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人类社会的性别分工基于生理差异,两性之间是一种素朴的平等。随着婚姻制度的变迁、封建礼教的完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形成,压制并束缚着女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起点。以此为界,之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女权革命阶段,此阶段主要受西方女权思想的影响,着力于批驳传统封建性别秩序,争取妇女平权;之后,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影响,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中国共产党将争取妇女权融入到争取民族权与争取国家主权的目标中,将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去。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知识的看法会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心理学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主义知识观,其研究取向的特征主要有:主客二分的思维特征;本质主义;科学主义;个体主义。后现代知识观为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转变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当前,心理学研究转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学的社会建构论取向;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转向;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转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已婚女性有着诸多的要求和规范,达到这种要求和规范的,即成为“贤妇”。这种对已婚女性的要求和规范,反映古代社会中的“贤妇观”。时代不同,人们的贤妇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辽代石刻出发,尤其是以墓志铭为中心,来具体探究辽代社会中的贤妇观。通过这些石刻资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辽朝时期的贤妇观主要体现在女性的侍养舅姑尽妇道、辅助其夫尽妻道、生育子嗣尽人道以及治理内务尽才干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追求生命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理念。《周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谐为人生理想。《周易》的生命和谐观对今天人类在提升生命质量、建构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德里达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德里达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苏联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千疮百孔,马克思主义批判武器并不失效。德里达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观条件是:成长环境坎坷,认同马克思主义;研读经典著作,走进马克思主义;师从阿尔都塞,结缘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正常发挥文学功能的目的出发,以王蒙对《红楼梦》和王朔作品的古与今、雅与俗的评价及其对文学教化功能的批判为视角,从理论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王蒙文学消闲观的形成过程,指出王蒙文学消闲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为满足闲暇时间消费需求而向大众提供的以娱乐为主的一种非政治功利的文学观,它体现了由政治意识形态消费向大众娱乐文化消费转型的时代特点,其目的是满足消闲娱乐的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活的灵魂。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提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完整答案。马克思逝世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留下了许多"空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这些"空白"的不断填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正确的有序的可持续改革和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尽管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社会和谐的不同理解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社会管理观。现代主义把社会当做一部其行为可以被精确预测和控制的机器,把社会和谐理解为某种僵死的社会结构,从而形成了以"控制"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后现代主义则把社会看作一种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被精确预测的系统,把社会和谐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自组织过程,从而倡导以"协调"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  相似文献   

9.
西晋时 ,嵇绍在其父嵇康无罪被杀后 ,经山涛推荐而入仕 ,后在“八王之乱”中因护卫晋惠帝而死 ,从中国古代的伦理观看 ,其仕父仇为不孝 ,而其护帝殉难又为忠臣。这种忠而不孝的奇特现象 ,从他死后 ,便引起了人们对其行事的不同评价。从这种评价中 ,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忠孝观、忠孝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商周三代的内外服官制度,形成了诸夏与四夷不同的臣服和纳贡关系,并由此产生了民族观念和夷夏有别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以性相近论为基础,以仁爱为指导,以是否符合礼义来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主张用夏变夷,修文德来远人。之后的儒家坚持先儒大一统思想,反对夷夏大防,主张兼容并包、民族融合,并通过理论实践和学术讨论,对儒家的民族观作出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造成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之间“信息鸿沟”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具体分析。这些障碍包括农业信息的载体障碍、农业信息化的资源障碍、农业信息化的主体障碍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应用障碍。通过分析发现 ,农业信息化的诸种发展障碍均是多年来中国农业一直处于弱势产业地位的结果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阻力以加速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8-1988年,在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过程中,国家技术观也在发生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技术观循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经济振兴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新技术革命"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场挑战"-技术与制度的共变的历史路径,影响着中国的技术发展和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对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典型企业调查和专家会议等形式,对黑龙江省制造业实施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主要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人才:管理人才、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实施人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了党的宗旨在新时代的重要要求,是新时期新阶段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行动纲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香港无厘头电影《大话西游》。着重分析了该影片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主题的颠覆、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对传统叙事手法的颠覆。其颠覆有其成功的一面,它融入的现在元素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另一方面,它又会造成传统故事精髓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分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广义信息技术的概念;提出了软、硬信息技术的分类,列出了具体的软、硬信息技术组成;分析了信息技术软、硬分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技术本质的历史生存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本质的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关涉到技术究竟是什么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技术哲学领域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理解。关于技术本质的诸多认识都未能达到对技术本质深刻揭示而在理论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说,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技术本质的认识应遵循社会历史的解释原则,技术的本质只能在历史生存论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地解读。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思考大学生就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从科学发展观角度阐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提出树立生涯辅导观、创业指导观、做人优先指导观和心理辅导并重指导观等就业指导理念,并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部地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依据荣辱观的八维观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八荣八耻”方面上的具体践行情况的评价状况及其特点。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八耻”方面的践行优于对“八荣”的践行,而在“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等三方面的践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2.大学生的荣辱观践行情况在“劳动观”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大学生的荣辱观践行情况在“生活观”上存在显著的文理科差异;4.大学生在荣辱观的践行上存在年级差别。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毛泽东的科技观、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两人的科技观在四个方面的不同:出发点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发展科学技术所依靠的主体不同;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出路的看法不同;对科学技术和政治的关系的看法不同。两个人的科技观的本质差别在于毛泽东试图走入科学技术,马尔库塞则试图走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