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天才曾经都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日后都可能是一个天才。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你知道那些赫赫有名的天才人物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是否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童年?看看大师们的童年,看看他们的童年对应了日后怎样的人生、怎样的成就,看看他们的童年是如何造就成年的。  相似文献   

2.
《新少年》2013,(Z1):82
亲爱的小读者,你还记得节日里发生过的那些事吗?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记录一段与节日有关的故事吗?也许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小事,也许是一份亲情、一份友爱、一份温暖,也许是一个经历、一次成长、一声慨叹……快快提起笔,在与你共同成长的《新少年》上留下永恒的印记吧!此次  相似文献   

3.
但凡男女之间有了真感情,日后即便有再多琐碎,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此之间所经历的种种,也都是自家的事,大事小事要吵要闹,首先请关起门来再说。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了"细节经济"时代,细节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求职而言,成败往往也就取决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在求职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将直接决定最后的求职结果,包括一件衣服、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只有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了,才能让面试官产生良好的印象。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常常发  相似文献   

5.
李京桥 《新少年》2013,(6):20-21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胡海泉成长的"五线谱"上,有他最喜欢的歌手:乔治·麦克;有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父亲;有他最钟情的诗人:北岛、顾城。就是在这些文化向往和至爱亲情的奏鸣里,他创造了一个乐坛"最美"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秦鸣 《社区》2002,(10):7-8
时下,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妈妈们都会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请个保姆。即使有老人帮着带,或是自己请一年的产假,也有很多家庭再请个小阿姨来帮助自己或老人,以应付体力与精力上的不支。将孩子托付给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选择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孩子从小就从与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中,模仿行为、学习语言、建立安全感与对人的信任感。因此,如何照顾1至3岁的婴幼儿,深深影响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保姆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那么,父母怎样选择适合的保姆呢?下面是几位经历过或准备请保姆者的谈话,对大家或许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你家的孩子任性吗?是不是经常哭闹?越是让他干吗,就越不干吗,然后他又哭又闹,你也是唉声叹气,是不是这样呢?你作为家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我们托管教育从实践经验出发,给大家谈谈任性的孩子该怎么教育。究其原因,还是教育的方法有问题,教育不但是个方法问题,而且还是个心理学的问题。孩子3—5岁之间是身心发育、大脑成长的高速期,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也对一切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可塑性也比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给予是足够多了,但在精神生活上的给予又有多少呢?难道我们不应扪心自问吗?偶而看到的几件小事,令我惊愕,让我担忧,不禁要问:做父母做长辈的到底应把孩子摆在什么位置?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上小学,那天孩子向他要钱,说学校要组织去野游。我的同事给了50元钱,孩子嫌少。大人说:"50元还少啊?"孩子说:"臊不臊死个人,50元也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是现在我们每个家庭围绕的主题,说起孩子,家长们都有聊不完的话题,仿佛遇到孩子的事都成了天大的事情。从十月怀胎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大人,孩子带给我们太多的欢乐,也带给我们许多难题。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父母这个称谓首先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为人父母既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又是一种对象性的角色。因为你只有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才成为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没有孩子,无论你年龄有多大,你都不能算是为人父母。一旦你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这个角色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改变。选择做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相似文献   

11.
杨嘉欣 《社区》2012,(12):38-38
和一个学生的家长聊天。孩子的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磕磕绊绊,甚至摔倒。每次摔倒之后,做妈妈的都不动声色,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以此锻炼孩子的坚强和自立。  相似文献   

12.
据心理学家分析,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总想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很想表现自己,想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乎,在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表扬、鼓励、逗乐,都会使孩子变得很开心,得到满足。 第二个阶段,是在孩子读中学的时候。这个阶段孩子的精神发育没有身体发育快,许多孩子都已经成为一个"小大人"了,可是思想却  相似文献   

13.
多多熊     
《新少年》2006,(6)
多多熊: 我有两个好朋友,她们都是快乐、善良的小女孩。但是她们之间却不和睦,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拌嘴。一天,其中一个朋友问我:“如果我们因吵架不在一起玩,你和谁好?”我不知如何回答。请你帮我出出主意吧! 阜新曹璇  相似文献   

14.
正据报载,一位海外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某位政客在拉选票时,不停地谈论今后会怎样为当地搞更多的钱。在场的一位老太太听着听着就插话说,我们的钱已经够花了,现在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孩子还能够到海边捡贝壳。老太太的话让在场的人一楞,随即一片掌声,而政客发蒙得一时对不上话。应当说,老太太的要求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推而论之,人们的生存质量不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小事"组成的吗?而一个社会要动真格地解决好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却常常涉及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名人也是人,和普通人一样要食人间烟火。但由于名人身份不同,所以名人和饮食之间便有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的趣闻轶事。相声大师马季喜欢吃面食,尤其喜欢自己亲手做的炸酱面。他做炸酱面的厨艺"绝活"是:宽油炝  相似文献   

16.
正据调查,现在的孩子普遍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另一个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并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做,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啃老族"中的一员:一个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孩子,不光会表现得对家人脾气暴躁,还会自控力差,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长期陪伴和照顾孙辈的祖辈,如果能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并加以引导和训练,便能逐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自然的精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并非豪门望族之后要在名人大师与其出身之间找到名人大师的世代承袭关系恐怕是不现实的,因为农民的儿子可能成为将军,将军的后裔可能成为作家、艺术家。因此,我们在研究一代名人大师成长的历程时,重要的不是把握其形式上的承继关系.而是注重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在本质上与其出身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往往通过名人大师的品格、气质,潜在的精神表现出来。有的研究者仅凭沈从文的祖父沈宏富曾任贵州提督,就认为沈从文出身于官僚豪门,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至少是比较免强的,它不完全符合沈从文的实际。沈从文的曾祖父沈歧山早年住贵州钢仁…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这样或是那样的差异,父母不要期望付出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小心的守候,细心的呵护,耐心的期待,爱心的包容,真诚的鼓励。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共同经历、分享、承担他们成长中的苦与乐、喜与忧、酸与甜。毕竟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五四”以来我国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优秀短篇小说。几十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一直被我们选作教材。 《一件小事》的确写的就是一件小事。全文统共只有一千多字,只写了一个主要人物,这个主要人物甚至只讲了一句话……但是主题揭示得那么深刻,人物塑造得那么鲜明,作者的感情抒发得那么感人肺腑。当年的一位北京大学学生回忆说:“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寒冷的一天,我得到一份《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在课堂里听课时,我把增刊中发表的《一件小事》反复阅读,那人力车  相似文献   

20.
肖杰现象,在当下带有普遍共性。他的成长经历折射出青少年教育中的问题: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吧和离家出走?是不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