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筑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技术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偶遇性技术、工艺性技术和专业性技术。技术本身具有着多重含义,在基本层面上技术是一种物的手段,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生存能力以及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表现在建筑上为新的建造方式与新的建筑材料的应用;而在另一层面上建筑技术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承,反映出建筑形式的创新与设计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省宜昌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菌物专家组日前开发研究成功一种翡翠针苗菜与珍贵食用菌联体生产的高效生态新模式。该模式依照生态农业原理设计,融合现代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将生产完针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5):100-103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利用乡村的优势资源,而传统村落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是乡村优势资源之一,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如何在有效利用传统村落建筑的同时,实现村落建筑的动态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建筑文化层面研究发现,河南省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存在技术缺失、制度缺失、个性和共性缺失等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筑动态保护的共赢,就需要我们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研发适宜河南省特色的技术保护体系,创新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修复技术,建立正式与非正式一体的建筑保护制度体系,通过完善动态保护的制度体系,提炼个性化的保护模式,建立有效的专家体系,深度挖掘河南省传统村落建筑的文化价值,突出河南省传统村落建筑的文化个性,为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建筑动态保护耦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技术教学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建筑对城市环境创造和保护问题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实施对传统建筑技术教学的更新与提高迫在眉睫。沪港两地在建筑技术教学领域各具鲜明特色并存在很大互补性,通过两地的教学比较(以同济大学建筑系与香港大学建筑系为比较实例),将促进中国建筑技术教学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建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创建筑技术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前中国建筑地域性普遍消失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地域文化消失和建筑技术全球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实例,分别从空间组合、构造方式和地方材料三个方面介绍了对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认识。针对中国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中过度关注形式与符号而忽略建筑技术的情况,指出了以传统技术更新的手段来塑造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30日,八六三通信技术主题课题验收专家组对我院承担的“无线数据接入技术与设备———CDPD系统”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经过听课题组汇报,看现场演示,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按照CDPD技术规范、合同要求和实际情况,成功地研制出一套CDPD技术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5个移动终端,一个移动数据基站和2套移动数据中介系统,完成了在一条固定的900MHz模拟蜂窝话音信道上的无线分组数据传送实验。该系统的无线数据业务技术性能、无线接入系统和管理功能、网络接入能力等基本符合CDPD技术规范,达到项目…  相似文献   

7.
WTO的部长级会议和总理事会、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分别享有WTO规则的法解释权.部长级会议和总理事会所享有的法律解释的专有权力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法解释权之间并无冲突.虽然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部长级会议和总理事会对该协定和其他多边贸易协定拥有绝对的解释权,但是WTO规则的法解释权事实上是由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行使.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把建筑与太阳能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光热技术和光纤光导技术,为建筑提供电能、光能和热能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长期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建筑风格和建筑理论等专业层面的研究。试图从西方建筑美学的引进与建筑审美意识的觉醒、纳入艺术与美术范畴的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意识的觉醒的新的建筑历史观念的萌动等不同方面,考察20世纪中国社会新型建筑文化观念的形成历程,从而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性、象征性和形式主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从意识与审美、技术与功能、宗教礼仪和空间序列表达几方面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转化进行了阐述,目的是通过解析传统建筑要素在形态解体、空间异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探讨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业主导下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并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建筑高潮。这一时期历来是 近代建筑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局限于对建筑技术、建筑理论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建筑商品 化对建筑发展的巨大驱动作用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房地产业与中国近代建筑演变之间的关系,揭 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现代建筑风格兴起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为中 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宿州学院学报》2014,(10):84-84
由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高贵珍教授主持的农业部2014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辣椒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之子项目《辣椒“华成翠”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近日通过专家审查。审查专家组对该规程进行了全面深入讨论和审查,  相似文献   

13.
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技术是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这一漫漫旅途中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文中阐述了 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类型,辨析生态技术、高技术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反思建筑创作本源。  相似文献   

14.
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能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建筑生命周期内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从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出发,阐述发展绿色项目,使建筑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文化"趋同"是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文化形成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建筑文化的营造中尤显重要.技术与文化同生共进的密切关系,使建筑文化在体现技术逻辑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时代性以及地域性特征.以建筑空间形态文化为例分析建筑技术对建筑文化的影响,提出应理性认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充分理解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相随心生"的理念以及"新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从总体上观照《营造法式》的思想内涵,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宋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地位。《营造法式》总结了唐宋以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的经验,并结合宋代建筑的社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规范和建筑标准,因而成为元、明、清木构建筑的重要范本。当然,与西方的石构建筑相比较,《营造法式》所建立的木构建筑体系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限制的消耗大量森林资源以及健康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被《营造法式》上升到建筑哲学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等问题,即是我国传统木构建筑所逐渐暴露出来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5):F0002-F0002,F0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聘请陶文沂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于6月18日至19日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进行验收。在验收期间,专家组听取了唐纪良校长关于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图书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学科、甘蔗糖业工程学科、稀土有色合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综合实验大楼,参观了“211工程”成就展,召开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座谈会。专家组对广西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组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更深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尤其是题材内容元素广泛。为此针对建筑装饰题材,分析研究其社会背景、历史特征、类型构成、内容含义,剖析其与建筑选址择向、建筑形式、空间功能、景观环境等关系,进一步解读建筑装饰题材中所隐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语义,揭示古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非建筑学专业建筑美学素质教育的特点,确立了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并通过介绍建筑美学多媒体课件研究与制作的技术路线、制作要点和课件特点,总结了建筑美学课件研究对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