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际交往中,反语的使用笔笔皆是。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本文通过对比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的反语语用观,通过多个例子对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与回应理论在反语的体现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该理论的优势,并提出了其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反语回应的认知研究突破实验语境,转向自然语料,但回应者的主体性尚未在语用层面得到充分重视。重审既有研究,本文从关联度着手对自然会话中的反语回应进行新的动态分析,认为:反语回应体现了人们对话语关联度的策略性选择,言者意图实现的交际效果是选择动因,对关联度的运用及动因的产生是多层面顺应交际语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言语反讽例证分析来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理解反语,证明关联理论反语观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反语的强大阐释力。通过论证得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论不仅对反语有强大的阐释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反语(Irony)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恰恰相反,是一种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本文借助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指出反语理解是一个多维推理过程。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代表说话人的某种批评性评判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其次,交际者的心态,语气、语调也能帮助听话者识别反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言语交际和书面文体中,人们经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反语。这一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们的关注,阐释反语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其中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反讽分析来证明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等传统修辞语言的强大阐释力,从而更好地理解Austen作品中独特的反讽艺术和机智幽默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
反语运用中的语境包括言语交际者的主体因素和运用环境的客观因素,它往往能起到暗示和限制的作用。反语运用涉及到的是整体的部分之间相互转换而产生的转喻,话语p之所以能够转指话语-P,是因为话语P的认知突显度高于话语-P,始源域之所以能够激活目标域,并为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是基于这两个概念实体间的邻近性,话语p与话语-p在语义方面呈现出反向相邻性,说话人运用反语转喻而不直言跟说话人的意图有关,概念转喻是反语意义发生转移的心理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家在整合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和Verschuren的顺应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顺应-关联理论。本文尝试性地运用该理论探讨言语交际中的反语现象,旨在更深入地探索反语生成和理解的本质过程,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借鉴作用。本文结合该理论对大量的反语实例进行定量分析,充分地向人们展示了反语的使用过程是一个顺应语境因素为实现最佳关联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另外,本部分结合实例阐释了反语的使用过程也是策略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老友记》作为风靡全球的美国著名情景喜剧,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吸引了很多观众,大部分的研究也旨在分析其幽默话语,Sperber争Wilson的反语回应论是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于该剧中的反语回应现象具有强大的阐释力.通过对该剧的反语话语回应现象分析,不但可以验证语用学研究运用于文学研究的可行性还可以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反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格,是达到讽刺和幽默等目的的重要手段。反语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具有言不由衷的特点。对反语的识别与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对反语本身固有的表层含义和特定语境所赋予的深层含义的分析,有助于对诱发反语生成条件的理解,从而可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反语。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关联理论 ,根据最佳关联原则 ,对隐喻、反语、夸张、弱言等间接语言现象的话语意义进行明示推理 ,以期得出上述修辞格话语的最佳语境含义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境是人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境的形成与功能机制所作出的解释,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能够识别并阐释反语,在反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承担着制约和解释功能,其制约功能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对说话人使用反语和听话人理解反语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表达形式和意义选择两方面,其解释功能主要体现为认知语境使词汇意义具体化,认知者通过认知语境推理可以得知反语说话人通过反语想要表达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
从外国人日语学习者的立场,从认知的角度,对日语交际中的反语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反语的表现特征,是内含的意思经常为贬义。这种特征为我们在用日语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识别反语发话发挥了启示作用。反语认知的决定因素在于反语的提示记号和反语语境这两个要素。反语语境也包含两个因素,它们具有提示反语语境的作用。理解了反语语境,也就完成了日语反语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反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倍受学者们的关注。从合作原则出发,浅谈言语反语的构成条件及其实现。言语反语信息的发起者和言语反语信息的接受人通过合作原则,在反语信息及其传达过程中的语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言语反语从发起到接受的交际过程。所研究的语料来自于汉语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表现形式有诸多手法,均有其独具一格的应用范畴。通过研究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分析其文学构成中语言反讽中的关联理论,试图探讨出英语中语言文学的魅力,同时作为外国文学著作的全新理解,构架出反语回应论,进而从更深层次中领悟其魅力。  相似文献   

15.
反语的语境顺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语具有很强的认知性 ,是人类反向思维的语言表现形式。本文从语言使用顺应论的角度出发 ,从反语生成过程中对语境关系的顺应 ,顺应的动态性 ,顺应的意识程度三方面探讨反语的生成动机、触发机制及语境限制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视角下言语反语的种类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又叫说反话,前人对此多有研究。反语按情感要素来分.可分为嘲讽性反语和喜爱性反语两种;按语境要素来分可分为情景反语、戏剧反语和言语反语三种。各种形式的反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意义,其中的言语反语“是荒谬的放大镜”.更有辛辣意味,可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正确理解和使用反语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反语研究的现状,指出以往的理论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能构成反语形成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容易导致反语的概念无限扩大化。因此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侧重探讨反语的诱发条件、区分机制及本质特征,进而得出结论:反语的识别与理解应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语用推理过程。其生成涉及三个变量:再次提及期望Cs^;隐性的展示言者的期望?;交际双方共识的反语语境。认知心理失衡是反语的诱发因素,而言语内部的失衡则是反语的本质特征。本文最后以言语失衡性特征作为基点,以关联原则为导向,尝试建立一个反语的交际模式,试图以求最佳、最简地解释反语。  相似文献   

18.
反语是日常话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近几十年里,它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修辞家和其他学者的兴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反语研究理论包括sperber&wilson的传统论、clark&Gerrig的伪装论、salvatore Attardo的不合适论等等,但这些理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能合理地解释如何区分反语话语和非反语话语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努力克服先前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本文将借助Utsumi的隐形展示理论进一步探讨反语的区分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交际过程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来解释话语误解。根据关联理论,话语误解是由于听话人所补足的隐含前提与说话人期待他所补足的隐含前提不一致造成的。在交际过程中,为了避免话语误解的产生,听话人必须选择最佳认知语境,在最佳认知语境中补足说话人所要求补足的隐含前提。这样话语才能达到最佳关联,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被当作辞格还是交际手段,反语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纷纷从哲学、修辞学、文学、语言学等视角解读反语。纵观早期语用学及认知语用学视角的反语研究,它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听话人出发理解说话人意图,建构语用推理机制;二是对说话人的态度及反语的命题内容认识不足。从反语的词源说起,对反语语用理论的这两点进行解释,可以为反语的语用研究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