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3年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较为强烈;在八大基本消费品中,住房、食品和医保占比较重;消费水平偏低,消费潜能得不到释放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太低.政府应努力扩大农村居民就业,增加其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模式分析——基于福利效应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二元医疗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渐现.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践探索.而从参保人福利的角度,受收入、医保待遇差异的影响,农村居民有效医疗需求不足、医疗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通过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来缩小城乡待遇差距,减轻农村居民医疗消费的收入约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目前正在试点的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模式可以分为“全统一”模式、“二元分层基金统一”模式、“二元分层基金分设”模式三种,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统筹模式,才能更好发挥其效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全国1 451个行政村及1 381所村卫生室的调研,村卫生室确实起到为农村居民提供首诊服务作用,承担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逐渐成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承担者。但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不全面,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就医需求。要解决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基层财力供给不足、管理体制混乱和医疗水平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政府主导建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因病致(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过程主要分为萌芽兴盛、衰退解体、恢复重构、新农合试点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五个阶段。 为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规范发展,必须在功能定位层面,始终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确保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健康医疗保障的权利;在体系建设层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农村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减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压力;在运行主体层面,将“政府主导、农户主体”作为制度持续发展的基点,强化参保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在覆盖范围层面,关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群体的参保补偿方案,考虑建立贫困农民群体的长效参保机制;在发展趋向层面,按照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农合:实施绩效、发展制约与制度改进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阶段性绩效:农村医保体制基本建立且保障水平逐渐上升,农村居民参合率与覆盖面逐年增加,受益面逐渐扩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存在的发展障碍:合作医疗模式制约可持续性,长期稳定的筹资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人员与费用严重不足,对定点医疗机构缺乏制度性约束,农村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有待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薄弱,制度实施缺乏法律保障等。进而提出了制度改进路径:构建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结合的医疗模式,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倾斜政策加快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经济补偿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职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体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新农合具有持续、稳定的高水平经济补偿能力是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本文基于江苏省各地新农合相关机构调研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补偿能力,宏观剖析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补偿水平、经济补偿结构和经济补偿可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合相对经济补偿水平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2)合理的经济补偿结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具有较强经济补偿能力的关键;(3)相比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补偿能力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份,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全市范围内对323个街道、乡镇政府的相关部门和1680个随机抽取的城乡居民住户开展了北京市社会管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对社会管理关注度高,总体评价良好;道德体系建设总体满意度最高,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完善,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居民整体安全感较强,农村公益基础性服务改善明显.但城乡居民对就业安置指导服务、信息安全和食品安全、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以及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偏低,需加快改进.  相似文献   

8.
应用贵州省道真县和雷山县1 093名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从经济情况、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3个方面分析了贵州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需求,并依据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中国农村卫生经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生经济改革是中国当前改革的热点之一,农村卫生经济改革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密切关系到农村居民卫生状况的改善,它是满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解决城乡之间卫生资源不公平性的重要战略措施.深化农村卫生经济改革是农村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大病的保障水平有限,有必要扩大儿童大病的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力度,针对儿童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区域性差异,研究地方性儿童大病医疗保障需求,及其现有覆盖范围、服务的提供,找出两者的差异,提出更适合本地当前社会需求的儿童大病医疗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农村合作医疗大家都不陌生,它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其特点表现为:1.合作医疗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在中国,城镇居民一般有公费医疗、劳保医疗或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给予保健与疾  相似文献   

12.
经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及推行,以及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福建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是这种体系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结构比较简单,难以满足福建省沿海及内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体现不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制度的侧重点也应不同这一基本要求,且作为体系主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提出,要加强与完善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针对内地贫困县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及鼓励经济发达县市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等,从而完善福建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构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既是农村居民获得所需医疗服务、应对健康危机的兜底性保障,也是国家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均等的基础性政策。然而,基于四川省农村地区的调研发现,仍然存在农村居民没有购买基本医疗保险的现象。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人力资本水平、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公平感知均会显著作用于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购买行为;(2)外出务工经历、缴费便捷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等也对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3)当前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知识宣传不够,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政策知识的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率,提出了优化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认同感和加快医保管理服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描述了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地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中国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及各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最高;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信息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提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逐渐消亡,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失去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不得不退回到家庭保障,这在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明显。为此,应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加大财政投入等以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计算了我国农村居民的短期医疗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短期医疗服务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由于农村居民的短期医疗服务需求价格缺乏弹性,加上我国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以药养医和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以及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等问题,导致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增加对卫生领域的投入,降低农民看病时自费的比例,增强卫生市场的竞争性,适当使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并逐渐把医疗机构办成非盈利机构。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市渝北区三社区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的实证调查,反映出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程度较低,保障范围较窄,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部分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缺失,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老年人看病就医与医疗资源稀缺的矛盾。交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村老年人就医的成本。为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一是设立农村老年人定期免费或部分资助的体检制度;二是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社会支持;三是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四是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力度,定期送医下乡;五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医药费的年度报销比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并设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特种疾病的专项救助基金。  相似文献   

18.
指出中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程度不足;根据国际卫生服务通用指标和学者研究,将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指标分解为年住院率、两周患病未就诊比例、半年内慢性病就诊率、两周就诊率,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陈仓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认为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两部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以期为改善陕西省及整个西部农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要,提高农村居民满意度是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核心目标。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重点考察了江苏省农村居民对现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评价与实际需要。研究结果表明:村级卫生机构是农村居民获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途径,但其在人才和医疗设备方面尚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的满意度和需要呈现不均衡性。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在尊重农村居民现实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强化财政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优先序,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医疗保障是整个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基础性工程,在农民的基本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新医改背景下,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制已经建立,绝大部分城镇社区医疗机构都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而农村乡镇社区医疗服务虽然有了新农合制度覆盖,但微型的自然村社区医疗却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农民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体系的矛盾对于农村社会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巨大威胁。社会融入是研究个体能否融入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指标,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用社会融入的价值诉求来引导农村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