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观点就是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为社会辩证法或主客体辩证法,而对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则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事实上,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是一种具有批判和革命精神的思维方式。从恩格斯创立自然辨证法的过程可知,马克思不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局外人或异议者,二人的思想是一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单纯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其片面化思想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挖掘不够,没有能在文本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中详细阐发马克思对工业文明的看法。准确理解这一问题,不仅要以文本研读为研究方法,从文本文献学的角度厘清马克思叙述的理论逻辑,而且要用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深刻阐释其历史逻辑。考察这一问题,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汲取经验,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提供参照。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基于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展开的论析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概念是把握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窗口和入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它的生成与嬗变就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实践辩证法的理论展开,实质涉及到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问题,即追问实践辩证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黑格尔哲学表明,按照固有的内部联系来阐述一门"科学"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实践辩证法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强调对辩证法的实践理解,从而与马克思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体系的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并以实践生成的主客体对立统一关系展开了对整个体系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在文本研究基础上,发掘"社会价值",拓展并深化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然而,在拒绝辩证法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视域,马克思的价值观要么被描绘成"价值无涉"纯粹相对主义的道德怀疑论,要么在"公正和自我实现的绝对道德原则"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进行谴责;本文从价值观的核心"正义"出发,探源马克思社会价值,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论辩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揭示马克思社会价值特质并给予实践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社会"是走进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窗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社会"的生成与嬗变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同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问题未受重视,也未得到深入研究,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全面准确的理解。殊不知,黑格尔有相对系统的劳动观,马克思在批判这一劳动观唯心主义性质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劳动观,具体表现如下:人的本质是劳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中介是劳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发展出独具特色又是博大精深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的展开是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理论对于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影响.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既借鉴了马克思的思想,把实践作为其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体现出关系论的思维方式与反思性的理论旨趣,同时他又在对实践、阶级、资本等问题的理解与马克思的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代社会理论需要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理论方向,结合当代社会实践的深刻变迁,实现社会实践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思辩的历史哲学路向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将辩证法引入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理解为绝对精神自我认识、自我成就的辩证过程,建立起逻辑缜密、包罗万象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在肯定黑格尔历史哲学贡献的同时,也揭示其理论症结与理论立场,并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精神劳动辩证法转换为现实个人的物质劳动辩证法,从而澄清了历史的前提,祛除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神秘外衣。这一关键性转换同时也昭示着马克思超越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哲学范式革命——实践哲学立场的确立和展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性的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及其当代价值,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理论发展不得不加以认真审视和反思的重要课题。在比较的视阈下,重新检视作为社会理论传统奠基者之一的马克思所关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特质,把握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当代效应,是我们理解现时代的生存境遇,推进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有鉴于此,该笔谈集中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与当代效应加以研讨,以期为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理解与发掘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思想遗产做出甚为必要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14.
物质思维、信息思维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马克思视域中"物质变换"概念的考察要么局限于追溯其唯物主义的理论传统,要么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其予以阐释,其实,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的使用,恰恰体现了其社会批判思想的物质思维特征.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分析角度,剖析了物质思维得以在社会领域生存的理论根基--资本逻辑.随着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取得,科学思维方式也由物质思维向能量思维、信息思维转变,而且信息思维更是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我们遵循马克思的批判思路,就会发现这种思维形式向社会领域的渗透遵循的依然是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避谈“市民社会”的事实,在学界引发了市民社会概念是“消失了的范畴”这一代表性观点,但从文本表述和文本内容相结合的整体性视角来看,市民社会概念实质上是“隐匿”而非“消失”的。市民社会概念的“隐匿”主要源于马克思研究视域和批判方法的双重变革: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研究视域的转变促使马克思认识到现实的市民社会内蕴多重历史面相和理论意涵,马克思为革新和重构市民社会概念而刻意将其加以“隐匿”;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运用则推动马克思自觉意识到应当深入市民社会内部展开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种批判方法的变革为市民社会概念的“隐匿”留存可能性与合理性空间。市民社会概念的“隐匿”不仅表征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种进步性指向,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展开的市民社会批判中自我革新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对官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的方法的现实思考,构成了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是与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的社会公仆理论和列宁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关论述是其主要理论来源。重温毛泽东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对于正确开展当前的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是把握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关键文本。要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性人文关怀的起点,就必须考察手稿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异化"与"对象化"概念的含混使用。唯有获得清晰的"异化"概念,马克思才能在扬弃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真正的关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论文本学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本学方法是解读马克思文本的思想方法 ,是对经典文本解读模式的反思。文本学方法具有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背景和方法支撑 ,积极吸收了发生学、解释学和现象学的方法论成果 ,是以之作为基本视域融合而成的文本解读方法 ,并受到阿尔都塞的问题式和症候阅读法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等文献当中,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两个概念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出现并具有理论意义的。生产劳动是直接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则只是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服务,不能增加资本家手中的财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随着劳动指向对象和劳动产品享用者的变化,很多非生产劳动在实质上也转为了生产劳动。在当代社会,由于现实需要,通常人们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解不只是局限于马克思的文本,而是将二者的内涵做出了调整,使其具体化。马克思独特的经济学—哲学视域中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也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和哲学本体论思想,使其政治经济学理论具备了永久性的经济学、哲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最为鲜明地表达了卢卡奇的自然观。而学界就此认为卢卡奇“只见社会,不见自然”的观点蕴含着“以苏解马”的思维范式。只有回归《历史与阶级意识》论述自然概念的实际语境,才能破除这一“幻象”。青年卢卡奇视域中的自然概念具有三重意蕴,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对立,也为工人解放指出了实践的路径。卢卡奇的自然观建立在其自然概念的地基上,对其自然观的探讨要深入到存在论根基。通过回应“自然还是社会”的哲学总问题与“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的具体问题,从总体性、过程性与目的性三个维度把握其自然观中辩证法主体思想的核心要义,目的在于正确理解卢卡奇对恩格斯的批判,并科学地得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存在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