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和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作者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条件,结合高等学校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权的社会权与自由权性质,从政府保障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权这一视角,对我国当前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进行了考察与反思,并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职业指导具有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和提供就业信息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工作定位不明确、教师职业化程度低和缺乏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问题,应通过完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职业指导师队伍、创新多样化职业指导形式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4.
政府动态     
1.大学生就业将有法可依为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正加紧制订《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面临很多新问题。为进一步整顿毕业生就业秩序,规范就业方为,纠正少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招聘的无序现象,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即将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管理规定》的内容从就业工作扩大到整个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如何帮助大学毕业生建立健康的择业心态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个迫切课题,本文特就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子们在“双向选择”中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矫治方法,着重指明从根本上改进招生、就业制度,完全实行收费上学,毕业生在国家指导下自主择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学校的就业问题,当前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存在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高等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简单粗糙,没能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高等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只是一些制度的诠释。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在十七大政策的指引下,应从范围和形式两方面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求职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为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就我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问题,比较了我国和日本的金融危机之后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支援政策,认为我们需要多多强化就业信息化,增加就业支援部门,给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信息。我们还应该做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心理指导,调节他们的心理障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以创业代替就业,能推动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转变,缓解社会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对此,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创业教育,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面临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局面;企业纷纷减员增效,政府提倡精简机构,事业单位实行下岗分流,人才需求明显下降;“啃老族”队伍扩大,大学生盲目择业现象严重;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中,优秀资源的比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少得可怜。第二,政府、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应对策略:加强教育改革,调整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适当控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及规模;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全心全意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摆正心态,消除就业盲目性。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步显现,如何切实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和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提出了破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重视文化输入和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具有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的俗语,有关岁时、天象的俗语,有关鬼神、禁忌的俗语,有关职事、生产、经营的俗语,多直接来源于宋元时期的民俗事象,揭示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着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分类解释之,可供汉语研究、文学创作之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显示(1)容忍新颖正向直接预测网络就业意愿;(2)容忍复杂与问题解决负向直接预测网络就业意愿;(3)容忍新颖负向显著预测创业风险感知,容忍复杂正向预测创业风险感知;(4)风险倾向与风险感知对模糊容忍(包括容忍新颖与容忍复杂)与网络就业意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5)风险感知对一般风险倾向与网络就业意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关注更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变量。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三农”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方针、新政策,即“十论三农”(重中之重论、统筹城乡发展论、城乡一体化论、强农惠农论、两个趋向论、以工促农论、以城带乡论、新农村建设论、现代农业论、新型农民论)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了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和拉马克的“自然选择”机制以及艾尔斯特的“完全功能主义”从释义作为功能性解释的目的论开始,阐释了企业演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目的论解释和完全功能主义解释。分析认为,威廉姆逊的组织结构演化方法论不适合完全功能主义解释,而纳尔逊和温特的企业演化方法论和芝加哥学派的选择论则是以典型的完全功能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文献关于光照对赤潮影响的研究成果。光照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盐吸收、浮游植物生长、叶绿素a的合成以及赤潮藻种演替等方面。光对赤潮发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光合作用。更对各种环境要素有不可替代的控制作用,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赤潮的发生和发展。文章末尾对光的控制效应的实际应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权利质押之重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权利质押制度忽视了权利作为担保物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过分强调权利质押与动产质押的近似性,将动产质押的规则简单地套用于权利担保。我国在制定物权法之际,应该对目前的质押制度进行重新的定位,严格依据其能否转移占有来决定其分属何种担保形式,以明确质押与抵押的界限,根据担保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公示模式以维护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人才观念的前提反思与当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观问题是人才理论与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人才观与人性观是内在关联的.追问和反思人才观的人性前提及其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我们确立符合人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人才观的内在根据.笔者认为,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代人的发展与人性革命的内在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8.
网上支付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指出了目前我国在网上支付业务的供给与需求、网上支付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网上安全认证机构的建设与统一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文学史之探索与推进意义非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诗僧中成就最高者非苍雪莫属。系统深入地整理和研究苍雪的诗歌,不仅是佛教文学研究与诗僧文献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云南文学史与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辅助。20世纪40年代以来,苍雪诗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鉴于苍雪的文学成就及其对明末清初诗歌、佛教文学研究之价值,对其诗歌的整理与研究仍有较大空间,这主要体现在“编年”“校勘”“笺注”三个方面。“编年”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考证、全面系定,“校勘”可在王培孙校辑的基础上再行校勘,“笺注”当以“典故”“玄言禅喻”“疑难字词与俗语”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和平研究是弥久而常新的重大问题,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和平文化积淀,应该创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学。中国特色的和平学应该包括奠基于中国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和平理论研究,包括对重大和平问题的研究,对和平战略的研究,以及开展和平文化的普及、进行和平教育等内容。中国特色的和平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