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译员的记忆能力在口译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始口译前,译员依赖长时记忆进行知识储备,扩大背景知识;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依赖短时记忆记录发言人所表达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加工和再现。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译员的这种记忆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口译的特殊性、瞬时性,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仅要做到“信”,更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译文作出灵活性的处理。本文从口译中的一些实例出发,从文化背景、语言差异、气氛需要、心理因素等四方面探究口译时灵活性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各自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即席翻译过程中的口译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席翻译中译员由于短时记忆不足,需要借助口译记录才能将口译有效地进行下去。即席翻译要求译员必须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时机,将他所理解的讲话内容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借助意义明确的符号简要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4.
口译是翻译活动中的一项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译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论文在阐述了口译中翻译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主要探讨了在连续传译中译员对翻译笔记所应该掌握的尺度:即既要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记好笔记;又要认识到笔记只是辅助,在翻译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在激活图式结构的帮助下开发大脑对讲话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记忆.只有这样,在笔记的帮助下,口译员才更加有可能做到在理解之后更加准确、全面地翻译.  相似文献   

5.
口译的"忠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忠实”作为口译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理想口译的内涵 ,指出译员在口译中既要充当语言媒介或桥梁 ,又必须扮演好口译者本身的角色 ;这就要求译员有时必须完全“忠实”地口译 ,有时则不完全“忠实”地口译 ,有时甚至完全不“忠实”地口译 ;“忠实”对于口译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和图式的信息处理模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口译信息处理图式模型,旨在用图式揭示口译认知过程中译员的信息处理机制。研究表明,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背景知识图式不断地被外界刺激层层激活,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中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完成口译过程中理解、表达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意义形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笔记是一种符号,语言也是一种符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笔记也是在其记录过程中对脱离了语言外壳理解所得到的思维的再次符号化的记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笔记就是一种语言。本文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的相关知识,讨论和分析口译笔记的语言特征。包括笔记在形式上所具有概念符号和反映概念符号之间逻辑关系的句法,口译笔记的标准和变体(个性和共性)特点,口译所实现的译员之间以及译员自身两个不同语言体系间的交流功能。  相似文献   

8.
口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涉及到译员解码和用译出语再编码。根据信息传播理论,信息的传播质量受物理和语义噪音的干扰。在英汉口译中,语义噪音干扰了译员对原语的言内、言外信息解码的准确性。要最大程度排除语义噪音的干扰,译员必须提高跨文化意识,做到从源语文化的角度解码信息;加强语境的识别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别语义,排除语义噪音干扰;树立语域意识,提高预测能力,降低语义噪音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法国释意派理论的特点,并结合多个口译实例,旨在发掘释意派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该理论将口译过程分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三个步骤,特别是其核心“脱壳”这一概念,创造性地阐述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对译员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译员应该是透明、隐身、被动、中立和超然的,这种理想化的译员角色建构却屡屡在现实对话口译事件中遭遇解构。对话口译可视为由当事双方和译员共同构成、发生在一定社会语境下的三向互动式交际事件,从福柯的权力观以及温格和布隆马尔特等人的相关理论出发,译员作为交际活动的共同建构者,是一个权力角色。尽管译员不具备体制性权力,但由于他掌握着双语双文化资源,却拥有交际过程中的权力,这可以从译员选择成为共同谈话人、赋权角色、采取非中立立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从真实口译场景中引证,聚焦译员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特别是定位和注视等行为,分析译员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11.
商务英语口译是在商务活动中涉及的以连续传译方式为主的口译行为。作为一种口译行为,其能力的构成离不开口译活动的基本要求。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Daniel Gile所提出的"口译理解公式"和"连续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很好的阐述了连续传译译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从该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基本要素。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构成与一般连续传译一样,其要素包括智力素质(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口译技能)和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商务知识作为非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对商务口译能力的构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熟语的口译为例,提出口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熟语口译的基本方法,如借用同义词、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必须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灵活应对文化障碍。这不仅要求译员语言基本功扎实,更需要把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口译是一项立竿见影的语言交际活动。口译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性,强调口译技能技巧训练。该文通过对吉尔口译训练模式与厦门大学口译训练模式的比较,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3P”口译模式,及其在《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训练方法和可操作案。  相似文献   

14.
在外交场合中,如何译好外交辞令中的微妙表达是口译的一大难点。功能对等理论与释意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两种理论均以意义传达为第一要务,无形之中不甚拘泥于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指导口译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遵循功能对等理论与释意理论,译员在翻译外交辞令中的微妙表达时应注重信息实质,传达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语言表述过程。通过对影响口译考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口译语篇的话题熟悉程度是学生在两篇内容不同的英语语篇的口译成绩上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话题熟悉程度反映了学生在内容图式上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学生的口译考试录音并结合图式理论,探讨话题熟悉程度在口译理解、记忆和表达环节以及译员精力分配中的心理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进程加快,欠发达地区日益增长的对外交流的需求与本地高素质口译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围绕“本土化外事口译人才的培养”这一议题,以功能主义目的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地方实际,以真实的口译项目为依托,通过实践探索,构建出一套“三阶段式”本土化外事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欠发达地区本土化外事口译人才培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口译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以源语信息为操作对象,由译员的语言处理和认知机制共同参与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对口译中的理解、记忆和逻辑分析等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口译活动的不同环节及其过程,应根据其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并采用相应的训练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尽快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