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特点,对南京高新区进一步发展的定位和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应把南京高新区建成高科技创业基地和研发中心.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的深入,开发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开发区应该继续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不断扩大内引外联;继续作为接受国外先进技术转移的基地,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继续作为体制创新的“试验田”,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继续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努力创造高度的精神文明,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从青岛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开发开放优势与黄岛的区位优势,青岛开发区应努力建成特区式开发区。在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开发区将以特区为榜样,进一步完善特殊的功能,构筑特殊的体制,优化特殊的政策,营造特殊的环境,使开发区与经济特区一样,仍然作为经济性特殊区域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依托长江、加快发展──—关于南京长江水道利用的思考王思聪,张延东八十年代,我国乐部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经济特区——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等多层次的沿海开放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利产业布局的战略起动带,这是我国八十年代经济获得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南京金融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在一些方面甚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把南京建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商贸中心,甫京的金融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快。在分析南京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南京金融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开发区有没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是检验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开发区在经历了从政策优势到体制优势的顺利转变之后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 2 1世纪的今天又遇到了新的发展颈瓶。开发区要寻求新的突破 ,必须以软件———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主攻方向。构建开发区文化、理顺开发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成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开发区过热现象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过热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开发区过热的主要表现:开发区数量和“圈地”规模超常发展;开发区整体质量不高,发展前景堪忧;开发区政策优惠攀比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流失巨大;开发区重复建设不断,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出现开发区过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无序竞争不断升级、调控机制弱化、用地制度不完善与政绩考核制度滞后以及跨国公司大量进入中国等。应当开展法律保障机制建设、整合发展机制建设、政策体系建设和管理考核体系建设,以消除开发区过热现象,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省级雨花经济开发区位于南京主城西南部,是南京主城唯一开发区;西临长江,南至梅山,座拥三桥,紧邻河西新城、奥体中心,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是南京与苏北皖南等地相通的重要连接点。与长江三桥、绕城公路、宁马、宁合、宁连、宁沪、宁杭等高速相连接,辐射华东、华中地区。  相似文献   

8.
大庆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是资源型城市,人们都希望他有个永恒的昌隆、进步和繁荣。辟建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是大庆市委、市政府要使大庆再现辉煌,永续繁荣的重大举措。做为国家级开发区中雄一以发展石油、石油化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开发区和国家重点扶持的开发区之一,自1992年4月10日破土动工以来,两年的建设发展历程,有口墓碑,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建设发展模式。一个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重点,综合服务功能强,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现代化新城区已开始矗立在世人面前。笔者有幸从始至今参加了这一大庆第二次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优化南京产业结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0.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与优化投资环境侯建森,周克今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0周年。10年来,开发区围绕开放开发抓精神文明建设,使开发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实践证明,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开发区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开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