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杨再春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15岁来到北京。1966年毕业於北京体育学院,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以後,运动员的顽强进取和艺术家的气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就他与众不同的性格。杨再春学书法是从小开始的,对“多宝塔”的临习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文革”时期,书法艺术被完全搁置,他却抓住这个机会,先後拜著名书法家郑诵先、黄高汉两位老光生为师。临习了二王、黄庭坚、米芾、王铎、康有为的书法字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的磨练,终於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计佑铭是名人之後,其父计子高与于右任、梁寒操、贾景德齐名,当年称为中国书法界四大名家。抗战时地普投笔从戎,後又从商从文,解放时只身到了香港。他留给计佑铭的除了真传的一笔好字外,剩下的就只有“出身不好”和“海外关系”的阴影以及深深的贫困了。计佑铭的母亲靠种田维持一家4口的生活,经济非常抬据,10岁出头的计佑铭便和两个弟弟上街卖莱叭补贴家用,也曾上街捺过皮鞋。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他读初一的冬天,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他的家。容身之处尚且不保,何况是读书?无奈之下,十几岁的他只得只身离乡外出谋生…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是当今文坛上难得的文学艺术家,其书法如同其小说一样倍受关注。从学术视角对2005年“贾平凹书法事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这一书法争议现象的社会成因后,结合“文人书法”盛衰史的梳理给贾书以时空定位,最后从艺术本质对其书法风格特点进行了剖析,认为他书风近年浑厚古茂、斫雕为朴的变化更多地暗合了其文风的某些特点,同样体现着强烈的个性印记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对当下书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於启骧先生学习书法,我早就知道这麽一则故事。他曾以十多年的时间习模启功先生的书艺,几为乱真。然而,启功先生却十分严肃地说:“你的字多咋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先生开始觉得茫然,但仔细一琢磨,茅塞顿开。於是,继续苦苦探索了十多年,既继承师艺,又孜孜求新,终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前不久,我得知先生将办个人书法展,特意驱车到大慧寺附近先生住处“柳荫轩”去拜访。聊起来,聊得最多的还是他学书的体会和经历。启骧光生认为:“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艺术瑰宝。书法艺术必须先继承後发展。没有继承就会使书法…  相似文献   

5.
要采访王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不断地打他的手机,他总是在开会,这也难怪,他掌管着这麽一个大连锁企业,还有30多家连锁分店。到“两会”前夕,因为要做“两会”报道,我才想起了王填在前不久向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递交了《规范流通秩序、拓宽流通渠道,真正发挥流通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的议案。於是我又给他打电话,他已经到了北京,正准备开“两会”。“两会”期间,我不断地打电话给他,当我知道他的议案在“两会”上引起了轰动,我决定不放过这条新闻,於是就有了关於他的报道。自掏腰包的背後自从从国营企业下海後,王填单干办起了超…  相似文献   

6.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钦敏是位“十几年没有过春节”,也是“十几年不知散步为何事”的人。但这般劳顿只是给他增添了些许白发,而在他脸上绝然看不到“无神”和“疲惫”,他始终保持着连年轻人都少有的朝气。1969年王钦敏高中毕生後,到福建古田县一个仅有20多人的自然村插队落户,作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山村的田间劳作苦累,生活单调,但王钦敏想尽办法不浪费时间,找到一切可以找得着的书来读。在五年的“落户”生活中陪伴他三更煤油灯光的是资本论、中外文学、英语等。1974年,王钦敏被推荐到福州大学地质专业学习,後又留校任教。但他明白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推出了长篇小说收官之作《秦腔》,他称这是在一种“惊恐”的状态中写作完成的。贾平凹以其故乡棣花街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中描写的很多故乡、家族内部事情和他有直接关系,但贾平凹一再声明,这不是他的自传。《秦腔》历时两年完成,小说自问世以来,已发行18万册,第三版正在加印中。“秦腔”既是小说的名字,也是一种民间戏曲,贾平凹在它身上寄寓了象徵意义。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写的是老家丹凤县棣花镇的事,“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其中大部分人、事都有原型,解读的…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一位神奇的作家。国外誉他是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作家称他是“鬼才”,“因笔端有神鬼厮扯,果然其情泣血,其味澹澹,有别于各位文坛大家。”(张敏《贾平凹早期小说精选·前言》) 贾平凹喜老庄,释《周易》,读《道藏》,到终南山参加禅学训练班,“跟一位禅师学禅”。 (《四十岁说》)他推崇《清源帷信禅师语录》中的一段著名文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并把它手书成条幅,悬挂在书房墙上。 (《四十岁说》)他宣扬马祖道一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  相似文献   

