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慈禧策动辛酉政变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认为,慈禧主谋或与奕诉合谋策动了1861年的辛酉政变。但细考史实,这一说法是靠不住的。首先,慈禧并未参与或事先知晓政变的重大军事部署。其次,所谓慈禧指使“奏请垂帘听政”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三,慈禧与奕诉密谋的唯一证据,也不足以证明慈禧策动了政变。最后,事实表明,是受到国内外力量广泛支持的奕诉集团主谋策动了这场政变。辛酉政变是清廷权力失衡的必然结果,慈禧通过政变上台却是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2.
博弈论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工具.在"辛酉政变"中,对阵博弈的一方是慈禧与奕訢领导的帝胤贵族,另一方是以肃顺为首的的宗室贵族;前者是君权的化身,后者是相权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国介入"辛酉政变"参与博弈,并且在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甚至起到指导性的引领作用.因此,"辛酉政变"在国内,表现为君权与相权的博弈;在对外关系上,则是妥协与固守的博弈.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由于慈禧、弈訢集团与西方列国的利益共存,使双方最终走上妥协与合作,从而达到晚清政治格局博弈的一种纳什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论辛酉政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1年11月在北京发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是清朝后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这次政变结束了以肃顺为代表的排外势力控制清朝政治的局面,揭开了慈禧太后在中国四十多年黑暗统治的序幕,为正在结集中的奕诉洋务势力揽权当政造成了机运,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近代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合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确立,是从辛酉政变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辛酉政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酉政变是近代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拟从政变成功原因、政变的性质、主要人物在政变中的作用以及政变的意义、影响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近二十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1861年11月在北京发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推行殖民政策的产物,是清朝政府统治阶级内部投降派对外政策的必然结果。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成为列强宰割中国的工具。因此,辛酉政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危害极大。本文对辛酉政变的原因、性质、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以期指教。  相似文献   

6.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甲申朝局大变革,使得辛酉政变后确立的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讠斤执掌枢府为主体的二元决策体制,终为慈禧个人专断独裁的决策体制所替代。在此一过程中,醇亲王奕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奕譞之所以能代恭王而实掌枢垣并于以慈禧为首的新中枢决策体制中占据一席之地,对光绪初年的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此外,对于慈禧专权体制下的奕譞主政,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除了要认识到其不足与缺憾,也要充分肯定其功绩和成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奕讠斤在近代史上以协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和举办洋务著称,对他在近代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很少有人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在此从奕讠斤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入手,对其在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所立的开创之功给予了客观的分析和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时值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辛酉政变”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它是洋务派奕訢等与顽固派之间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就奕訢同顽固派的矛盾及其在“辛酉政变”中的作用、影响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指正。1 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一方面,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蓬勃发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英、法、俄、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趁火打幼,继续扩大它们的在华“权益”,清王朝在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双重打击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垂危的封建统治,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一批人逐渐从旧营垒中分化出来,他们反对恪守祖制,主  相似文献   

9.
雷颐 《社区》2008,(14):41-42
虽然李鸿章在戊戌政治风云中能自保平安,但他的观点、态度悉为慈禧所知,戊戌政变后他自然不可能再获重用。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变相惩罚。  相似文献   

10.
1861年11月,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勾结恭亲王奕訢在北京发动了“辛酉政变”,亦称“祺祥政变”。政变前后,清廷对曾国藩的使用方针有什么变动?由此引起的湘系势力的涨落,对晚清政局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2.
王瑞成在《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三个相继发生的重大事件,促成了湘军、淮军和总理衙门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创设。这一制度创新的共同特点是王朝应对外部危机而采取的横向分权,在体制外形成新的制度和权力中心,并与共同的  相似文献   

13.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次政变的原因、结局及其性质和历史作用作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泰国2006年政变是在泰爱泰党高支持率执政的国内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分析这次政变的原因,既要描述泰国政府、军队在现实政治权力层面的角力,也要回答泰国1997年宪法何以不能够为政治利益的表达与和解提供框架.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讲,前述两个层面所反映的问题,最终是泰国长久以来的威权主义政治传统的遗患.对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能够为分析宪政后发国家内部威权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传统的竞争和矛盾提供鲜明的例证和理论上的初步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一、民主与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的、最根本的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概括地说,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也就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张荫桓流放新疆前后事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述了清季著名外交家、维新官员张荫桓于戊戌政变后被捕下狱,因英日等国公使营救,得以免死流放新疆。英人莫理循等密谋途中将其劫持保护,但为张拒绝。张途经保定与旧属吴永相见,将一批书札相赠,成为后人研究近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庚子义和团运动期间,徐桐等顽固派蓄意构陷,慈禧重修戊戌旧怨,追恨将张杀于戍所。次年开复原官。  相似文献   

17.
戊戌政变后,康梁仍时刻盼望返回朝廷,依靠皇权推行改革。而太后的存在使他们的目的不能达到。为此康梁于1904年派出以梁铁君为首的暗杀团体入京谋刺慈禧。梁铁君在国内活动近两年,清廷立宪呼声日高。梁铁君因向康有为提出放弃刺杀方针,不久梁铁君突然被捕。袁世凯等人非常秘密地处死了梁铁君。由于朝廷宣布预备立宪,康梁没有因梁铁君死而失望和疾愤,而是从此放弃刺杀慈禧的方针,希望通过合法政党活动实现自己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11,(10)
慈禧太后是的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但她在入宫前、特别是童年经历却一直是个谜。刘奇——一位离休老人,经过20年的反复考证和潜心研究,证明慈禧并非北京的满族人,她生于山西长治,汉族,在长治度过童年。咸丰二年以养父——满人惠征之女身份应选入宫。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慈禧养父惠征的后人也予以认同。最近,刘奇老先生撰写的《真实的慈禧》一书  相似文献   

19.
戊戌政变后 ,康梁仍时刻盼望返回朝廷 ,依靠皇权推行改革。而太后的存在使他们的目的不能达到。为此康梁于 190 4年派出以梁铁君为首的暗杀团体入京谋刺慈禧。梁铁君在国内活动近两年 ,清廷立宪呼声日高。梁铁君因向康有为提出放弃刺杀方针 ,不久梁铁君突然被捕。袁世凯等人非常秘密地处死了梁铁君。由于朝廷宣布预备立宪 ,康梁没有因梁铁君死而失望和疾愤 ,而是从此放弃刺杀慈禧的方针 ,希望通过合法政党活动实现自己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20.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于10月23日发动了推翻直系军阀政权的政变。这次政变,对当时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往后的历史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对这次政变研究较少,也未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次政变的原因、结局及其性质和历史作用作点初步的探讨。一北京政变发生时,人们普遍地感到“突如其来”,其实它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由来已久的。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单独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直系军阀与全国人民和孙中山为代表的广东革命势力的矛盾、直系军阀与奉系和皖系军阙的矛盾,以及直系军阀内部的矛盾都在发展。北京政变就是这些矛盾在其相互联系中斗争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