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了本叫做《躺着学英语——听力从零到满分》的书,觉得很有点意思,于是就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知道这本书是个很偶然的机会。一天,我在网上“闲逛”,当我“走”到南方网时,一眼便发现了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不前不后位置的它,应该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的吧。因为在传统的眼光中英语需是被当作件大事来对待的,每每正襟危坐,在一堆堆的教科书、语法书和词典中摸爬滚打,几年下来,偶遇一个老外,一张口还是没戏。所以现在突然说英语只要躺下来用“听”的就能搞定,便不由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不由得我不买来读一读了。  相似文献   

2.
我是主角儿     
《新少年》2006,(11)
我的来信《新少年》的叔叔阿姨们:您好!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推荐课外书刊,我便订了《新少年》。开始时,我只是看杂志中的连环画或漫画,然后就放在家里“珍藏”着。有一次,我在翻书架时,无意中看到了《新少年》中的这样一篇文章《要学会看书》。读了以后,觉得很受触动,便把我“珍藏”已久的《新少年》拿出来看。看着、看着……我竟然放不下了。读了一本又一本,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我“珍藏”了几年的《新少年》杂志读完了。到了下个月,我竟没什么可读的了!等到2006年发《新少年》时,我突然发现书里有一张评刊卡。我很好奇,就填上意见,…  相似文献   

3.
莫学衍太太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琐记》中写到一位被称为“衍太太”的女人。当还是儿童的“我”走进她家的,衍太太便将她和男人正看的一本书塞给“我”。“那书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成年的读者读到这里,恐怕就都知道了,衍太太塞给小孩子的是一本坏书,一本黄色淫秽书画。衍太太自己读黄嗜黄,还要让未成年的孩子也来看。这在她也许是玩“黑色幽默”或恶作剧的吧。然而为了自己灰色的一笑,竟不惜让天真的儿童受毒害,这女人实在  相似文献   

4.
中外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有朗读自己文稿的习惯.果戈理在写作《死魂灵》时,曾多次将原稿的头几章读给普希金听,不时引起听者“发笑”、“忧郁”、“悲哀”,作家便依此思考修改的方案.法国作家司汤达虽然在文坛上早已声誉蜚然,但仍非常谦虚,常把自己的稿子读给朋友听,以求严厉的批评.美国作家海明威更是将它视为一条“痛苦的纪律”.在这方面,久负盛名的老  相似文献   

5.
说“读破”     
“读破”是训诂学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其意义的转变。例如《古文观止》解释《报任安书》里引的一句谚语就用了读破这种手段:“谚曰:谁为去声为之!孰令平声听之!”第一个“为”注明读去声就有别于后面那个通常读平声的“为”了,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词;将“令”字通常的去声读法,改读为平声意思也由“命令”改为“使”“让”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字的读破可以表明它的词汇意义以及语法意义的变化。借助读破这种训诂手段,象上面引的这句谚语就不难理解出它的“给谁去做,教谁来听”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流行歌曲里有这么一句歌词:“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跟它唱对台戏,把歌词改成了:“你问我烦你有多深,文章代表我的心。”当我把它唱给同学们听的时候,他们的眼里放出了“仇恨”的光芒。是啊,谁没有几件烦心事、讨厌事呢?这样的文章是最容易表达真情实感了,所以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你瞧吧,《我讨厌外号》、《我讨厌肥胖》、《我讨厌说话不算数》……一篇篇充满深仇大恨的文章诞生了。我们来读一篇《我讨厌刷牙》:  相似文献   

7.
词是配合唐以来新兴燕乐的音乐文学。唐人称它为曲子词,意即配合乐曲的歌词。词发展到宋代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人间词话》),它通过歌妓“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柳永《昼夜乐》)的歌唱,得到了广泛传播。那么,歌妓传播宋词有什么特点,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一、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宋词 的发展 北来歌妓唱词侑酒与文人填词听曲为一体的宴乐之风形成了两层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是词与佐觞的歌妓之间的亲缘关系。即没有“传唱四方”的词,歌妓便失去了歌以佐觞的特定伎艺;没有歌妓,词曲就不可能为人们充分欣赏,也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8.
南宋《九经直音》俗读“入注三声”问题李无未一《九经直音》是南宋宁宗时出现的一种主要采用直音方式为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注音的文献。它的作者为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孙奕。因为“取便童蒙”,其音注渗入了许多俗读成分,由此,它成为今人所关注的研究宋代语音的宝贵资...  相似文献   

9.
《则天皇后纪》在《新唐书》本纪中第四卷,在《旧唐书》本纪中第六卷。女主临朝而立本纪,此例始于《史记》之《吕后本纪》,新、旧《唐书》均因之。惟《旧唐书》因武后已立本纪,《后妃传》中不再列入。《新唐书》以其称制后政事编作本纪,而所谓“猥亵琐事”仍立于《后妃传》内,与《旧唐书》之体有异,盖《旧书》法子长,《新书》凖孟坚也。〈班固於《高后纪》中但纪临朝八年大政,高后行事别见《外戚传》,《新书》本此〉《十七史商榷》以为,《新书》既作《武后纪》,又入之《后妃传》,“一人之身,既列本纪又为列传,进退无据,彼此两歧,反不如《旧书》专归纪者,犹差稳惬,殆因纪中不便显著其恶故邪?宋修唐史,有何嫌忌而当讳邪!”然赵翼在《陔余丛考·论新唐书改订之善》条中认为:“本  相似文献   