9.
张光茫 《社区》2011,(26):11-11
以前读贾平凹的《秦腔》《高兴》《古炉》,我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命运。感觉到贾平凹的悲天悯人。如果说,小说中作家还能偷偷在书页的一角藏起来,那么散文无疑就将作家的整个心铺在纸面上,最见情怀。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天气》中,我读到了贾平凹洞察“天气”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读《栖居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栖居与超越》傅德岷从北国寄来一本书,是石杰君的《栖居与超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看完贾平凹先生写的“序”,我才知道石杰是一位“单单薄薄的女子”!我愕然了!因为从1991年开始,经朋友介绍,我就同石杰通起信来,成了文友。如今已有六七年...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以写商州知名,但是,他真正着力描写商州,而商州也借此而闻名的,是自《商州初录》开始,到《浮躁》结束的那一批作品。人们习惯把这批作品称为“商州系列作品”。“为商州写书”,这是贾平凹的夙愿,但在以前他对这个夙愿误解了。在对商州的整体文化气氛具有透彻的了解前,他要写得只是没有地域特点的“山地”而非商州。他后来追忆说:“我一直在写我的商州,只是那时无意识罢了。”只有改变了这种“无意识”状态,他才能给读者献出切切实实、独一无二的商州。也从此开始了他创作历程中的突破性飞跃。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陕南出身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陕西作家没有的“南方”气质,所以他更接近沈从文和孙犁这样风格“柔美”的一派,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贾平凹创作的这种“南方”气质使他对沉实的陕西文学的主流叙述有一种隐隐的挑战性.不过,贾平凹的“南方”不同于“江南”.商洛虽然山清水秀,却是穷乡僻壤,没有“江南”的繁华和奢靡,没有“江南”文化在汉文化圈中的自信和统领地位,也没有江南叙述中落魄豪门式的伤感和怀旧,而有着底层小民的现实感和向上挣扎时的文学想象.贾平凹的特点就源自于他与“南方”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源自于他创作的现实性和抒情性.他的不纯粹的“南方”出身和纯粹“北方”的创作环境反而造就了他无法复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3.
最早看到康成元的名字是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展出了部分名家的作品,他书写的对联“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儒雅刚劲,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後来康成元调任军事科学院,先後担任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成了我的直接领导。接触多了,也加深了对康成元将军的了解。生活中的康成元朴实亲切而情趣高雅,目光慈爱而深邃。把字写得整齐端正,甚至秀美,人人都可以通过一番努力而达到,但要把写字上升为书法艺术,就不那麽容易了。与众多初学者一样,康成元也是从临帖开始的。从他的作品不难…  相似文献   

14.
当苏州画院院长、著名画家沈威峰先生寄来了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画作照片时,我反复观赏,画中透出来的浓浓的江南水乡情趣和清新的意境,忍不住提笔写下对沈威峰先生及其画作的感想。我认识沈威峰先生是在大前年的北京中央党校,当时我在那里进修,沈威峰先生应中央党校之邀作画,他的画室正好在我们进修班楼内。开始我没太在意,如今的画家太多,但课馀没地方可去,便去沈威峰的临时画室看他作画。不料,看过一次後,他的作品就紧紧地吸引了我,紧接着又去第二次,再後来,有空就蹩进去看他,看他画墨竹,画荷花,看到的全是江南景物,透…  相似文献   

15.
在影星宾馆挂着“首席执行官”的房间里,名片上已经印着董事长衔头的邓建国坐在老板桌的前面,向我介绍:“兄弟,老板桌後面的林总才是首席执行官”。一脸随和的邓建国在业内没有人说他存在着什麽架子,放电影的两年已经磨平了他的棱角。坐下後,邓建国递给了记者他刚刚出版的一本书:《中国活宝邓建国》,并为此调侃说:美国有阿甘,英国有憨豆,中国有什麽呢?他眨了眨眼睛,不言而喻就是这个活宝就是自己!自诩为活宝的他也很坦诚:“这个性格是改不了了”,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并在前年一脚踏进了“赤水河”之後,在影视界渐行渐远的身影并没有为它投射…  相似文献   

16.
王童性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系统全面地让爱书法的中国人、外国人知道中国字应该怎么写,怎么写才好看,我要编一本书!” 他不是在夸口,也许他的梦想从他开始学书法那天就在心底里生根了。  相似文献   

17.
黄宜弘是个“怪人”。他高大威猛,自然不少女孩子垂青,但在大学毕业前却一一回绝,因为他总有个想法:男孩子没有事业基础,不应谈恋爱。他还特爱面子,因为一椿商业纠纷,赌气之下,决定自学法律,却没想这消息被“发布”出来.为了面子,黄宜弘不仅忙著自己的工作,还硬撑着读完法律专业,累得胃出血。更怪的还是:在过去香港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黄宜弘公开宣言。“不亲中还能亲谁?”对此,他振振有辞地解释,“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亲中。”黄宜弘“规中”,背後有这么一个故事:“1971年,我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後l为一家电脑公…  相似文献   

18.
听说这几年有一种叫“克隆”的技术,只要用人的一根头发丝,就可以创造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人。我想“克隆”一个“我”,一个外表和我一样的人。他不会疲劳,只会听我的命令。晚上,他就可以代替我做那些妈妈买来的辅导资料了,而我就可以开开心心地看电视,然后舒舒服服地睡觉了。在双休日,他可以代替我跟妈妈到少年宫去学小提琴、钢琴和书法,而我就可以到好朋友家去玩跳跳棋,再也不用心烦意乱地弹、拉、写了。在没人的时候,他还可以和我一起说说悄悄话,我要把一些不能对别人说的心里话都告诉他。当然,他是绝对会替我保密的……我真的很想“克…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後二十年的书法事业,总的看来是相当繁荣昌盛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政治昌明,经济腾飞,文化复兴。书法也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但在大好形势之下,问题也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问题还颇为严重,突出表现在书风的导向问题。比如说“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这本应该是一个很高级别的全国性大展,在书法界会很有影响。评委们做了很多工作,辛辛苦苦,煞费心力,当然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觉得这项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偏差。例如有的年轻人,不好好练习基本功,不认真学习和研究传统书法,却一味胡涂乱抹,创作…  相似文献   

20.
胡一敏 《老友》2008,(3):30-30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