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人口抽样调查中,对性别一年龄死亡率通常使用比例估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要得到全年龄的精确的死亡率数据所必需的抽样人口数的规模是很大的,在实际调查中往往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为例,如果用比例估计方法计算得到的性别一年龄死亡率数据,往往呈无规则的波动,从而使结果难以直接利用。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是由于此估计方法未能充分利用过去的信息造成的。如果用决定论中贝叶斯沽计方法,就可解决死亡率估计的稳定性问题。在本文中,笔者详细介绍了死亡率的贝叶斯估计方法,简化了它的计算式;并利用该方法估计了1995年中国30个省区的性别一年龄死亡率,计算人口的期望寿命,并把它和用比例估计的结果作了对比,得出用贝叶斯估计方法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胡桂华 《西北人口》2011,32(2):18-22
到目前为止,我国官方发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从明年起,我国将发布与国际接轨的调查失业率。国家统计局是通过抽样调查,采取上门登记样本调查小区居民就业信息而获得全国失业率估计值的。本文以劳动力所在工作单位或居民委员会为抽样单位,使用行政记录与统计调查相结合的就业状况数据来源。重新设计我国调查失业率估计抽样方案。为了获得较高的调查失业率估计精度,我们使用了PPS抽样法,并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抽样方法与数据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本文介绍了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内容;着重探讨了抽样方案的设计思想,就如何确定样本量和选取多级等概率抽样方法,如何分层和确定各级抽样单位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还讨论了总体主要指标的加权推算方法,抽样误差计算方法,估计了主要调查数据的抽样误差。特别是将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与经常性人口统计年报的数据以及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调查数据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对造成数据调查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地发生多报,包括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及目标总体外的误报。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是目前一些国家估计普查多报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未利用辅助变量,影响抽样估计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为实现目标,采取分层二重抽样、文献解读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便于读者理解研究内容,利用收集的样本普查小区的微观实际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判断一个人为多报人口的核心标准是不属于目标总体,而不是地址登记错误;基于分层二重抽样的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适合于普查多报率估计;比率多报率指标估计量比线性多报率指标估计量的抽样估计精度要高;不能忽视普查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口的存在,否则会低估普查多报人口数;不能混淆普查目标总体内的重报和目标总体外误报人员的重报。研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现普查多报特点的人口普查多报率指标体系及其估计理论体系,可改进或完善现行的普查多报估计率理论。二是根据该体系从不同视角对普查多报进行全方位分析,揭示了普查多报的深层次原因,为改进下次普查操作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我...  相似文献   

5.
胡桂华 《西北人口》2007,28(4):98-102
本文概要地叙述了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后所进行的准确性和数字评估调查(A.C.E.调查)。它包括:抽样设计、事后分层、双系统估计等等。  相似文献   

6.
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全面深入讨论了人口年龄结构间接估计方法,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例探讨年龄结构间接估计的精度和相对误差问题,同时指出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序 在进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时,我们要根据抽样目的预先估计指标在各种方案下的变异程度(方差),以决定抽样规模;在调查结束后,我们要根据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范围,就要计算样本指标的方差。所以说,无论在抽样前还是抽样后,方差的估计在抽样分析中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由于调查的目的不同,各种抽样都有着它自己所需要的估计指标,例如家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平均每户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人口调查要确定人口的状态或它的动态变化;生育力调查要确定妇女生育率变化等等。抛开这些要具体估计的值不说,各种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是估计四个量:即总体中某项标志(每个个体所带有的某项性质或特  相似文献   

8.
人口普查中的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洁 《南方人口》2002,17(3):18-24
事后质量抽查是世界各国在人口普查中普遍采取的用来评估人口普查登记质量的调查方法,是评价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事后质量抽查的作用、抽样设计、调查方法、估计方法、抽查结果以及与以往相比有何改进等方面论述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事后质量抽样调查,并对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漏报率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1946~1949年中国大陆人口向台湾及海外迁移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53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准,结合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运用现代人口分析方法对1946年初至1949年末中国大陆分性别、年龄的人口数及年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历史人口学的最新研究方法──逆预测法(InverseProjection),比较准确地估计了1946~1949年大陆人口向台湾及海外迁移的数量,并结合1946~1955年台湾省人口的变动数据对估计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的一项核心工作是样本量的测算。由于该项调查采取分层、多步、整群抽样方法,而这种抽样方法的样本量计算公式极其复杂,因此需要探索间接测算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样本量的方法。设计效应适合于复杂抽样方法样本量的测算。迄今尚未见任何国家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使用设计效应计算样本量。因此,利用设计效应测算样本量具有前沿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的加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人口抽样调查中经常遇到的三种情况 :不等概率抽样、无应答和抽取的样本与总体不符的问题。结合实际例子论述了如何利用已知信息对获得样本和变量加权的方法以解决这三种问题 ,最终达到样本对总体的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明确地否定了近年来在人口学界与计划生育工作中流传颇广、影响较深的“低生育率高增长量”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之类的“低率高量”观点,从学术上阐述了该论点产生的背景,进而做了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空间克立格算法和人口应用实例的讨论,提出在人口数据间接估计过程中改进估计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人口分析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展示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的建模过程与实施步骤,同时指出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皓  梁在 《人口研究》2006,30(3):61-69
本文利用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估计返迁人口的规模并描述返迁人口的人口社会特征及其与现在的迁移人口与非迁移常住人口的差异,从个人因素、居住地类型以及家庭户特征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返迁的决定因素。并讨论了本文的一些缺陷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育与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类生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不仅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的作用。因此,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也同样受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为了研究生育与相关要素的关系,我们于1995年在全省九个地区二十一个县(市)以村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定量研究。我们按统一要求调查,共收回调查问卷10486份。为确保统计分析质量,按统一标准和程序将全部问卷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采用一套适用性较好的管理程序,按照统计分析的方法,设计通用程序和专用程序,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全部样本的统计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再论队列平均子女数不能作为当前总和生育率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国内生育率研究中不断出现以人口调查中35~39岁妇女的平均曾生子女数作为当前时期生育水平估计的做法.文章通过人口统计原理的讨论和实际统计结果证明,这种队列累计的平均子女数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队列多年积累的生育量,既不能反映当前真实的总和生育率,也不能进一步用来估计同一调查中的出生漏报程度.因此,在生育转变中用这类队列平均子女数作为当前真实生育水平估计在方法上是错误的,并将误导我们对当前生育形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长表抽样和数据评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英 《人口研究》2002,26(5):34-40
论述 2 0 0 0年人口普查长短表技术的特点 ,长表抽样方法、组织实施方法以及长表抽样误差分析和数据评估 ,并就长表数据推算普查总体的方法和长表数据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导言 人口普查数据的可信度,可以用普查人口总数和普查内容中出现的误差程度来衡量。通过评价普查资料内部一致性的检查,把普查结果与其他类似资料相比较,以及举办普查事后抽查,都可以检验普查中的误差。中国1982年普查事后抽查表明,这次普查的重复现象极小(0.15‰)。在年龄、性别、出生和死亡等项目中的误差也微不足道。从10%抽样汇总结果的公布,可使我们详细地分析普查内容的可信度。本文选出一些普查项目,对其特点加以讨论,并与其他来源的资料中同样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所检验的项目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生育、死亡以及在业人口。  相似文献   

20.
茅倬彦 《南方人口》2011,26(3):47-58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际上较为成熟、可操作的人口惯性测量方法,包括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人口模拟预测法、以及年龄别人口惯性因子计算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首次提出利用模型生命表和模型稳定人口,探索在人口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估算人口惯性大小,为从不同层面估计、量化人口惯性提供有效、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