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编纂《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编纂《中华大典·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小结,共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是简述《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编纂过程,二是对《宋辽金元文学分典}质量的基本估计,三是保证《宋辽金元文学分典》进度的措施,四是《宋辽金元文学分典》的后续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2.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农战史研究,一直是整个农战史研究中的一个极为薄弱、空白极多的领域。这与研究上的难度,如该时期历史格局的错综复杂,原始资料的繁纷难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赵继颜教授的《中国农民战争史·四·宋辽金元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赵著”)的完成和出版,也就不能不成为一项具有首创和开拓意义的成果而格外令人瞩目。农民战争史专家孙祚民先生称赞此书“结构紧严,叙述全面,论证深刻,特点鲜明,显示了史料和理论上较深厚的功力”(见赵著序言),另一农民战争史专家孟祥才先生亦认为此书代表了“文  相似文献   

3.
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与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韩“宋辽夏金元史”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5至26日在河北大学胜利召开。来自韩国以及国内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探讨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这次会议对于促进中韩两国“宋辽夏金元史”研究必将大有裨益。在开幕式上,河北大学副校长崔勇致开幕辞,崔校长回顾了河北大学与韩国的传统友谊,已故著名宋史专家漆侠先生曾为韩国培养了第一个宋史博士曹福铉,希望中韩学界以后能够多举行学术交流,加强交往,共同促进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文化是陕北人历数千年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的发生、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自然演进序列划分为远古到秦汉、魏晋到宋辽金元以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历史时期。陕北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为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以及文化中的原始性和历史延续性。这些基本特质赋予了陕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绚烂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共五巨册,1200万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洋洋大观。中国是文明古国,留传的古籍浩如烟海,但还没有像这样大的类书。编者们花了多年工夫,像蜜蜂采蜜一样,把有用的第一手材料采集、筛选、分类、汇编,工程浩大,其规模远远超过《古今图书集成》。成绩之大,值得庆贺。这是《中华大典》最早出版的《分典》,好像打仗,是第一仗,毛主席说慎重初战,初战必须打胜。现在第一仗获得了胜利,以后怎么打,就更有把握,为今后工作鼓舞了士气,树立了榜样。我看《宋辽金元文学分典》有三个特点:(一)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蒙古平金,征战20余年,北方遭受巨大摧残,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剧变与重组。以《辽金元石刻丛编》为例,其中载录的金元墓志铭展示了北方地区普通家族在宋辽金元政权更迭之下的困境与抉择:一部分科举家族隐没衰败;另一部分传统诗书之家则改变策略,顺应蒙元仕进制度,家族利益得以维护;一部分金朝官宦家族积极配合蒙古,权力平稳过渡;同时,一批非科举晋身的新贵势力拔地而起,迅速成为地方力量掌控者。北方特殊的地理方位、政权之更迭、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等因素促成了这场基层社会大变革。墓志所呈现的家族地位变迁史,展现了蒙古本位下的民族大融合与族群互动、国家制度与基层社会的互相折射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真宗和辽国策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千年前宋辽“澶渊之盟”,是有积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宋真宗赵恒利用“澶渊之役”,抓住了由“战辽”倒“和辽”的转折点,实现了“和辽”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此,宋辽双方形成共存双和的局面达百年之久,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汉蕃和好”的佳话。宋辽双方都为此作出了妥协和让步,都是“屈而不辱”。赵恒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各项举措大致不错,尚不失为有识有谋有为的君主。  相似文献   

8.
宋辽金元城市行政建制与区域行政区划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城市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宋代出现了都城行政管理机构都厢;辽代设置了都城行政管理机构警巡院;金元设置了城市行政管理机构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这些专门行政管理机构标志了这一时期城市行政建制的形成和建制城市的出现。城市行政建制的设立使城市行政管理成为区域行政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考察自宋至元城市行政建制的嬗变及其在区域行政体系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使辽诗是在宋辽对峙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学史现象。苏辙在元祐四年(1089)出使契丹时曾创作了数十首使辽诗,是使辽诗创作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使辽诗涉及宋辽关系、边疆风貌、异族生活、旅途思乡等多方面内容。尤其是反映宋辽关系的诗作,体现了宋朝官员对契丹从持有偏见到有所了解的转变历程,无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历史的发展来讲,都极具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太原建城2500年前后,社会各界对太原的改革与发展的探讨研究掀起又一个新的热潮,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许一友、温国强、宋文庆三同志编著的《太原古代经济研究》就是十分可喜的成果,对太原“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太原古代经济研究》通过对大量历史记载的分析与综合,从经济与战争、经济与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经济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7个方面,跨越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5个时期,展示了2400年的太原…  相似文献   

