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卫 《浙江学刊》2023,(2):161-170
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标志着革命观在德国经历了一场重要演变。鉴于现实政治革命可能颠覆现存法权规范秩序,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状态”的恢复,康德拒斥革命。康德之后的黑格尔通过“正义的扩充”理论,解决了康德的“规范体系断裂”问题,从而证成了革命的可能性。但是,黑格尔认为,随着历史的终结,革命也终结了。针对黑格尔的观点,马克思提出社会革命对市民社会革命的超越。借此,在一个深受资本主义影响的现代世界中,马克思为革命的再开启以及人类进一步的全面解放提供了辩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用唯心辩证法的观点去考察人的意识活动,通过矛盾的发展阐明从意识前进到自我意识的过程,这比康德的认识论要高明。特别是,黑格尔开始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他不是孤立地从人的主观的方面去考察自我意识的产生,而是借助于人的实践活动去说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他不仅从意识和对象、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劳动生产活动),而且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主人和奴隶),去探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这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是独一无二的。文章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现代存在主义者对黑格尔的曲解也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意识的历史:从康德和黑格尔到德里达和富科(上)[美]D.C.霍伊黄书进译[编者按]作者D.霍伊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哲学教授.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批评的循环》(该书的中译本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富科——一个批判读本》的主编。《意识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蒋颖 《求是学刊》2016,(4):16-23
1925年以后,霍克海默逐渐摆脱导师科内利乌斯学院派哲学的影响,对德国观念论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批判。最初,霍克海默站在黑格尔辩证哲学的立场上对康德知识论的二元论与形式主义进行批判;但同时他也发现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一个永恒的本质,它把现实的总体性当作一种精神内在发展的产物并最终导致了绝对性,这造成了黑格尔体系的封闭性并成为一种形而上学。鉴于此,霍克海默又接受了康德"实践理性优先性"观点,但将具体的个体需要、利益、困境作为理论认识的动机和标准,并系统地联结历史与社会现实,用社会历史的反思来追求幸福。由此,霍克海默又超越了康德,否定了康德唯心主义的道德哲学,产生了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想,也就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前身。  相似文献   

5.
当今资产阶级社会学者常常把社会政治天才问题同改变世界和防止未来灾难的“拯救”作用联系在一起。社会生活的的天才作用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来的。韦伯的观点是在18—19世纪德国哲学思想中(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天才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他的观点在很多方面是独到的。韦伯把自己的这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刊发了张盾先生的大作《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超越———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看》(以下简称张文)。①该文基于马克思哲学的视角,以现代性问题作为思想背景,论述了黑格尔以理性与现实相和解的时代精神,认为黑格尔以此批判了康德形式的真理,重建了康德  相似文献   

7.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对实践概念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但它的深入却有待于与哲学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据此看来,黑格尔关于实践的理论便尤其引人注目。本文的主旨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作新的考察.说明黑格尔由于对传统的实践概念作了根本的变革,从而使他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完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的任务。他的实践理论的古理思想有着深刻的意义。一、传统的实践概念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近代形而上学对此问题的解决采取了独断论的态度。康德的批判哲学揭露了近代形…  相似文献   

9.
1981年是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同时也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发表二百周年。1981年6月25—28日在斯图加特召开了黑格尔学术会议,会议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为这两个周年纪念开展了活动。集合了世界各国哲学家的国际黑格尔学会所探讨的问题是: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哲学的论证形式。会议组织者认为必须再回到先验的论证方式和根据黑格尔思想所得出的论证形式之间的争论。因为关于哲学的本质的问题包含哲学论证的特性(国际黑格尔学会主席迪特·亨利  相似文献   

