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采用OECD农业政策评价方法,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政策,以2000-2006年为时间区间,测算了我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策支持总量呈上升趋势,但支持结构不尽合理,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支持较少,偏好于一般服务支持.建议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政策结构,提高农业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入世后由于农业受到的冲击,必须注重选择有效的国内支持政策措施。尽管WTO农业协议对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但通过减少价格支持,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建立农业收入支持体系,不但符合WTO农业规则将黄箱政策转变到绿箱政策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少子化时代托位总量不足与空置率较高并存的现状倒逼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政策持续优化。基于X市的调查、利用Kano模型分析了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政策的供需状况。研究发现:现有各项支持政策的实际享受率均不高;主要的12项支持政策对机构而言均不是必备型政策,机构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招生难”,希望政府能加大托育宣传;机构对各项支持政策仍然有需求,尤其是房租减免政策。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政策的完善策略应重点考虑:提高现有支持政策有效性,树立行业信心;鼓励探索需求型支持政策,培育消费市场;建立用房支持长效机制,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民组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组织化是发展市场农业,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农民组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典型示范、搞好服务、多元发展、资金支持、依托主导产业、加强法律保护、遵循自愿互利原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供需对接效率,以农业科技服务需求为主导,以供给投入产出效率和需求满足程度最高为目标,从需求特征、供给特征和信息认知等微观影响因素出发,选取指标对供需对接有效性进行衡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识别指标重要度,从而根据指标重要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对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方法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利益关切,能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产出效率,更有利于供需有效对接的实现;指标重要度的识别能准确筛选出显著影响供需对接有效性的指标,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使其更易达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行体制之下,国家宏观战略部署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务工、定居融合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政策性扶持和服务性支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合。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管理实践背景,尝试将中国层级治理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引入城市融合这一观察视域,以层级政府职责同构和层级职能为理论启发,突破以往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研究中“权益—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转而以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理论为分析工具,构建“制度—政策—服务”的政府支持+系统,从中央制度环境、地方政策工具、服务供给支持三个层次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的政府支持机制,既能解释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行为的内在规律,也拓展了政府行为理论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之一。基于功能分解的思路解析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揭示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所具有的转移风险、补偿因灾损失、资金融通、承载支农惠农工具与社会管理等功能能够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发展。但当前我国部分农户投保积极性不足且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服务水平与支持政策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基于此,应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和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优化农业保险支持政策,让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证研究,分析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农业机制环境,发现存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支持机制、金融支持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农业保险机制、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培育福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创新农业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以服务家庭农场和农户农机作业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服务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了家庭农场规模报酬递增;国家通过出台宏观政策培育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以中观供求市场合理的价格机制,调节家庭农场与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生产经营成本、产量、利润等基本要素的直接影响,从微观上实现了对家庭农场的传导作用。只有制定系统的宏观支持政策,改革市场供需结构,重视要素传导反馈,引导农机装备产业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农机化服务队伍建设,才能达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的最大匹配度,实现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服务定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不同时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内容,提出以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科技服务的新途径;建立以服务对象、服务定制和服务支持的三维农业科技服务基本模型;融合网格技术与面向服务构架技术,构建服务定制模型,并详细说明服务定制流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提供农业信息、农业商业和农业科技资源的共享服务及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撑,关键环节是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并有效服务农民增收。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农业科研院所与服务农民增收战略的基础上,介绍了福建省4个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科研院所的状况,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农业科研院所的对策:(1)强化政策扶持,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需求表达中的主体地位;(2)建立现代院所制度,用增量带动存量科技资源的重组。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和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失衡,加剧了农副产品消费需求和产出供给的矛盾,产生价格上涨压力。基于“缺口-价格”模型的实证研究显示,负向农业产出缺口对农副产品价格具有滞后1-3期的直接正效应,18个省份分地区面板回归验证了直接价格效应的存在且滞后期为3-4期;工农业产出缺口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两者的影响弹性不显著。由此可知,农业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治理通胀要从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协调工农业生产和畅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入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产品物流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共同物流运作模式、加强农产品共同物流服务特别是物流增值服务得到有效解决,发展农产品共同物流的具体对策就是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培育和壮大共同物流主体企业、建立共同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加强现代物流的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农业生产托管日渐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变资本-劳动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等抑制小农户抛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等促进小农户规模经营,通过增强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等促进小农户绿色生产,分别对应现代农业的三个方面: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形成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论框架。下一阶段,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列为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深化农业绿色补贴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实现“大国小农”下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