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治 《学术论坛》2013,36(1):137-140
文章从异质信念视角,系统的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以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有效市场假说以及行为金融理论围绕着让市场变得更加有效而相互融合的分析,并借鉴基于异质信念的噪声交易模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运用持续培养理性投资者及理性投资观念等手段,努力促使资本市场变得更加有效的观点。为管理层加强理性投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在有限理性的分析框架内 ,将理性抉择者描述为“行为经济人” ,认为行为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有一个实现程度的问题。文章依据现实把有限理性划分为三种状态 ,并针对决定或影响人的理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描绘有限理性实现程度的理论模型。文章重点分析了被行为经济学视为非理性抉择的金融市场 ,认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是一种有限理性程度极低的操作行为 ,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投资者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文章在梗概分析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市场中的主体选择行为是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杂然并存;继之,文章分别对个体和集群的选择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人们对信息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认知变化,个体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选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金融市场中的集群行为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会经常表现为非理性选择;最后,文章概要地分析了个体选择行为由理性向非理性的转变情形。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关于产业规制中的政府和厂商决策行为的分析和研究,受理性经济人范式的影响极为深刻,它通常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将政府和厂商的行为属性理解或描述为理性决策.其实,无论是产业规制中的政府立法、司法和执行的实际运作,还是垄断性或竞争性厂商对规制政策的应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非理性决策的成分,并且其决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偏离效用最大化.规制经济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对政府和厂商的决策行为及其属性的研究,而研究决策行为属性则需要有可行的分析路径.如果我们在评说规制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对政府和厂商的行为属性有创新式理解,将有助于规制理论框架的重塑.  相似文献   

5.
张东辉  张东阳  葛玉好 《东岳论丛》2002,23(4):28-30,34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来说 ,交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有限理性的程度、机会主义的程度以及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相结合的程度等因素。国家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之一 ,应着重从提高有限理性的程度和限制机会主义行为两方面出发 ,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决策黑箱:现代投资决策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金融学关于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的依据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预期认为投资主体决策的依据是信息;而行为金融学则从非理性出发认为主体决策不仅依据信息同时还由心理和情感因素决定。由于金融市场中投资主体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的同时存在,在承认理性选择行为的同时,暗含着对非理性选择行为的默认,认为投资决策是一个存在"决策黑箱"的心理过程,投资主体依据理性还是非理性主要由主体情绪和信息获得与处理的复杂程度决定,对于相同的信息投资者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得出不同的判断,导致证券价格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决定集群行为的大数定律最终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世界中的理性投资模型与非理性投资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学关于投资选择模型的分析和研究从属于理性和非理性的选择理论。本文通过对选择理论的概要回顾和评说,将投资选择模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在对每一种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隐性和显性交叉,而这种交叉关系体现了经济学世界中的理性投资模型与非理性投资模型的相容性。文章指出,从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投资模型的底蕴来考察,新古典经济学将"行为最大化"作为一种公理来看待有着部分的合理性;从人们的实际投资行为来分析,"有限理性"和"偏差行为"贯穿于人们投资选择的始终。本文将理性和非理性投资模型综合于统一的框架,着重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交叉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品味价值。  相似文献   

8.