10.
叶永烈 《社区》2009,(8):24-25
2008年国庆节前夕,有客自北京来。他送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趣味科学》。这是一本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科普新书,封面上印着:“未来科学家启蒙”、“青少年成长为科学家的直通车”、“看科学书,当科学家!”作者许钟麟是中国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专家。他告诉我,这一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他的学术专著《洁净室及其受控环境设计》,同时也出版了他的这本科普新书,可谓“科研科普双肩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家杨朔在《海市》小序中写道:“我素来善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的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着《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这是一九五九年深秋时节写下的,他以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诗一样的散文作品。《秋声赋》里描写秋声秋色,充满着凛冽萧杀气息,特  相似文献   

12.
潘国本 《社区》2012,(35):26-26
人有三大失败应当避免。第一,把做人当做一门深奥的学问修炼。开始,《三字经》《弟子规》;读中学、大学时又将卡耐基的著作立为成功指南;出了校门,听专家讲座,看做人文章,跟儒生体悟“吃亏是福”“打了你的左脸。送上你的右脸”。有剑走偏锋的,官场通行的“厚黑学”、贾雨村赏识的“护身符”,也成怀中宝典。好端端一个人,做着做着,就成了假山、盆景,玲珑乖巧是有了,但也歪着脖子扭着腰了。人99%的烦恼都是“做”出来的。人越做越浑浊,越做越别扭,越做越需要再做。如果尝试不做,将自己还原为本本分分、简简单单的本我,一定轻松、自如、可爱。  相似文献   

13.
开学了,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拥进校门,走入教室。下午大扫除之后,终于到了发新书的时间。我们是按照学号上讲台拿新书的。同学们拿着一本本新书都很高兴“,噢,为什么会有一本皱的数学书呢?”我惊讶地问自己。同学们看见皱书都不拿,而是从皱书下面抽一本好的数学书。终于轮到我拿了,我拿着一本本其他科目的书,马上要拿到数学书了“。这本书这么皱,我才不要呢!”我也想从皱书下面抽好的书,可老师却说不准抽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现在在最前面,抽的话一定会被老师和同学发现的。”我着急地问自己。就这样,同学们都不拿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的名字在中国并不让人感到陌生,读过林语堂《中国人》的读者,便了解赛珍珠与中国文化阶层的交往.她当年约请林语堂撰写这部著作时,希望他能真实坦露中国文化的优根和劣根揭示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国人》成书时她亲自作序,盛赞这是“历年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时绩.”在序中,她还很有感慨地写道:“长期以来,我就希望他们(指中国人——笔者)中某个人可以为我们听有的人写一本有关他自己的中国的书,一本真正的书,渗透着中国人基本精神的书.我多少次满怀渴望,急切地打开一本本这样的著作,然而又多少次失望地把它们合上.因为其中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了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赛珍珠这番话透露出她对了解中国人民精神内质的刻意追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中来自有特色──读李显福著《通讯与通讯写作》戴永福我最近阅读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显福同志著《通讯与通讯写作》一书,感到很有特色,它是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阐述通讯采访写作理论的一本好书。它对于初步涉足新闻通讯采写领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16.
近来,对于“改革文学”存在着“模式”的批评呼声高了。文艺沙龙里耸人听闻地传播:改革者形象塑造出现了“危机”,说以《乔厂长上任记》为首一大批获奖的改革小说是“同一模式”的代表作。也许由于爱之愈深而责之愈严,也许是恨铁不成钢,但我觉得批评者们  相似文献   

17.
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到《水浒》古本,人们马上会想起金圣叹的贯华堂本。其实,自称得到古本的不止金圣叹一个。不过,这些自称的古本,人们大都认为是冒牌货。我这里要提供的是一种向为研究者所没有注意的、但却确实存在的《水浒》古本。这种古本之古,很可能早于我们目前所见、所知的各本《水浒》。因此,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目。关于这种古本《水浒》的信息来自明万历年间刻印的吴从先《小窗自纪》卷三中的《读水浒传》一文(此文题目在目录上为“读水浒传论”,于正文处为“读水浒传”)。这篇一三一九字的长文,虽是一篇理论性文章,但它在论述的过程中比较详细地涉及了《水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书香     
窗外又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六年级的我趴在窗外回忆起童年。哇!我闻到了童年的书香……六七岁的书香是神秘的,母亲为了引发我对书的兴趣,便买了一本童话书,每天晚上读给我听,那时我最爱看《一千零一夜》和《安徒生童话》,里面白雪公主的继母令我厌恶,公主和王子的结合令我高兴。对丑小鸭受到的歧视,感到怜悯,  相似文献   

19.
初识《山西老年》是1998年岁末,我刚生完孩子住父母家的时候,本是忙乱的哺乳期因有了父母亲的细心照应而轻松了许多。卧床安养的我无聊中随意翻看家里的旧书刊报纸,第一次见到了《山西老年》。从刊名上讲,这本书并不怎么吸引我的眼球,只是自己很无聊随便看看罢了。谁知这一翻,便开始了我与《山西老年》的不解之缘。那是一本1998年12月份的刊物,上面登载着一年一度的百题知识竞赛,我便趁着孩子“奶足饭饱”酣然大睡之际,翻看这一年1期的《山西老年》,帮助爸爸答题题而发愁呢!这下有了我,爸爸便信心十足。其实对于我来讲,答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在沉思中前进──读夏之放《文学意象论》李珺平拿到夏之放教授的新作《文学意象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时,起初我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念头。但是,随着由代前言进人导论的逐步阅读,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我一气呵成读完了它。掩卷而思,寻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