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相辅相成的。首先 ,设计是文化的载体 ,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对设计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社会发展、文化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其他学科文化成果等。其次 ,设计是文化的缩影与见证 ,是某种文化现象 (如哲学观念、民族精神、重大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与技术 )的反映和缩影。再次 ,设计同时也部分地创造着文化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设计与其他文化成果相交 ,成为新的文化 ;设计对旧文化加以改造 ,使之成为新的文化。所以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文化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化日益影响当前的传统文化,需要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创新与传统、虚拟与现实、即时与封闭、多样与单一等,当然两者之间也相互融合和互动,需要探寻一条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最终实现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从属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存在、演化、发展,与社会文化所属的其他文化,如民族文化、群体文化、社区文化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分析和了解企业文化同民族文化、群体文化、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文化,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婚姻家庭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和其他社会风俗文化。在历史上,它曾是阿拉伯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它的精华部分,可以熔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从文化主权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文化主权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以及中国在文化主权与文化软实力上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和文化城市、中国文化和文化中国,及和谐文化和文化和谐等文化与经济的种种共生形态方面,阐释了文化与经济经脉相通,融合发展的和谐现象。  相似文献   

7.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来源。齐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提倡实用功利,实现富国强兵;鲁文化是一种唯我独尊的文化,提倡崇德恪礼,认为仁者无敌。尽管齐、鲁文化之间存在各种差异,随着秦汉以后国家的大一统,齐、鲁文化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对于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法治文明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奥运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冲突、交汇、融合,深深地影响、改变着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使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不仅丰富了奥运文化,而且完善了中国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9.
体现着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精神气质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人文文化渗透并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斯诺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垒、分裂与冲突的机智表达适逢其会,而对其历史研究得最为透彻的,非麦克莫里斯莫属。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对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局、科学与反科学的对阵,都是两种文化对峙的表露。事实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两种文化必须融汇与整合。秉持平权的立场、平等的态度,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必须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科学人争当哲人科学家,人文人力作科学人文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亟须各自补苴罅漏,科学文化需向善臻美,人文文化需崇实尚理;综合学科尽力综合,交叉学科尽量交叉;从教育入手,全面推行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通过符号学的、诠释学的、意会认知的、契合的进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束对峙与分裂,走向融汇与整合。所谓的两种文化融汇与整合而成的文化是斯诺所指的"第三种文化",即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熔铸而成的"合金文化",或由两种文化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文化",或由两种文化杂交而成的"杂交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黄河、汾河孕育的河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基和核心之一。河汾文化主要包括河东根祖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和河汾主体文化。它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根基。根据河汾文化的分布特点,可将山西全境划分为:河东根祖文化旅游带、黄河河域文化旅游带、晋商文化旅游带、汾河河域文化旅游带、五台山恒山宗教文化旅游带、雁门大同历史文化旅游带、太行历史风光文化旅游带。要把山西建成旅游文化、经济大省,必须作深度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传播先进文化强有力的“翅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是文化艺术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引发了当代文化的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裂变。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概念、运作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在文化的发展战略上,我们要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媒的开放性、快捷性和包容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是“数字文化”、“快餐文化”和“多元文化”。网络文化的这些特质充分说明它是一种异质文化,一种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个体文化都不尽相同的新型文化形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对现有文化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但网络毕竟是新生事物,网络文化在表层颠覆了现有文化,而在深层却与现有文化发生了融合。  相似文献   

13.
传播媒介是文化传播的工具 ,是社会文化繁荣、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它推动、鼓舞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培养造就一大批文化人才 ,抨击不良文化 ,弘扬先进文化。同时 ,文化反过来也对传媒产生巨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 :文化是传媒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土壤 ,为传媒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文化的发展推动传媒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当前应注意对传媒的正确引导 ,充分发挥传媒在传播、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与媒介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文化影响包括高雅文化、平庸文化和通俗文化。传播媒介不仅要发现和推介高雅文化,而且要描写和评价平庸文化,表现和阐明通俗文化,满足社会公众之多样化的文化期待。要实施媒介文明工程,阐释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特质,传递雅俗共赏的文化成果,传播富有韵味的文化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这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是不和谐、不平衡的。弱势文化有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 ,我们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西方文化失落的今天 ,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文化 ,应该保护汉文化圈中的多元文化 ,以丰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绍兴这片古老深厚的沃土养育了灿烂辉煌丰厚博大的越文化。越剧作为越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体现出越文化的丰富内涵,该文从越文化孕育了越剧的产生,越剧对越文化的体现与解读两个方面探讨了越剧与越文化的关系。越剧在越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产生,历经发展、演变都折射出越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存续、积淀,扩散开来,最终与越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文明     
文明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下列要素得到解释和说明: 1、文化是人化自然的过程,是同世界的积极对话。文化,甚至科学的文化,是指个体化,即人格化(它带有某种人格的标记)的过程,是指某种人格的自主性。文化戏剧的主角和角色是创造或接受价值的个体。 2、文明既不取决于文化的这一方面(在本质上),也不超越文化。文明是文化存在的一种方式。文化之基本相互关系是自然和人;文明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观念里 ,编辑被视为“编辑匠”,为人作嫁“文裁缝”,而缺乏一种文化感召力 ;其实 ,编辑与文化密不可分 ,他们在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传播乃至文化缔构、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有其文化“介入性”;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境界、文化品味 ,才能生产出高尚的精神产品 ;所有这些又离不开编辑的文化底蕴 ,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编辑潜心读书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人。  相似文献   

19.
文化法学的首要问题是文化之内涵。法学语境中的文化不应做太过宽泛的理解,作为文化法调整规范对象的文化,应当限定为与物质文明相对的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文化法治化源自国家文化利益、民族文化利益和个人文化利益需要法治加以确认与保护。目前,我国文化法治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文化立法建设阶段,尚需国家根据立法难度和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先易后难,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实施后续文化立法工作。我国文化法包含文化基本法、文化事业法、文化产业法三个层次。其中,文化基本法是总则部分,文化事业法是分则中的公法部分,文化产业法是分则中的私法部分。文化法的目标旨在实现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功能。基于此,我国文化法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多样性原则,促进文化创新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类型来看,瑶族文化可分为铜鼓文化和长鼓文化两大系统。即布努瑶族系的铜鼓文化和盘瑶族系的长鼓文化。此文不是论述瑶族文化问题,而是根据我在桂、湘、黔、滇等省(区)瑶族地区调查收集的资料,略述布努瑶地区铜鼓分布、历史、打法、社会作用和收藏等问题。瑶族地区铜鼓的分布和使用的历史瑶族,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个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