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样的幸福     
淳朴 《社区》2010,(20):26-26
詹森·伯兰出生在汽车城底特律的郊区,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跑到纽约生活,凭着手里的一支画笔,他为一个家具连锁店画画,为《时尚先生》杂志、《纽约时报》等不同出版物画插图。还为《纽约客》画漫画,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2.
张群 《华人时刊》2012,(12):56-59
与殷志强先生相识,纯属偶然。一次在南京大学出版社谈书时,学术图书中心主任杨金荣编审与我谈起一个人,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华玉文化中心顾问殷志强先生。并送我一套3册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玉文化丛书:《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鉴玉甄宝——中国历代玉器鉴定通则》、《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品读之中,感觉增长了不少知识。特别是《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激起了笔者采访他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4.
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集24年(1972-1996)的心血,画了许多油画、素捕,从年轻时代起一直画到现在,从不辍笔,他的刻苦和韧劲,令美术界称赞和好评。去年底,他和英国伦敦玛博罗画廊合作,从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中借得好多油画,于1996年12月22日到1997年1月19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陈逸飞回顾展》,实现了被他称之为“今生也许就是这么一次的机会了。”1997年1月31日,其个展移至北京  相似文献   

5.
刘方亭,1943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秘书长、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秘书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工商联企业家书画会副会长。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长期专注于中国书画的研究和探索,擅长写意、花卉、梅、兰、竹、菊,以画猫最为见长,在书法上亦有深厚的造诣。师从著名画猫专家孙菊生先生、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和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先后应邀赴韩国、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多幅作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大使馆等单位,并被编入《中南海珍藏集》《毛主席纪念堂书画珍藏集》《文化部新世纪名人书画集》。出版有《小写意画猫技法》《中国画动物技法普及教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刘方亭专辑》《中国当代书画家刘方亭作品选》等专著。  相似文献   

6.
宁宁 《金陵瞭望》2005,(3):50-50
20世纪90年代,南京市邮票公司发行1枚工笔鲤鱼集邮纪念张,图上3条黑鲤与两条红鲤鱼嬉水弄波,尽现形质与神韵。画旁烫金印刷萧娴老人题字:“年年有余”。这幅鲤鱼图乃“金陵画鱼人”朱贵成所作。及后《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等画集、辞典中亦收录其佳作,电视拍买书画的节目中亦常见其作为收藏家参与竞买。他出画集,嘱余为序,实乃幸哉。  相似文献   

7.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著名作品之一。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美术理论家。他的绘画理论著作主要有:《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画论》等。他的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  相似文献   

8.
简讯     
<正> 沈从文黄永玉给我校赠送书画前不久,我国著名苗族老作家沈从文将《沈从文小说选》和《沈从文散文选》两种集子赠送给我校图书馆。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在最近回湘西配合拍摄电影纪录片《画乡》期间,也为吉首大学作了一幅题为《故乡荷塘》的画。沈从文、黄永玉给我校赠送的书画,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赞赏。龙友鸣副教授来我校义务讲学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龙友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人,苗族。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怀  相似文献   

9.
林振宇 《社区》2010,(17):6-6
林非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著作颇丰,已经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文学研究入门》等多部学术论著;作为散文家,他创作了《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等多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五卷本的《香港当代作家作品合集选》不能仅看作一种香港文学的选本。《合集选》既有编者们的在地记忆,也体现了他们大中华文学的全景视野,从而立在了历史的至高点上,堪称香港学者、作家建构香港当代文学史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二十年代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把复句分为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以后,一般语法著作都把复句分为联合(等立、并列)复句和偏正(主从)复句两类。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有了改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邢福义先生的《复句与关系词语》等,都不采取这样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林非 《江海纵横》2010,(5):30-31
林非(1931-),江苏南通(海门)人,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林非先生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林非先生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他的散文著述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林非还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散文代表作:《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  相似文献   

13.
《水浒》里的诗词骈文是《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倾注了作者反动的思想感情,在不少关键的地方起着画点睛的作用。为了深入评论《水浒》,我们选批了《水浒》中的部分诗词骈文。  相似文献   

14.
各类中学语文教材中都选进了不少鲁迅的作品,小说占多数.小说的背景又多在S城或鲁镇一带.尽管在地图上找不出这些地名,可是读者仍能清楚地感知其中隐现着作者家乡—一绍兴的影子.至于在舞台或银幕上的《阿Q正传》、《祝福》、《药》等作品,更分明地展示出绍兴的风貌.这些小说的确是乡土文学的精品.  相似文献   

15.
李鹰,著名电视制作人,曾任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栏目、《精品赏析》栏目制片人,作品有十集系列片《孙子兵法》、解放战争著名战役系列片》以及作为我国航天历程真实见证的电视系列片力作《撼天记》等。他领导着一支擅长纪录片创作的队伍。其中的主要创作人员来源于被称为"在中国电视界独树一帜"的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他的作品组成了一幅幅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文化等绚丽多彩的画卷、并年年在全国电视节目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6.
以梅为魂     
徐华西 《社区》2008,(8):17-17
旅美艺术家郑发祥、王颖“迎奥运报春来”师生书画展2月24在北京荣宝斋精品画廊举行。这是首个海外华人画家在北京为2008奥运会举办的国画展览。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著有许多著作,而在《清代学术概论》、《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中集中了其易学思想,他重视《易》义理的阐释,也不否认《易》的占筮,他强调"卦起源于谁画无法确定",认定"十翼"不都是孔子所作,又根据《易》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所作而认为《易》是很凌乱的。  相似文献   

18.
认识关伟,读画多于晤面。他的《依旧青山绿树多》、《飞瀑响春山》、《天问》……有着迥然不同的情景、情致,但每一幅的画语、缀墨,或静或动或惬心或苍茫,又都只属关伟。在色彩斑斓的今日画坛,关伟找到了自己。他的名字代表着岭南画派新一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绿茶书情     
正《五百万汉字》阿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7月这是阿乙委托对他作品特别了解的读者徐兆正精选出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选入阿乙自写作以来好的十二部作品,可粗略分为六大类:一,经验,选《巴赫》《阁楼》;二,志异,选《信使》《五百万汉字》;三,痴人,选《端年月》《春天》;四,概念,选《忘川》《虫蛀的外乡人》;五,技法,选《意外杀人事件》《小人》《鸟看见我了》;六,元小说,选《作家的敌人》。阴郁、暴戾、冷峭、真实、精准、痴,这是阿乙作品的六面。  相似文献   

20.
范宽。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传之。加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法,后又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两点,豆瓣、针头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如北方人的雄壮。他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溪山行旅图》是一幅气势雄壮、动人心魄的巨构。此画为绍本立轴,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这幅画的构图饱满,突兀欲倾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