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英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翻译中不能刻意追求绝对的对等或形式上的一一对等。翻译中需要的对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关系,属于动态的对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选词并转换表达方式,往往更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好地实现对等。本文将从语言的特质出发,从语义对等、语用功能对等和语体色彩对等三个方面谈谈廖美珍教授译作《在亚当之前》中的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变译策略是功能翻译理论在微观翻译技巧方面的体现。本文在分析桂林旅游网译例的基础上,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别从信息对等,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变译策略在旅游网页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是从能力的角度来看待交际,具体说明人际交流中人脑信息处理机制所起到的推理作用,因此关联理论研究的范畴是大脑机制,并非文本产生过程。释义理论又称之为达意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即释义,是指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运用译文符号对原文作出解释,翻译过程中,并不以语言符合对等为标准,而是追求原文与译文意思及效果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汉语和英语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形制的语言;汉语和英语新闻虽然都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却在用词、风格等层面存在诸多差异.笔者以汉英新闻翻译为例,论述为了实现翻译功能对等,适度的编译十分必需.在翻译汉荚新闻时,根据对外新闻报道的特点、译者目的和受众类型三个层面进行适当的编译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接受度,更有助于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向外国打开,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中国产品流向外国市场的同时,大量的外国产品流入中国市场,占比重很大的其中一种就是电影。借着互联网的传播,更多电影院没有放映但网上可以下载到,可以接触的电影数量和接触电影的观众数量大大增加。但是,不难发现:有的电影字幕词不达意,观众会觉得电影“很怪”;有的部分甚至是不知所云。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很多的电影并非正规的翻译公司或者翻译人员进行翻译,而是业余爱好者进行翻译,质量参差;另一方面,资历浅的译者由于翻译过于死板,也会带来理解上的问题。然而电影的欣赏,无疑是以理解和获得与源语言观众同等感受为首位的,电影字幕翻译也应该达到使译入语观众达到和源语言观众同等理解和感受的标准。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要让受众产生一样的效果。这个理论不再从表面形式和单纯表意上来讨论翻译,而是考虑到对受众产生的效果,考虑到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功能,这个理论非常适用于指导电影字幕翻译。本文以外国电影Touch Freely(中文译名:卿卿我我)中的填充语为例,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对其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对英语商务信函语篇进行分析,指出翻译中译文应力求与原文语篇在功能上的对等,即语域的所有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语篇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自翻译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来,中外涌现出诸多的翻译理论和流派。以尤金·奈达,彼得·纽马克和德国功能主义派为代表的西方翻译理论对全世界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翻译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启示及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选择这三大翻译理论流派及众代表人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探讨。  相似文献   

9.
受社会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影响,英汉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最为人所知的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所以在翻译在这一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的架构过程中,便会有一些难以跨越的鸿沟.翻译古诗词绝非一蹴而就,为了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著名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即“功能对等”.自“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至今,不少学界人士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分析和论证,以及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然而在古体诗词翻译领域还是鲜有涉足.现笔者试从这一理论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其在唐诗英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用语是网民们在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针对网络用语的特征,试采取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手段,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以WTO文献的文本特点为起点,探讨其中机构名称和关键词的翻译问题。作者以彼得?纽曼的翻译理论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一些翻译初稿中的误译为例,从衡量标准和翻译方法方面分析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结合以后,对翻译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圣经》是西方文化的基石,《圣经》的翻译自然引起了女性主义译者的关注。女性主义《圣经》的翻译就是使用两性兼顾的语言,使女性的身影在《圣经》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语言及文化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分析研究该现象,并在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翻译技巧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才能较好的达到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语篇分析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语篇分析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同属翻译功能主义学派,都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其语言学理论基础,但由于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二者既有渊源,又有相异。二者都把语言视为具有交际价值的社会行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原文语言或语篇的功能。但在翻译过程中,二者对原文和译文目的等因素的强调程度不同而导致二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关联理论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语用学、语义学、话语分析学甚至心里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关注。关联理论最初是由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的伟大著作《交际:关联与认知》中首次提出的感念。关联理论一经产生就在翻译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法律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自然也受到关联理论的影响。但是在法律翻译的实践中,关联理论却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从两个方面简析关联理论对法律翻译实践的局限性:1.从法律语言的特点方面;2.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之间的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翻译等效原则是中外翻译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通过汉译英中存在的问题,证实语境是源语翻译的关键,正确把握语境,运用语用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理解并传递原文的真实意图,实现翻译对等。  相似文献   

17.
由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是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在语篇分析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广泛。BBC大型纪录片《美丽中国》,以极高艺术水平充分展现了中国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魅力。《龙之疆域》是六集中的精彩一集。本文将从衔接理论中的语法衔接着手,解读《龙之疆域》语言文本,探寻其中语法衔接手段的应用和其语言自然连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吉蒂昂·图里是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他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图里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其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翻译研究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时间机器》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成名作,他1866年出生于伦敦,是20世纪初英国的著名科幻作家.本文主要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对《时间机器》进行分析,探究翻译规范对翻译文本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知道记者来采访引智工作,负责奥运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的庄梓新教授一见面便说:“看了昨天的《参考消息》吗?上面转载了一篇《新闻周刊》的文章.讲多语言翻译目前的进展,里面说的就是我们的专家Alex Waibel教授。”接着庄教授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这位多语言翻译方面的顶尖人物。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作为经贸往来中的必备语言,我们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所设定的要求与标准是需要满足企业在经贸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企业之间交易的成功。商务英语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追求的是一种相对的平等而不是那种绝对的平等,不能够约束自己在一个小圈子里面,需要通过自己对于双方文化的理解以及整个语言环境的掌握来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