10.
德日、俄中犯罪构成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日三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同康德哲学紧密相关;俄中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究其根源可追溯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而其直接哲学基础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对不同犯罪构成理论哲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众多须商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批判费希特和浪漫派美学是黑格尔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黑格尔一方面肯定了费希特的哲学将自我作为哲学的最高的具有统一性的原则,认为这比康德前进了,同时也指出费希特自我哲学的缺点在于未能真正解决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只把最后的目标放在应当、努力、仰望、信仰上。黑格尔认为,浪漫派对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作了片面的、消极的发挥和引申,施莱格尔的“滑稽”说就利用了费希特“自我”的抽象绝对性的缺点,“自我”在滑稽说中蜕变成摆脱一切约束,对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持贬抑、否定、嘲讽态度的自我;“滑稽”说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把一切都看成虚幻、无意义的滑稽态度。黑格尔对费希特自我哲学和浪漫派美学思想的批判,是他从康德走向席勒、谢林,从主观唯心主义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一、康德的伦理学和苏联的道德责任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初新康德主义派的马克思主义者想把康德的伦理学与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的雄心壮志已经在六十年后Ja.A.米尔纳-伊里宁的著作中实现了。米尔纳-伊里宁是近年来在苏联促使人们对伦理学理论重新发生兴趣的最有创见、最值得注意的非正统道德哲学家之一。米尔纳一伊里宁在他题为《伦理学,还是真正人道的原则》的专著中,发展了道德责任理论。这一学说在许多方面来自康德的实践哲学,但也受到黑格尔(当然也有马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的西方形而上学发展史是由以下三次翻转构成的:首先是以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对柏拉图主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翻转;其次是在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部,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意志形而上学”对以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翻转;再次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对其前期的“此在形而上学”的翻转。  相似文献   

14.
美学主客统一观念是近代西方哲学主观化的产物。通过笛卡尔、休漠怀疑哲学的启蒙,维科和康德分别发现了人的主体性,分别为美学主客统一观念奠定了基础——审美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审美的主体性原则。但是,在康德那里,由于缺少历史概念,主客统一观念还是抽象的,只有经过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达到黑格尔哲学,主客统一观念才获得了历史具体性的规定,并且因此才有现实性。然而,黑格尔为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最终牺牲了艺术,牺牲了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为了挽救艺术和美学,克罗齐从黑格尔向康德逆转。他以艺术的独创性否定了审美的历史性,并在绝对个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审美的主客统一观念。克罗齐的美学是近代美学主客统一观念的顶点,由于它彻底的主观性,在向康德的回复中完成了近代哲学主观化的圆圈。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文本.通过对康德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在这部手稿中提出了同一哲学的最初构想,明确了自己后来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黑格尔指出,康德的法哲学跟他的道德哲学一样,不是自由的实现,而恰恰是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导致了新的对立和人的自我分裂.受益于荷尔德林关于“判断与存在”的讨论,黑格尔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康德的正义观和对法的理解.犯罪与惩罚的关系不应该像牛顿力学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法律和惩罚相对于犯法者将永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相反,真正的正义体现为犯法者在命运中与异己力量的和解,这是对源初的统一性的恢复.因此,法律是客观理性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对非理性的压制,而这一包容差异和非同一的新的理性观也成为黑格尔成熟时期体系哲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黑格尔的审美本质论进行了分析,指出黑格尔采取反证法的方式证明审美不是实践的欲望关系,不是情感活动,不是意志活动。审美的本质是认识。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性,决定了黑格尔这一美学命题的内在矛盾性,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一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17.
论黑格尔对主观思想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儿以自明性为依据为近代哲学确立了主观性原则.康德将这个原则以理性批判的形式加以发展.但在黑格尔看来,康德哲学的主观思想流于空洞的形式,错过了认识对象的客观内容,因而必然导致主体性与物自体之间以及"应有"和"现有"之间的绝然分裂,无法真正进入社会政治的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个几乎被冷遇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思潮在世界人文科学的论坛上又悄然兴起,这就是历史哲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它至今未能走出一些重大误区。上个世纪初,黑格尔在以理性反对康德的知性时,用普遍的历史理性建构起历史哲学体系,并形成一种颇有影响的、完全排斥人之主体性的严格历史决定论传统。而目前兴起的历史哲学思潮则主要以社会学和现代化理论为表现形态,其中一种很有影响的倾向,便是历史单线进化的观点。严格历史决定论和单线进化论均无法正确地揭示历史演进的真实方式,因此是历史哲学必须走出的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9.
王宏宇 《学术交流》2007,1(5):15-19
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离开康德哲学是不可能的,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视角之一就是在与康德哲学的继承与批判的对话中彰显。康德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如人是什么、本体论的解构与重建、颠覆一切的批判精神等对马克思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探求康德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联系,走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这条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传统方式,更好地理解作为近代哲学最高峰的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作用,拓展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人之主体性的思想;但人之主体性思想在他那里远未取得合理的形态和根基,因而也未获得真实的成果。黑格尔力图以辩证运动的绝对理念扬弃康德哲学的缺陷和矛盾,因而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原则。但他的泛理性和泛逻辑的立场使得康德明确提出的人之主体性再一次湮没于理念的阴影王国之中。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和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上真正确立了完整的人之主体性,从而在逻辑上完成了康德所开始的彻底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