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社会逐渐发展进步,民族、国家之间交往频繁,产生大量的外来词,外来词成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讽刺小说经典的《儒林外史》就是诞生在这个文化碰撞、思想变革的时期。对本书中的外来词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近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也有利于加深对汉语词汇发展的认识。因此,本文在对外来词的研究现状、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儒林外史》中的外来词进行了举例分析,并指出了汉语中引进外来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中的宴会描写多达三十三处,几乎穿插在小说的一半回目中.主要包括生日宴、喜庆宴、游赏宴、交际宴和丧祭宴,宴会类型丰富,展现人物众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布局以泰伯祠大祭为核心,宴会情节互相串联,在一定程度上对应分布,呈现出鲜明的结构特征.此外,宴会描写对书中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穿插推动以及讽刺与醒...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常以饮食来刻画人物。透过《儒林外史》中丰富的饮食描写,读者不但可以对饮食之人有直观生动的了解,更可由诸多个人所组成的群体,进一步觇见清初儒林之世情。书中对于世情的描摹、人性的表现,能令读者——尤其是身处今日之"儒林"者在读此书时,皆能依稀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但是,鲁迅所说的讽刺与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讽刺是有区别的,把《儒林外史》看成是幽默小说更具合理性。《儒林外史》的幽默是悲伤、冷峻、绝望、荒诞的幽默,和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黑色幽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过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第一回以不受名利拘牵的名士王冕来敷陈大义,而全书所写,则主要是追名逐利的冒牌名士,如杜慎卿、陈和甫、景兰江、丁诗、权勿用等。他们或以颠狂的方式暴得大名,或以"山人"而"飞来飞去宰相衙",或附庸风雅而酸态毕露,或自以为势利之极而其实"呆串了皮"。吴敬梓对这四类名士的调侃和讽刺,既表达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的失望,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名士风度的期待和向往。《儒林外史》借以告诉读者:安贫乐道才是读书人最好的选择;安贫乐道的前提是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而要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必须具有正常的谋生能力。《儒林外史》所提倡的这一人生理念,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第一回以不受名利拘牵的名士王冕来敷陈大义,而全书所写,则主要是追名逐利的冒牌名士,如杜慎卿、陈和甫、景兰江、丁诗、权勿用等。他们或以颠狂的方式暴得大名,或以"山人"而"飞来飞去宰相衙",或附庸风雅而酸态毕露,或自以为势利之极而其实"呆串了皮"。吴敬梓对这四类名士的调侃和讽刺,既表达了他对所生活的时代的失望,也表达了对理想的名士风度的期待和向往。《儒林外史》借以告诉读者:安贫乐道才是读书人最好的选择;安贫乐道的前提是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而要完成基本的人生责任,必须具有正常的谋生能力。《儒林外史》所提倡的这一人生理念,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中华文库《儒林外史》汉英对照本,结合实例,探讨了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中的省略和抽象现象,分析了略和抽象翻译的原因及其对译文忠实性,文化的交流及读者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鲍文卿、鲍廷玺义父子是《儒林外史》中两个重要的戏曲演员形象。他们在书中的出现 ,与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道德理想密切相关。鲍文卿的宽厚品质是作者道德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但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使鲍文卿这一形象在客观上具备了讽刺意味。鲍廷玺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似 ,作者意在通过鲍廷玺的蜕变过程 ,多方面地反映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不只是表现手法 ,而是总体构思和具体描写中有反思明史、总结明亡历史教训的用心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怀念明朝的民族主义思想感情。这在清初至清中叶汉族士人创作的小说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清代小说《儒林外史》记载了各式各样的文人交往。通过与传统所倡导的交友之道即忠恕、诚信、从义不从利、适度原则相对照,该小说中的文人交往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文本中超过半数的文人交往颠覆了传统;第二,符合传统所倡导的交友之道的文人交往集中在贤人和下层人物身上,而以下层人物为主的交往尤其值得重视;第三,解构与建构交叉进行。本文亦阐述了《儒林外史》中的文人交往之所以会有上述特点的原因:一是与作者的际遇有关;二是与明清两代的友道观念有关;三是与《儒林外史》的选材和写作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中以盐商为背景的落伍文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林外史》不是经济教科书 ,但我们可通过它对社会风尚及人际关系变迁的描述 ,领会到经济结构的变革。该书自第九回起 ,以盐商为背景 ,描述了中国封建晚期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变革过程中 ,一些茫然不知去向的落伍文人形象。他们不乏善良子弟 ,但受旧观念的束缚 ,未能顺应潮流 ,踏实为社会或家庭做积极上进的事情 ,而是自视清高 ,自成一体 ,高不攀、低不就 ,漂浮于社会 ,以所谓的“名士”自居。还有一些假名士、假文人也混迹其中 ,干欺世盗名或对商人敲竹杠的勾当。有人甚至编排故事嘲笑和诽谤商人。但从发展趋势看 ,商人和各类小市民阶层是逐渐扩大 ,而旧习惯势力则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题名中的“儒林”和“史”字都透露出它与史传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在人物出场的线索设置、人物退场方式以及主旨确立等方面受到《汉书·儒林传》的诸多启发。《儒林外史》虽日“外史”,却是依托“正史”进行艺术构思,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小说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胡屠户是《儒林外史》中身处社会底层身份卑贱的小商人,是作者刻画得较为生动鲜活的形象之一,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的价值观的扭曲,深刻揭示出促使儒林士人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攀登、至死不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杨译《儒林外史》具有典型杂合文本的整体特征,译文兼具汉语和英语语言文化的双重特质.这一杂合性对于译界二元对立的消解、彰显语言文化差异、促进文化平等交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当下中外文化文学的对外传播、特别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儒林外史》中的兄弟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写了兄弟33组共83人,其数量之众令人注目。兄弟组合的命名已成为一种富有文化意味的褒贬人物的手段;兄弟间的性格往往构成互比映衬关系;兄弟组合形象的塑造兼有一种勾联前后人物、故事的结构功能,同时还寄寓了吴敬梓对兄弟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涉及明清吴越一带风俗 ,如范进中举后兴奋失智而由胡屠户掌脸唤醒 ,饮食文化 ,青楼中盒子会赛厨斗艺等 ,这些风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 ,其渊源、功用、特征为作品提供了丰厚的时代背景 ,吴敬梓对这些习俗进行了创造性运用 ,并寄寓了其深遂的人生思索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成书于18世纪上半叶,虽为文人作品,描述的也主要是文人生活场景,但其整体口语特征还是很突出的.从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考察《儒林外史》中的动量词可以发现,《儒林外史》的动量词系统与《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大同而小异.《儒林外史》的成书时代晚于《水浒传》,略早于《红楼梦》,动量词的发展情况正好居于二者之间.由这一时间序列,我们可以观察到发展中的语言现象.另外,《儒林外史》有全椒方言特色.《儒林外史》中动量词的这种历时变化和地域特征正反映出动量词在发展中精细化的分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