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人成长成才、完善自身的"生存智慧",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成伟大而崇高使命、实现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旗帜和灵魂。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施有效的大学教育,并开展切实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 《决策探索》2010,(14):65-66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趋向于多样化、功利化,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困惑。为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弄清楚什么是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信仰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逐渐弱化,信仰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些现象都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信仰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价值理念和信仰出现并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作为中华儿女,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刻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在实际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义务和责任做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降到更低。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信仰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问题。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科学预测并把握他们的信仰教育方向。笔者根据高校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入手,利用"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全面有序地推进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从提高社会主义信仰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建设、探索西藏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支撑一个人主体意识的基石,也为个人发展明确目标,为民族和国家进步凝聚共识和力量。现阶段,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战"的新空间,西方国家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高知敏感人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使这一群体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大学生人格塑造应与其专业相结合,并以法学专业大学生为例展开论述。对于法学生应以法学学者为榜样来引导其人格塑造,应将法律精神作为一种人格特质纳入法学生的人格构成的核心,着重从法律信仰、法律思维及社会责任感来进行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积极倡导的世界观教育,是其“五育”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信仰问题的深刻思考。世界观教育实质就是一种信仰教育,指向人的终极价值关怀,主张教育应该给人以信仰,其有效途径是实施美感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掀起了层层涟漪,也对当今社会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有着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自编《大学生党员信仰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探讨大学生党员信仰的现状,明确影响大学生党员信仰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当前我校学生党员信仰状况积极、健康,绝大多数学生党员信念坚定,政治态度端正,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给予较高评价;但部分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认识不足,信仰出现动摇,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应引起高度重视。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入侵,教育榜样的弱化和偶像的缺失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是影响党员信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的逐步加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球化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趋明显,每一个开放的国度都必然面临相对于本土文明而言大量涌入的异种意识形态。近年来,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学生基督教徒的比例有所上升,基督教在高校内的传播形势正在发生改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剖析大学生信教的诱因,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润华  杨欣虎 《科学咨询》2023,(10):200-202
高校应注重廉洁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探索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及文化浸润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大学生成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路径,用廉洁文化培养具有扎实学识、崇高理想、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网络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高校要及时抓住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李锦源 《科学咨询》2023,(9):100-102
大学时期正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是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为我们提供方向指引,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信仰趋势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通过调查得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对问题做出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两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两者的核心目的都是培养大学生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重要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不可忽视的目标追求。在新时期要求在开展国防教育要做到以下方面:思想认识要到位;教育内容要明确;教育形式要多样;有关部门要指导;教育经费要保障;教育师资要配强;理论研究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伍锐 《经营管理者》2013,(6X):239-240
本文从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的角度,具体阐述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内涵,并提出了开放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四条途径,包括创设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平台、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创新精神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创新的弘扬和培育是统一的,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其创新精神,将更有效地实现大学德育的目标,使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定位,深入学习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和平台,是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开展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挖掘理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实践背景赋予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科学的内涵,即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要始终本着开放的心态、把握理性的意识、浸透高科技的理念,以科学的内涵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培养面向地球村的中国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地球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