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传统本体论哲学一度陷入困境甚至被遗忘与抛弃,然而本体论哲学却无法真正从人类社会中被剥离,亦或对哲学本体的追寻无法从人的生命中被抹去。究其无法“终结”本体论哲学的缘由在于,其对人存在意义的关怀内在地昭示着对构成哲学本体的“尚未”之维的永恒关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实践。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实践观与本体现根本对立,它把哲学的追求和旨趣从永恒不变的形上本体引向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和意义世界。实践本体论只想用“实践本体”代替“物质本体”,而不想从根本上改变本体论思考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它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08,29(1):134-140
作为一种传统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的缺陷在于它是隐蔽的二元论并具有人的非在场性,由此决定了其无法证伪实践本体论。后者所确认的实践的终极的原初性,逻辑地要求实践作为本体范畴具有无条件性,因而实践本体论不能充当物质本体论的一个特例以同它相调和。通过实践的本体论地位的奠基,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的在场性诠释感性世界的历史生成,这与那种人不在场的物质本体论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以说哲学就是本体论 ,这是因为本体论问题是根源于哲学的本性、特点以及人类的生存本性即实践本性和思维本性。因此 ,“本体”是永远无法消解的 ,本体论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但由于传统哲学把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本体论式的意向性追求和无穷无尽的思维指向性 ,把说何物存在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变成了事实上何物存在的本体论事实问题 ,即“实体本体论”,从而导致了本体论的危机。现代西方哲学要拒斥、消解这种实体本体论 ,重建新的本体论 ,但由于缺少辩证思维方式基础 ,因而具有某种局限性。我们认为 ,重建新的合理形态的本体论 ,摆脱本体论的困境 ,只有确立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超越辩证的综合态度 ,合理形态的本体只能是辩证的本体。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都旨在观照人性奥秘与提升世道人心,当代文史哲应当“分科不分家”.文史哲的会通,就要使文学对人情世事体验的情感表达与心灵意会、史学对生活变迁洞察的实践理性与历史智慧、哲学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本体追问与终极关怀等独特生命领会得以沟通和共享.文史哲会通的视界融合,在于探寻领会人文世界的逻辑和方法,促进人们对人文思想史的重新理解.对中国哲学史的当代书写来说,要自觉把握中国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特质,体现中国哲学注重人性悟觉的生命智慧,恢复中国哲学的自性与自信,以人文情怀与世界眼光重振中国哲学思维的独特优势,并以包容性价值观重建文史哲会通的开放性人文科学,塑造和引领全球化时代新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中,物质本体论者认为,存在着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物质世界,应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来理解实践;实践本体论主张者则指出,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化的产物,只有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由于人们对本体、世界、物质和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中,存在着许多尚未弄清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如何理解本体?如何理解物质和实践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区别?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有何得失?究竟怎样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哲学对确定性的消解影响了我们对确定性的态度.杜威并没有像后现代哲学那样拒斥确定性,而是利用实验科学成果积极改造哲学,把传统的知识、理性与被传统哲学贬抑的行动结合起来,使知识成为指导"情境"克服的手段和工具.哲学的目的在于在活动中寻求人的安全与和平.人的本性不在于先验性与固定性,而在于创造性活动.在本体论上杜威不同意传统静止的本体论,而是在本体论承诺意义上把本体归为人的活动.他的建设性的态度对于我们理性地对待后现代哲学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 ,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 ,正是这种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构成了“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根本上扭转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向 ,实现了基本解释原则的跃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丛大川对于马克思哲学,传统教科书将其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将“物质”本体及由此推广出来的“社会存在”视为其逻辑基石,故这种解释系统即是辩证物质本体论与社会物质本体论。近十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起用马克思使用过的“实践的...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学术探索》2006,(3):127-130
叙事思维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叙事塑造人的主体形象,为人的发展提供楷模。建构具有实践意义的叙事学理论,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主体性、叙事动机以及人物形象塑造。这样,才能走出西方现代哲学设下的“人死了”的陷阱,在文学实践中复活人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教育是困扰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中心问题。为此 ,应从知识与素质的关系入手 ,围绕人文体验这一核心 ,找出传统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中的误区 ,明确人文素质教育中应注重人文体验 ,做到外灌与内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用十六大精神指导“两课”教学 ,在教学中落实好“三个代表”的“三进”工作是当前“两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与“三个代表”的有机结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 ;关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论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4,25(5):48-52
人文资源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但人们对于它的经济价值却不甚了了,这样就形成了同自然资源利用中相同的局面,资源无价,造成了人文资源的大量破坏与浪费。探索人文资源的价值及其判定方法,对人文资源实行价值化、资产化管理,对于我们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文资源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人文资源的价值只能由形成、保护、传承和开发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在现实的价格决定方法中影子价格法是较为科学的、能够反映人文资源真实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夏 《晋阳学刊》2006,3(4):64-6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深度的哲学——人学思考,在这一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根基处阐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须从人的发展视角入手。马克思哲学不仅设定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人文意义,而且确立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认识。建构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理解并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应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对选项体育课塑造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岳良 《云梦学刊》2003,24(6):90-9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选项体育课塑造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认知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大学生对选项体育课培养当代人文素质给予极大关注,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值;选项课与基础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影响的认知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前者更能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选项体育课在实施专项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含量尚显不足,导致学生在对部分人文素质发展的主观期待上不够平衡;“人文篮球”、“人文足球”、“人文乒乓”等人文体育理念将是指导选项体育课深化改革的致力点。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使学生学会和谐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综观当代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缺陷常体现为“人文知识贫乏,学习目的功利趋动明显;人文价值残缺,缺乏整体判断能力、是非观念、同情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感情冷漠,无责任心,举止失范。”文章认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关键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二要科学设置好相关的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医学科技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是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人文素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等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分析了近现代以来与科技进步相伴的不仅仅是文明的进步,以及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应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医学教育要克服传统医学模式中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积极探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