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为民主政治生活中基本原则的多数原则是实现公民权利平等的前提,是政治权力制衡的机制。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利用多数原则的合理性证明了民主制度本身的合理性。文章通过论述多数原则的提出与发展,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多数原则的认识误区,通过对保护少数人权利的探讨从多角度阐述了萨托利有限多数原则的合理性。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视野、思路与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研究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史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视野开阔是开创史学研究新局面的关键 ,正确思路是打开史学研究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韩国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声名鹊起的著名历史学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骎替传统史学过程中涌现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名家代表之一。从近70年来中国历史学的演进过程中考察韩先生的治学道路,其史学成就体现在包举大端、把握全局的整体史观,钩沉索隐、辩证史实的治学风格,以及在新时代中更新"史识"等三方面。历史需要反复认识,对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史学取得的丰富成果和矫枉过正之偏作出客观的学术总结,有利于发扬光大我国传统史学的精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年鉴学派,在与实证主义史学的较量和争论中,克服了实证主义史学的种种弊端,形成了与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范型存在明显区别的新的史学范型.这一新史学范型,不仅为教育史学新领域的开拓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且为教育史学研究中正确处理教育史学研究的“客观性”与教育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的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同时,年鉴学派所构建的以“历史时间”为核心的叙述体例和他们所倡导的以“问题史学”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教育史学研究及其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临近世纪之交,又一个巨大的时间纪元转换,迫使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把目光投向21世纪。无论是政界要员、学界巨擘,还是普通上班族抑或市井百姓,对于新世纪里各自的前景和重心无不作出相应的判断、思考和设计。一贯以鉴往知来为传统的历史学科,同样面临这一时代课题。从上一个世纪史学发展与演变及其对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的关注,史学研究的现代性,以及新世纪中国文化建构与史学功能的关系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粱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粱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7.
8.
如何正确运用计量方法,提高中国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与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量方法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使史学研究的视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鉴于辉格史学传统在中世纪英格兰政治史研究中的进步史观缺陷,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体人物学等理路的借鉴,麦克法兰重构了“变态封建主义”概念,借此系统分析了中世纪的英格兰贵族阶层、社会政治秩序。这促成了西方学界对传统宪政史学的摒弃,以及对这种新范式的接受,进而对中世纪英格兰的政治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表现在十五世纪的英格兰和地方乡绅阶层得到应有重视。但麦氏的史学思想也存在诸如“对思想原则的忽视”“严重的史学碎片化倾向”“以国王为中心的史学观”等缺陷,并为后世学者所延续。随着史学理路的革新,卡彭特倡导的新宪政史应运而生。它要求重新审视中央机构的作用,同时从梅特兰的法律史传统中汲取营养。不过,新宪政史也是麦氏影响力的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10.
探讨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史学的文化存在论基础,阐述了唯物史观与史学在人的文化存在处的交汇。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理解范式的变革,从意识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将人的存在建立在感性的生活世界,并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来展示人的生存意义结构和价值根基;而史学作为人文科学,本质上属于意义领地和文化世界。二者对人的存在的理解,都摆脱了“自然科学化”的视野;正是在对人的现实关怀和人之生存的文化视域里,唯物史观与史学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梁启超对史学比较方法的内涵与功用进行了阐述,促进了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他还在中国史和外国史等领域中有意识地进行比较研究,其比较研究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釚以博学鸿词征入翰林,成为史官,但其史学修养却未在史官之职中得以充分施展,反倒在诗文创作和理论批评中自然呈现。一方面,其在诗文创作中颇具史识、多用史事;另一方面,客观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善于质疑的史学眼光又使其在批评和创作时独具只眼、翻案出奇。除此之外,诗人、史臣的双重身份,使徐釚对诗、史关系尤为究心,不仅在理论上强调诗史相通,而且在实际创作和批评中都力求以诗存史。  相似文献   

13.
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同时备受争议。西方学术界对路德已经进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很多传记和编年著作,但目前仍缺乏一部完全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展现路德生平和著作及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的著作,即使如最权威的《路德全集》魏玛版也没有按原计划贯彻完全按时间排列路德著作的理念。本文提出,可以尝试用逐年逐月逐日地将背景、生平和著作年表与概要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史学方法———年谱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阐述编撰《马丁·路德年谱》的结构和方法,从而探索中西史学融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史学的批判思想是古希腊人理性精神的产物,它既深受其早期自然哲学的影响,又与其诗歌以及雄辩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希罗多德写《历史》,于史料的取舍与历史事件的建构上都显示出较为自觉的史学批评意识;修昔底德不仅更为自觉地将史学的批判思想融入文献史料的处理与历史事件的建构之中,而且他还以人性不变论的历史观为基点记述人事、解释历史,呈现出极具批判性的形而上学的历史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中国“通俗史学”研究的重要分歧在于对史学“娱乐化”(作品)的理解与接受,辨证该问题需从中国“通俗史学”自身的发展史及其学术功用之实践入手。从中国“通俗史学”发展的渊源来看,其历程至迟于唐代已开始,这个历史过程可以20世纪初“新史学”的提出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从“通俗史学”普及历史知识、延伸正统史学社会功能的角度看,中国“通俗史学”的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条以通俗历史读物等简化正统史学的形式为主,一条以讲史等娱乐性活动的形式为主。历史地看,两条路径下的史学“通俗化”发展均促进和实现了历史意识及史学意识的深化,延伸了史学本身在教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因此,当下的“通俗史学”研究应以时代意识来重新定位史学“娱乐性”作品。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传统伦理化史学遭遇巨大理论危机,以梁启超史学革命为标志,中国近代史学开启了知识论转型.基于实在论的新史学始于对科学进化论等现代西方观念的绝对信仰,致力于将道德驱逐出历史领域.但一战后,国内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史德问题.文化论争中的柳诒徵及东南学派坚持信古,在批判和借鉴章学诚、梁启超的史德观基础之上,表达了历史与道德密切联系的观念立场.及至九一八事变后,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实现某种程度地合流,并催生出经世致用的史学目的论.东南学派重新阐释历史与道德关系,论证历史的道德属性,力图纠偏史学革命以来为学问而学问的研究倾向.历史领域的反传统思潮在1930年代有一次明显转向,东南学派引领的史学伦理化思潮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相似文献   

17.
教育历史发展轨迹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教育历史主体的心态也是影响因子之一。为揭开历史人物的神秘心理面纱,利用心态史学这一新史学方法来科学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探究教育历史主体选择动机和影响因素,以达到还原历史原貌的目的。同时心态史学方法的应用为未来教育史研究多元化走向提供了一种新领域和新视角,从而为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8.
观闻 《北京纪事》2015,(11):65-66
2014年底,新编京剧《裘盛戎》的创作便提上了北京京剧院的日程。2015年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一般剧院会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纪念。这一次,李恩杰院长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创排一出展现裘盛戎先生舞台经历的新编剧。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让剧团为之一振,尤其是裘派艺术的继承人,都希望通过新剧目的形式,更好地再现裘盛戎先生为戏痴狂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吕振羽在治史生涯中能够取得诸多成就,多得益于其对中国古代史学家,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治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乾嘉学派的影响下,吕振羽倡导经世致用、据实立说;重视史料的广搜博征和严择慎取,为自己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他又在治学理论、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实现了对乾嘉学者的超越,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于2007年9月20日至24日在承德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理论、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成就、历史学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