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情",李天虹和欧阳祯人都曾作过细致论述,既有其合理内核,也有其明显不足.从先秦"性""情"说的大背景中考察,"情"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应具有两种含义:一种与"性"相对,具有形上意味,指人或物的自然本性;一种有形下意味,又可分为两类:(1)主观的,指内心之实;(2)客观的,指事物之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形象体现;绘画的主旨是立象尽意,其目的为"通德类情","天人合一","物我共化",取得自然万物之意象,以传达人的思想、情感.得意忘象,不似求似,直逼中国画取象的本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山水画取象的法源;笔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绘画外在审美形式.中国山水画创作,以观物取象为基点,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立象尽意为旨归,所表现的"道",容量之大,奥理之深,是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哲学的“意”、“象”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立象"的目的是用以"尽意",而广告设计中"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虽然在这里"立象"和"立意"都看似变成了促销的手段,但在创作中"立象"仍然是为"立意"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在《周易》中,“象”是“道”的显现,圣人由直观之“象”可以实现对形而上之“道”的体悟.并且,圣人通过效法万物之象而创设卦象,由卦象这种符号系统对“道”进行阐说.象虽直观却不同于形,它表现为“未形”之“几”的动态存在.象是整体情境中的象,它存在于整体境象中.简言之,《周易》之象具有直观性、动态性、整体性、形上性等特征.《周易》之象与中国文学艺术之象有很多类似或相通之处,它构成了文学艺术之象的直接渊源.  相似文献   

5.
"立象以尽意"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是文学对自身媒介的超越性对表达途经提出了要求;二是意象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作家感知世界的特殊方式,这种感知的表达需要寻找与之相适应的途径;三是"象"和"言"一样具有局限性,但作为"工具性"媒介,它却为"象"外之意的表达提供了无限可能;四是作家"才情"的具备为实现这种特殊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可能性前提.  相似文献   

6.
"意"、"象"、"境"是形成"意境"的核心因素."言不尽意"是"意境"的发生学起点,历代关于如何"尽意"的众多探讨中,"立象尽意"则成为解决言意矛盾的主要手段.唐代开发、活用"境"的范畴,突破了先秦之"象"、佛学之"境",开拓出一条"境生象外"的诗学途径,促使"意境"范畴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言意之辩"是哲学史上的基本论题之一.先秦时期以儒、墨为主导的"言尽意"论和老子主张的"言不尽意"论相继提出.在二者基础上,庄子对言意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明确提出了"得意忘言"论.对本源的思索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庄子"言意之辩"问题的探析也首先从形而上层面上展开,辨析庄子"言"和"意"的基本概念,由"言"和"意"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道不可言"的内在原因.从"道"的高度把握庄子言意观的核心思想——"得意忘言",论述在"道"的本体境界上从存在的分离走向存在的统一的过程.庄子的"得意忘言"论,使言意之辩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为魏晋言意问题的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卦爻之"象"在阐释的过程中被儒家伦理化了,从"观物取象"的画卦过程到"立象尽意"说和其"像"的方式均处于伦理语境,并被纳入儒家的哲学范畴。其中"象"对儒家伦理之意的超越展示了这种强行纳入的不兼容性。而这种不兼容性正显示了"象"的本质意味,它是天地自然的抽象、人文的抽象,它因此对诗意之象的存在、生成、审视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基于儒家的"立象尽意"说使得诗意之象确立了以求意为归旨的伦理和美学追求,从而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发展出以教化为本的诗意之象的创制与审视过程,和以求超象之意(意味、韵、神、趣等)的诗意之象的创制与审美过程。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体的觉醒与中国古代美学追逐更为本质显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语言在语言编码中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一旦不能尽其意,便借助于意象思维这一特殊的艺术思维方式,冲破语言符号在表情上的局限性,达到“立象以尽意”,使普通的语言符号上升为艺术语言符号。“立象以尽意”中的“象”是艺术语言的符号媒介,是主体情意的寄托载体,是沟通物象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企慕情境”这一诗学主张是由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它不仅仅表现男女之间爱慕之情,也常常用来表现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用这一诗学观点来反观屈原,我们就会发现,在《离骚》中表现出的企慕情境就是诗人对美政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2.
《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师资建设、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科学管理与考核形式的统一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管理规范化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托茂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穆斯林群体,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祁连县和新疆博湖县查干罗尔乡及焉耆县永宁乡。新疆“托茂人”的源流及变迁历来未有定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对新疆博湖等地托茂人族源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并通过实地考察其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其人口、经济结构、生活习俗等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境构思、设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先后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特定情境。它们在引发悲剧、确定性格、决定动作、激发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特征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此剧享有经久不衰的美学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境设计艺术对现代剧本创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了解吉姆模式与首因效应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店内接待这一工作任务的目的、接待工具及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吉姆模式和首因效应设计出店内接待流程的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要将高校"两课"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树立适应"两课"创新教育新观念,其次要构建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被教育领域所采用和重视。本文从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学习效果为目的,论述了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提供有吸引力和多样化的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叙述了在多媒体教学具体应用中应如何体现情况创设的吸引力和多样必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教育大学生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着重阐释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有着特殊的形式和价值。要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必须考虑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对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使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内外形势形成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0.
厦门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围绕智慧政府、智慧产业与智慧民生三个层面展开,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及条件上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发展智慧教育并普及智慧家庭,共创“美丽厦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