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蒙元社会,非指一个统一的国家制度,而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蒙",是指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是忽必烈创立的元朝,是中国正统的封建王朝。二者既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又有质的区别。成吉思汗的家族世系、成长过程均深受萨满教影响。其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过程中,均以萨满教为思想基础,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视同仁。成吉思汗对宗教宽容、友善、予以优待等宗教法规和政策,以大扎撒法典的形式法制化和制度化,得到了子孙后代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忽必烈,作为蒙古国末代可汗和元朝开国皇帝,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历史上 ,蒙元时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大蒙古国时期 ,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等蒙古统治者就已经有了开发西北的思想意识。元朝时期 ,本着建立“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多元统治方式为政治一体化服务和推动西北与内地经济交流与互补的开发思想 ,促进了西北地区和内地的一体化 ,为西北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注重文化建设,创立了蒙古文字,产生了《蒙古秘史》这样的巨著。忽必烈更是标榜文治,注意学习高度发达的汉族文化。他选拔和重用汉族及其它各民族人才,建立学校,开科取士。科举考试主要用汉语。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蒙汉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一些蒙古上层统治者要想统治高  相似文献   

4.
《元朝秘史》这个书名,出现在明朝的永乐年间,并收入了《永乐大典》。它是蒙文的《脱必赤颜》一书的汉译本。后来出现过几种刻本,以清末民初叶德辉的观古堂汇刻本为最流行。 此书共分二集,正集十卷,续集二卷,写成时间为蒙古窝阔台汗(宪宗)即位的第十二年庚子,亦即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其时下距忽必烈汗(元世祖)建立元朝的辛未,还有三十二年之久,译为《元朝秘史》,显然是不恰当的。近数十年来,一些历史学者感到《元朝秘史》这个书名不恰当,把它改称为《蒙古秘史》,我认为也未必恰当。 从全书内容看,正集的卷一写蒙古的起源至成吉思汗(太祖)的结婚,卷二至卷十写成吉思汗一生的战斗业绩,续集二卷写成吉思汗攻打金朝及其逝世,到窝阔台汗即位为止。对窝阔台在位十多年  相似文献   

5.
对于蒙古前期的政治制度,《元朝祕史》記载了成吉思汗建国时的大略情况,《元史·百官志》所述大都是忽必烈中統以后的制度,至于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到忽必烈改制以前,这五十余年中,蒙古的政治制度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从前者过渡到后者?史籍缺乏系統明确的記述。我們知道这段期間,正是蒙古汗国迅速扩大,征服了許多先进的民族,国內社会經济制度,阶級关系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的国家机构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解决这些問題,对于理解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于探討上层建筑与經济基础的关系,揭露国家的阶級实質,都会是很有意义的。不过解决上述問題,不是  相似文献   

6.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新国号“大元”以示承继中原历朝统绪,同时保留原国号,遂称“大元大蒙古国”。元人以太祖成吉思皇帝为本朝开国君主,明初所修《元史》同此。所以元朝起始年代应为成吉思汗建国的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了直到小亚、东欧的西域许多国家,实行皇族领地分封,形成西北四个汗国,称“宗藩之国”。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国大汗,各宗藩奉为宗主,名义上统有包括各宗藩国的辽阔版图,实际上各宗藩国均自主统治本国;被宗藩称为“大汗之国”的元朝廷直接管辖之地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十行省,以及吐蕃三道(算一个行省),这就是元朝的疆域。  相似文献   

7.
13世纪,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薛禅汗,蒙古统治者经过大约70年的战争,把全国置于其统治之下,建立了统一的大元国。众所周知,在我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元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因为元朝由蒙古大汗和蒙古诺颜所统治,所以在汉文史籍中,蒙古族姓氏、地名、人名以及其它蒙古语词大量的得到记载。如今,这些记载成  相似文献   