江怡 《江汉论坛》2007,3(12):26-29
政治统治者履行公共权力的过程就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其过程会有相当多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经济行为,国家或政府是公共秩序的守护者和公共物品的供应者.政府也是"经济人",但其经济行为必须理性,政府的理念是公平和正义,政府的职责在于建立一种"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考察人类的选择行为,应当区分个体和群体的理性和非理性选择,而界定理性或非理性选择,应当以主体是否进行理性思考和发挥认知为判断依据。文章在梗概比较主流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解析个体的风险态度,对个体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大数定律”解说了金融市场和非金融市场中的群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理性、非理性与相对理性研究--兼论企业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逻辑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并应用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研究。本文认为 ,经济理性是一种精于算计的逻辑结构决定的心理动机 ,非理性则与习俗、传统、道德、社会价值观相关。它们两者共同作用 ,一起成为调节社会资源的“心理”媒介。通过分析经济理性和非理性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文推导出一个重要概念“相对理性”。在由经济理性和非理性整合而成的“相对理性”的逻辑结构所决定的心理动机的影响下 ,企业家从事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推导出 ,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只能引导企业家进行日常的、必要的经营活动 ,而要从事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活动 ,则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的逻辑结构 ,但又超越此类结构 ,它是一种特质型才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发现男女主人公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代表以及矛盾的综合体 ,而通过对背景的分析 ,亦得出了作者旨在揭示人性中非理性一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济理性是一个具体运用理性化能力的过程,它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它是一种有界理性。经济非理性与经济理性是一个相对立的范畴,它是集对经济理性研究范式修正、质疑与补充、辅助的概念性工具。从经济哲学层面分析,经济理性与经济非理性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经济活动中,两者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刘芳 《云梦学刊》2014,(2):121-124
摘要:反讽,是一种辩证的、综合的、科学的、理性的、不断自我否定的批判事物的方式。反讽不甘于事物表面的平静,它要掀起思想深处的巨浪。反讽不是事物本质直接的显象,而是通过反思间接地使事物显现出来。反讽居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通过“思辨理性”向“实践理性”过渡,进而实现了对真正理性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产业管制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比较适合于解释人类复杂的带有明显组织行为的治理结构。政府产业管制作为一种解决市场失灵的治理方式,是市场、厂商及其治理结构关联于交易成本节约在政府组织行为方式上的反映。伴随市场失灵而出现的政策失灵,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的行为过程及其效应的关注。产业管制实质上是政府与厂商之间的一种强制性契约,尽管这种契约不像纯粹的市场契约那样具有风险的显著性,但它同样会导致厂商和政府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厂商有选择或扭曲地披露信息所出现的逆向选择,研究政府产业管制之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构成,存在着注重从政府行为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角度来说明产业管制中的组织执行和监督机构如何才能有效运行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形而上学根基在于主客二分对象性思维方式。这有其独到的深刻性。但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主客二分之对象性思维方式肇始于、奠基于及内蕴着人类理性,它是理性的产物,体现着理性的本质力量,同时又蕴藏着与理性叛逆的因素。技术使得人类理性得以生发,但是又反过来为理性所深刻的影响着,时时处处体现着人类理性之光。现代技术对物和人的统治的思想根源是主客二分之对象性思维方式走向绝对化和非理性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霞  关健 《北方论丛》2001,1(6):16-19
理性的存在及演进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后半叶更是一个反思和批判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过程,特别是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考察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探索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思想,挖掘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内涵,对于理性地对待理性,使理性趋于成熟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飞 《齐鲁学刊》2013,(3):81-85
经济理性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经济理性虽然使人类克服了愚昧,摆脱了贫穷,但其并不能无限制的膨胀和使用。经济理性在本体论和存在论上都存在着限度。生态理性是将大自然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性。经济理性超出了其合理性限度就会转化为非理性,带来负面效应。当代经济理性的不断扩张的非理性逻辑正大盛其行,因此必须扬弃经济理性,发展并实施生态理性,从而避免导致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不仅要注重对受教育者理论的灌输,还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和情感认知出发,培养受教育者信仰、磨砺受教育者意志、激发受教育者动力。动机、欲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我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思路:强调认知和谐性、注重价值引导性、激发主观能动性、增进行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合理性与现代法的理性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性”是当代哲学和社会学领域之中的一个无比重要的学术词汇 ,也是整个理论社会学概念大厦的基石。它既代表客观、理智和规范的现代行为方式 ,同时也在对象性、主体性和反思性方面为行为之选择预设了相应的标准或条件 ,而这些条件恰恰正是现代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据。因此 ,借助于合理性概念所提供的分析框架 ,我们便可以窥见现代法构造上的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效率——以中国旅游产业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先运 《文史哲》2004,(2):130-134
从历史过程看,是政府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使得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发展,显现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效率。作为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经济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对旅游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行积极而有限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