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种类越来越多。信息化的电子资源由于其便捷性、快速性,将传统的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可以说,信息化的背景,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网络化的广阔舞台,这种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有相应的创新举措,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能够有效满足图书馆本身及高校教育的发展,对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在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传统文献与信息化资源的结合着手,同时注重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自身资源的特色化、丰富化,确保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而职业教育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部分,应该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是以职业技术培养为主,忽视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不重视图书馆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这直接影响着中职学校学生的素养。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中职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服务的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各大高校开展对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认识和利用学校的馆藏资源,帮助学生在进入图书馆后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对所需信息资料进行检索和获取,并积极的养成和提高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习惯和利用效率。本文就高校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并研究和探讨当前加强入馆教育成效的方法形式,从而更好的确保高校入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郝静 《管理科学文摘》2010,(36):181-181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学术性机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职高专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和开发能力,以及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能够与科研和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读者的实际知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满足当前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就要不断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水平。基于此,文章从智慧图书馆开始谈起,针对其给知识服务带来的巨大变革及具体的知识服务模式展开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建设,进而形成自身特色,已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项工作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全面加强中专学校图书馆建设,使其成为信息中心、阅览中心、书刊供阅中心等等,是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各种文化的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校学生除了能够接受到我国正规文化的教育外,通过电影、书籍、网络等方式还能接触到各式西方文化以及社会其他文化。这些文化当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学生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之年少气盛,很容易被不良文化和社会风气所侵蚀,因而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但破换了学校的教学环境,严重的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带来的恶劣影响不可小视。本文对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做出研究,希望能够减少并及时应对该类事件的发生,保障学校和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日趋多元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提出的相关要求,高校也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新模式。高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在此过程中,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企业中学会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学校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发展需要的人才,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从校企合作现状出发,具体分析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何金丽 《办公室业务》2013,(17):120-121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为了能够支撑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图书馆的各项功能越来越完善。众所周知图书馆拥有很多图书资料,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广博的知识。图书馆流通部门是展示图书馆整体的工作质量的最突出的窗口,流通部门可以为图书馆与读者架构其沟通的桥梁,让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有问题能及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学校的教育辅助机构,应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开展工作,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充实第一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使学生在图书馆学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为了能够促进人们知识的提升,我国的高校图书馆逐渐提高了对社会读者的开放力度,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的开放经验不足,导致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本文则是针对高校图书馆对于社会读者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并且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式,希望以此能够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读者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落实,高校教学、社会服务、科研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学科作为他们的基本单元,需要加强建设。目前,高校图书馆正在不断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成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它能提高高校学科建设的质量,使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含义、特点以及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措施做了详细的分析,文中部分观点希望能够为图书馆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里一个重要的机构,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图书馆在发挥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首先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社团对于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团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指出了目前图书馆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使图书馆社团与高校更加有机结合,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发展是社会各个领域发展以及互联网大环境影响的结果,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给广大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服务理念,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各个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图书馆一方也要新增服务功能。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转型机遇,并从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人才建设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相关制约因素,并对其转型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学校的教育辅助机构,应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开展工作,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充实第一课堂所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使学生在图书馆学到第一课堂学不到的知识,练就容纳性较强的知识机构,培养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思维能力与方式,科研能力与方法,组织能力与手段,社会适应能力,信息接受意识和能力等.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社会,学会做人等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手段.因此,学校图书馆必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职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道德社会化机制是综合性很强的社会机制,社会的急剧转型给个体的社会化环境带来了冲击和巨大的变化,家庭和学校道德社会化功能不足使儿童社会化面临困境。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寻找有效路径,整合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强大的、耦合程度较高,效果较明显的完整道德社会化功能链。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各类突发事件频发,给学校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一个学生集中的公共场所。科学辩证地看待图书馆突发事件的诱因,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对构建和谐校园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余孝明 《科学咨询》2003,(16):11-12
重庆市梁平中学创建于1907年.1980年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1998年批准为重庆市重点中学.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给中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中学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学教育的崇高使命,如何抓机遇发展自己,成了摆在学校领导一班人和全体教职工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学校德育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造成负面效应。如何应对网络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做好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