8.
前言这里所说的蒙古史,指蒙古帝国史以及从元朝崩溃以后直至清末的蒙古族史。关于元朝史,当另文介绍。13世纪初,在成吉思汗率领下,蒙古族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帝国。此后,这一帝国虽然继续扩大,但是到了世祖忽必烈时,钦察、察合台、伊利三汗国及其宗主国元朝分裂为四汗国,于是,大蒙古帝国时代便终结了。这个大帝国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帝国为什么是单一国家?这个帝国又是如何分裂的?分立诸国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这些就是蒙古时代前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起新兴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以强大的武力四面征伐,建立了地跨亚、欧两洲,纵横一万余里的蒙古大帝国。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对此,古今中外著书立说者颇多。相比之下,对蒙古族历史上的一批杰出女性重视不够。如: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夫人孛儿帖,对成吉思汗一生所成就的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在辅佐忽必烈“鼎新革故”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当时与有力焉”;北元杰出的政治家三娘子曾三次合婚,忠实地继承和延续了俺答汗的事业,独掌政权40年。本文不能毕现历代女杰的卓越政绩,仅举数例,借以窥见她们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元朝君主对医家的网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元朝早期的几个君主都重视医药, 尤其是忽必烈, 网罗并重用了相当多的名医, 于是元朝出现了结构严密、职责清晰的太医院制度和独有的三皇庙制度。这些制度大大提高了医学和医家的地位, 也引起了坚持传统观念的汉族知识分子的不满。医官地位极高、儒与医时常斗争, 成为元朝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的遗产──蒙古汗国的父权封建制及其特点和内在矛盾白拉都格其(Bayilduγci)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贵族政权“大蒙古国”,在正式改国号为元之前的阶段,一般被称为蒙古汗国、蒙古帝国。这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制度。体制和仪礼习俗与中原汉地及...  相似文献   

12.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王朝,从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开始,至1368年覆亡,享国还不到一个世纪.尽管元朝国祚不永,但它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这里汇集的若干问题,主要是史料记载歧异,或者对史料注释不一。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以及排比资料的基本训练。一、蒙古汗国与元朝的联系和区别明初编撰《元史》,把元朝的上限定于成吉思汗的时代。《元史·太祖纪》略述了孛端叉儿以来的世系后,详尽地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及南伐西征等重大事件。继《太祖纪》之后,为《太宗纪》、《定宗纪》、《宪宗纪》等。《元史》这样编次叙述是有理由的:元朝是成吉思汗奠定的国家的继续和发展,某些典章制度有继承性;元朝统治者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自认为  相似文献   

14.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形成、蒙古汗国建立以及后来元朝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死后,葬地不详,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是历史上形成的成吉思汗祭祀地,是蒙古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家园.作为成陵所在地,近些年来伊金霍洛旗在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成吉思汗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建设成吉思汗文化,伊金霍洛旗应坚持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区分历史与文化现象,应建立成吉思汗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忽必烈在蒙元史上是个令人瞩目的杰出人物之一。自成吉思汗以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终于由忽必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在元朝开国史上,他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其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鼎新革故,推行汉法;安业力农,改革币制,都为元朝的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无愧为我国13世纪蒙元史上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16.
忽必烈在其先辈统一蒙古及灭金亡西夏的基础上,于1279年最终灭亡南宋小朝廷,完成了全国大统一。在元王朝统一管辖下,四百年来四分五裂的中国重新振兴、强大起来,国内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国内的民族大融合,也再一次出现新高潮。元朝大统一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是依时顺势推动历史前进的。忽必烈本人,在这惊心动魄的政治、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元代达鲁花赤用人的专题研究。作者分析论证了大蒙古国时期任用达鲁花赤并无民族界限;忽必烈至元以后革罢汉人、女真、契丹为达鲁花赤者,专任蒙古、色目人为达鲁花赤,是元朝四等人制度的一部分;达鲁花赤用人的变化,是蒙古统治者占领中原后汉人不断反抗的形势决定的;笼统地说元朝推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是早期蒙古国家的建立者,他完成了蒙古高原上的统一大业,在13世纪带领蒙古人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年代。他提倡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气,并且以强有力的法制措施作为保障,他把"以礼治民"与"依法治国"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安定团结、和谐强大的蒙古国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忽必烈弃萨蛮、尊佛教的诸多原因。成吉思汗时代萨蛮教为国教,显赫一时。后来萨蛮教与蒙古汗权争斗,忽必烈之父拖雷死于萨蛮之手。忽必烈称帝后,“思大而有为于天下”。他为统一天下,根据中原和西藏的实际情况,实行“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策,令佛、儒为其效命,实现了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的“长城外的帝国:成吉思汗遗物展览”于1995年3月31日到9月10日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皇家博物馆展出。此展汇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帝国的珍贵的手工艺品,追溯了内蒙古3500年的历史和文化,即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世纪。近代的蒙古人是杰出的骑手和勇猛的斗士。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之前,一系列蒙古汗王就在北中国草原上创造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卓越的战士和优秀的统帅,是天才的军事家,出色的思想家,他曾建立过强大的部落联盟,联盟对中国王朝的发展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