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庆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1-52
梁启超的辨伪学研究在中国辨伪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梁启超辨伪学思想和方法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从古代辨伪学尤其是清代辨伪学思想和方法、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今文经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深入理解梁启超的辨伪学研究取得较大成绩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耿天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6)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不仅在史学理论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对文献学也颇有研究。本文仅谈谈他对辨伪的贡献。一、在唐代首倡辨伪唐代开国之初,学术界“笃守师法”,不敢自出别裁,多因袭而少开创。贞观年间,孔颖达等人奉命撰《五经正义》,贯彻“疏不破注”的原则,虽然在撰述过程中对传注的矛盾有所怀疑,但不注重辨别真伪。如对东晋梅赜所献的由孔安国做传的伪《古文尚书》深信不疑,以伪为真。魏征等人奉敕撰的《隋书·经籍志》,在著录群书时,也是多注存亡,而少辨真伪。总之,唐初没有形成辨伪的风气。 相似文献
3.
莫志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9
梁启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密切,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一,本爱国之心,提出“亦中亦西”的文化观,为东西文化问题的大讨论提供了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意见;其二,他是陈独秀、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启蒙导师,其政治思想成了新文化运动勃兴的精神催化剂;其三,他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组织共学社,编译新书,邀请外国名流来华讲学,又对中国的学术领域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从多方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学术的演进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对近代史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60-62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评判是中肯而全面的。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明清辨伪学的成立及古书辨伪之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绪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4)
明清时期是辨伪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从明清时期辨伪学的成立、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及各辨伪学家成就之综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辨伪学的成就及影响。作者指出,这一时期的辨伪学家们在认真总结前人辨伪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对辨伪学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岭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22-26
戊戌政变时,谭嗣同不亡不遁不死不降。自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问世后,海内外文史作家、学者,多因袭引用梁氏之描述,取慷慨赴死说,影响至今。梁启超撰《戊戌政变记》时,正亡命日本。处于个人情感悲愤激荡时刻,又不能充分占有资料,所言不尽实录。梁氏当时仅以言论专家称世,且距戊戌政变不过百日,持论更难理智、客观。梁启超用文人的激情描述了那段历史。试图澄清一个流传百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袁伟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活动的领域很广,走过的道路又迂回曲折,从而留下一个复杂多变的形象。对这一类人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考察可以勾勒出种种不同的脸谱;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历来对他的思想评价见仁见智。以他1903年以前的早期思想来说,誉之者称他“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贬之者则斥责他在戊戌政变后即趋向“反动”。本文认为在戊戌前后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梁启超是有巨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1903年以前,他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他有首倡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提倡语文合一和输入西学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石莹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67-7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历一系列外来侵略,历次战争失败、时局动荡、科技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摆在国人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引进西学,科学分析,从中找出中国落后原因,以期救治祖国。梁启超从地域入手,系统论述地理环境与国家发展、人群性格及学术文化之关系,并进行南北、中西之比较。梁氏对历史人文地理的思考研究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于今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梁启超在文献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瑾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从1891年协助康有为校勘《新学伪经考》到1928年撰写《李稼轩先生年谱》因病重而绝笔,梁启超在文献学的园地中辛勤耕耘了近40个春秋,其涉猎范围之广、成果之多、影响之大都足以震古烁今。对这位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人们已从政治、思想、学术诸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是最近十年,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渐成热潮,有关的学术论著如雪纷飞。但令人遗憾的是,除零星出现过几篇研究梁启超目录学的文章外,学术界似乎对他在文献学上的贡献比较冷淡。笔者自知学识淡薄,不敢以填补这项研究空白自任,但愿能借这篇不成熟的作品引起学者们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毛泽东同志平生十分重视中共党史特别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研究和总结。他强调研究与学习党史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他运用历史唯物论原理于中共党史研究,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对中共党史学科的体系及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有精辟论述。他对中共党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直到现在,心理科学的历史俨然是男性心理学史。女性心理学家的贡献未被认识,甚至被低估了。 1976年对在心理科学做出贡献的心理学家的传说、自传回顾中,255本著作仅有9本(占3.5%)涉及女性(Benjamine Heider1976);在一份扩充的700篇微缩传记和自传参考文献中,仅发现33种文献提及女性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曾长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5,(1)
蔡和森对中共党史学的贡献曾长秋(中南工业大学社科系)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二,建党初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1918年,他和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1919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仅半年时间就以“猛看猛译”的劲头钻研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略论梁启超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目录学家。他的许多目录学论著在我国近代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本文就其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贡献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07-110
卢前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曲学理论家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散曲史”概念 ,其散曲美学观新旧兼容 ,体现出极端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卢氏还是一位业绩卓著的散曲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15.
王海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7-11
通过追述和考察古典作家笔下对古埃及的记载,探讨古典作家对埃及学的贡献:传承了古埃及文化;为后人研究古埃及文明,尤其是在考古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了弥足可贵的文献资料;为近代法国学者商波里庸成功破译古埃及圣书体文字铺平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科学意义上埃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多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2,(1)
藏传因明学的发展梵文Bramana的含义是“新知”,藏文译做Tsedma(测码)即“真知”或“正确的认识”。“新知”一词为什么译做“真知”或“正确认识”呢?原来因明学规定:正确的认识必须符合“新知”的条件。“新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刻也不停的发展变化(无常)之中,如果人们的认识静止不变,老停留在一种看法上(即恒常)就会变成“过时的黄历”,事物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认识也应该准确无误地反映发展变化中的事物的此时此刻的状态,只有这样符合现实的反映,才算正是确的认识。事物的变化不是重复一种状态,正确的认识应当是不重复的崭新的。第二层意思是说:因明学的任务是面向未知领域的,利用因明的认识方法,能发现新问题,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所以称做“新知学”。 相似文献
17.
刘支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语中论述他的研究方法的时候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郭沫若同志在他的史学研究的生涯中,把马克思这一从事科学研究的唯物主义路线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不仅科学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史料学在我国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贡敏.本文拟就郭沫若同志在史料学方面的贡献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方红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7-150
梁启超是最早提出“湘学”概念并进一步研究湘学的学者。湘学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为民主政治;二为学理精神。梁启超肯定了船山思想是湘学在近代得以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湘军、维新变法运动是湘学复兴的外缘推动力。梁启超的湘学观有助于我们了解湘学在近代复兴的客观情形,对于今天的湘学研究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梁启超在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戊戌变法前传教士和中国学人与其后的赴日学者传播西学的比较看,梁启超的西学传播在中国的西学传播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然而,提及西学传播的重要贡献者,大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严复。当然,仅从西学传播的“第一时刻”,严复当之无愧为“第一”。但若从西学传播(特别是哲学)的时限、数量和影响度上比较,梁启超却不逊于严复。因此,梁启超与严复同样拥有“启蒙大师”的盛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晚年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多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一反早年对科学的崇信,转而反思唯科学主义的弊端,着重检讨科学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