”,会上有数百名青年学生表演文艺节目,其中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同志从西桐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虽然距今已过去60多年,但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中南海里第一夜  相似文献   

8.
我想起东京、神户,我想起大连、沈阳……北平也跟着大连、沈阳死去了,一个女神王后般美丽庄严的城市在蹂躏侮辱之下,恹然地死去了。  相似文献   

9.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7,(10):98-99
2010年5月15日天津《今晚报》副刊刊登了从维熙的《觅故记趣—寻找北平玉皇阁》,引起我的共鸣.文章的开头:“暮春时节,出于怀旧的心情,我去西城寻觅我刚到北平时曾经居住过的玉皇阁夹道……坐车到了平安里大街,我徒步沿着平安里大街西行,不但玉皇阁夹道无处寻觅,就连与夹道相邻的翠花横街也荡然无存了……记得当年小巷报晓的不是大公鸡的晨歌,而是拉粪便的大车那吱吱啦啦干涩缺油的车轮车,黎明时分十分刺耳.难怪当时北平流传着一首歌: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的声音都跟着它起,前门叫卖菜,后门叫卖米……这是雕刻在我童年心窝中的永恒记忆.记得有一次粪车到玉皇阁夹道掏粪,两个坏小子偷偷拔掉了粪车桶上的木塞,那臭气熏天的屎尿,便从洞眼里流了出来,夹道内的住户,家家都关上了院门和窗子……”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北平解放不久,第四野战军为了在中南各省区解放后开展工作,组建了南下工作团,简称"南工团"。北平为一分团,天津为二分团,招收的人员主要是当时在北平大中院校的  相似文献   

11.
王若坤 《老友》2009,(10):23-23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我所在的师奉命进驻北平,当时我在师文工团军乐队打大鼓。记得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上级通知我师军乐队参加开国大典的演奏。全队听到这一喜讯后,个个欢呼雀跃,都为能参加开国大典演奏而欢欣鼓舞。受领任务后的第二天,我们军乐队到建国筹备处报到,住进北平市黄寺附近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专业作家,平生安身立命靠的是历史,所以凡事总喜欢从历史谈起。说来也奇怪,我从小学读书就喜欢国文和作文这两门课程,尤其是作文。每当作业的卷子发下来,总会受到老师的赞许。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汉字还认不得很多的时候,曾应老师的推荐,在铅字印刷的学校小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深夜的哭声》的散文,写的是邻居一位寡妇的哀怨悲伤。文章刊出后,一时轰动全校,戏称我为“小作家”。认真说,这乃是我印成铅字的第一篇习作。后来入关在北平(今北京)读中学的时候,又是靠这支笔,在《大公报》的《大观公园》,《申报》的《春秋》以及《北平晨报》…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携全家从甘肃返回北平,租住于东城北新桥大头条50号,一个有八户居民的大杂院。大头条东头是北新桥学校与教会医院,南边是交道口师范学校,大头条内大部分房产归北平总学监云紫晨所有。云紫晨当宪兵上校的女婿一家住在我们院子的西邻,院子东邻是一于姓商人。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宪兵上校邻居乘飞机逃离北平。于家的儿子解放时公开了地下共产党员身份。有人命案的中统特务头子云紫晨,解放后被关进了监狱。此乃后话。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四年九月四日鲁迅致王志之的一封信中说,“惟金君终未见访也。”这里的“金君”,指的是北平“左联”成员、朝鲜作家金湛然同志。这一年的八、九月,金湛然从北平绕道上海回国时,北平“左联”的负责人之一王志之曾经介绍他去见鲁迅。当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问我在剑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是人。那些历史上的名人不必多提,只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去学院餐厅吃饭,对面坐过来一位长者,英国人,已经90岁,一口流利的汉语,说自己1947年曾在北平工作,后来在剑桥东亚系做了汉学家;酒会上偶遇  相似文献   

16.
郝贵生 《中华魂》2014,(19):22-26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毛泽东的“不当李自成”思想。笔者就这一思想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毛泽东“不当李自成”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含义 1944年,毛泽东谈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书时就有“不当李自成”思想的萌芽,但直接提出是1949年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相似文献   

17.
东北抗联的一面旗帜李兆麟原名李超兰,1908年生于辽宁辽阳。1931年九一八事件、日本帝国主义者武装侵占我东三省后,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他决心寻找抗日救国道路,去了北平,化名李烈生。回东北后,又曾化名张玉华、张寿篯。1931年12月的一天,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长胡乔木找到正在北平弘达高中读书的共青团员林郁青,征求他对组织上决定派他去东北搞抗日义勇军工作的意见。林表示同意后,胡乔木又说:“与你同去的还有两个‘反帝’的群众,他们都是东北人。一个叫李烈生,他是华北大学的挂名学生,是反日救国会的,最近参加了‘反帝’。另一个叫张国威…  相似文献   

18.
1949年3月25日那天早上,我们4点多就起床,按预先的布置各奔自己的岗位执行警卫任务,迎接党中央、毛主席由西柏坡迁来北平。 当时,我被命为便衣队队长,由李克农直接领导。 当接到党中央要来北平的通知之后,我们进行了周密部署,采取了两套布置做法。 在北平的前门火车站,就像欢迎民主人士到京时那样,也进行公开布置,以吸引注意力。 而我们在西北郊的清华园火车站另有安排。在这天之前,李克农带我们去过几次,看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强调卞之琳1935年以后创作的复杂色彩,并将它们与其北平时期创作区别开来.但实际上,卞之琳诗歌的复杂色调和表达特征,都是在他北平时期的创作中开始呈现的.他对北平的感受一开始就带着复杂意味,对北平所代表的双重文化价值的“凭吊”是他寄托苦闷的方式.而在这种凭吊中,他一方面对北平市民生活的慵懒、麻木、缺乏危机感的生存状态持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又流连于北平的古韵及其市民悠然闲适的趣味中,这种情感反应的复杂性和由此产生的借物抒情的表达策略,使他的诗歌逐渐发展出一套传达感受的方式.这让他批判声音的传达显得更为委婉和隐蔽,也为他后一阶段创作那种更复杂的表达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我在阳光下看到社会上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阴影,我的心情沉重,情不自禁想到童年时慈母教诲殷切,感恩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刚满5岁大,就碰上灾星——日本鬼子侵占了北平,而且汉奸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