11.
《辽金元史学研究》对辽金元史学作了贯通性的综合考察。从修史制度、多民族历史撰述、各族史家史学编纂思想入手,全面剖析了辽金元时期史学发展的新风貌和时代特色,拓展了辽金元民族史学研究的深度与维度,使人们从史学思想的视角看到中国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论述了类型描述在小说史叙写中的重要意义,并把《宋辽金元小说史》的撰写作为实例,作了具体的剖析,认为此书成功的写作实践启示我们:类型描述作为小说史叙写中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只要建立在详实、过硬的材料说明,严密、周详的逻辑推理,以及由此显示出来的扎实、严谨的学风的基础之上,它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推进,类型描述必将得到学者们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和更充分的应用,从而成为更深刻地揭示出小说发展规律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宋辽关系在10至12世纪初东北亚政治格局中占据主流地位,是宋史与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在宋辽和战、交聘制度、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以及政治关系格局等方面。综合来看,学者们在对相关史料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基础上,对宋辽双方的战略调整、边界交涉、使臣群体等问题予以关注,推动研究走向细致具体;将宋辽关系置于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拓宽了宋辽关系史研究的视角。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复性研究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具体研究又多聚焦于北宋一方,对辽朝交聘制度的运行机制、辽朝对北宋的边防策略等问题有所忽视,尚有待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14.
苏颂是中国古代一位出类拔萃的外交家,为了维护宋辽的和平友好关系,了解辽国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人心向背等国情,为本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依据向国人介绍辽国的经济和文化,他曾五次参加对辽的外事活动。园满地完成了外交任务;为保持宋辽和平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向国人介绍了辽朝的风土人情,为宋朝及后人了解契丹作出了主要贡献;记述了辽朝经济发展状况,为人们研究辽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苏颂出使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5.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蠃,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相似文献   

16.
辽西夏金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法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辽西夏金元各北方少数民族王朝法制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 ,认为各少数民族政权 ,通过对内地汉族传统与当时统治经验、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的学习 ,效仿 ,创建了自己的法制 ,又结合民族的特点和习惯 ,丰富了民族法制的内容 ,不仅为中华法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因质 ,而且为元朝法制的统一和民族法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五代宋辽金西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也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大交往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西北民族关系史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就是其中之一。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18.
在“安史之乱”、晚唐藩镇割据、南北分裂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辽代燕京的道教处于唐代与金元两个道教发展高潮之间的相对低谷.但辽代“三教并行”,道教取得了合法地位,也得到统治者上层的崇奉,因而道教活动在燕京地区流传未绝,并涌现出像刘海蟾这样影响后世的高道,为金元时期北京道教的勃兴与繁荣埋下了历史传承与文化赓续的伏笔.  相似文献   

19.
山西平水刻书业与中国古代出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盛于金元时期的山西平水雕版印刷业,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平水雕版印刷业的产地、平水本的流传、行业概况、兴盛原因及金元两代官方出版机构设置的考证、廓清了平水雕版印刷业的发展脉络,指出了平水刻书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了平水雕版印刷业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旨在引起学术界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金泰和律徒刑附加决杖考——附论元初的刑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人王元亮的《唐律疏议纂例》述及金泰和律刑制时 ,在七等徒刑下分别标注“决杖六十”至“决杖一百”字样。研究金元法制史的中外学者 ,或者对此未置一词 ,或以为这是金末用以替代徒刑的实际刑罚。本文通过对金元法律文献的考察指出 ,王元亮所谓“决杖”,实指泰和律所沿袭的其来已久的作法 ,即把决杖作为附加刑并施于徒刑犯。在澄清此项事实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金元之际刑法体系转换过程中若干重要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