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速复苏是中国经济周期在近年来出现稳定化趋势的一个缩影,其根源不在于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而是在于具有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功能的"中国模式".作为"中国模式"的重要内涵,财政分权和新型国有经济体系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经济周期的稳定化趋势:从政府间关系层面看,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当程度的相机抉择能力,有利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从政企闻关系层面看,新型国有企业的大量涌现克服了一般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遇"冷"则过度收缩的缺陷,为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传递渠道.  相似文献   

2.
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关系对判断经济政策效应和评价市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我国股票实际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联性的经验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股票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依赖股票市场状态,当股票市场处于显著扩张或者收缩阶段时,通货膨胀预期成分和周期成分对股票收益率具有方向相反的影响,这意味着"费雪假说"和"代理假说"在股票市场不同阶段都成立。  相似文献   

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模型)是现代外生型的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将随机冲击(技术变革)视为现代经济波动的冲量,通过生产率变化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引起经济收缩或扩张;冲击的传递过程受到经济体系中的阻力摩擦而逐渐消弭,经济也同时向均衡状态(长期增长趋势)回归.这一理论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新经济周期具有较好的说明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经济周期为视角,在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心理;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显著,而经济周期处于紧缩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波动程度较之扩张期更高;过度自信心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对股票价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条研究经济周期影响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进而作用于股票价格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费雪效应"假说认为股票投资是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理想工具.而已有实证研究则发现二者的关系并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不同实证研究选择的数据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章选择中国1992年5月~2008年6月为研究区间,区分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通过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通货膨胀风险规避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供给冲击的影响导致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呈现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与其所处经济周期阶段有关,在经济衰退阶段(1992年5月~2001年12月)二者负相关,意味着股票投资不再是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有效工具;在经济扩张阶段(2002年1月~2008年6月)二者正相关,股票投资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风险.并且研究结果还显示,股票市场中供需双方的行为、预期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均可能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通货膨胀风险规避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扩张——收缩”交替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交替现象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它表现为周期为5年的工业型经济波动,以及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的较大波动。经济的波动是由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它也为不完善的经济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所影响。因此,着眼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避免经济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7.
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的世界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新一轮周期,从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第一,从长波观点来看,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处于世界经济第五次长周期上升阶段的结束,其到来具有必然性;第二,从中周期视角采用比较方法发现,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下降阶段较长,波幅较大,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同步性.进一步从中国的视角分析发现:中国经济不会改变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基本形状,但会使世界经济在原有运动轨迹上显示有中国影响的小幅波动,中国经济对处于下滑阶段的世界经济将起到"减速阀"的作用,从而减弱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振幅.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人口结构性压力逐渐凸显的背景下,城市收缩是中国学界和政策界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劳务输出大省,且多为区域发展中的"外围"城市、传统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城市。城市收缩的动因可归于人口流失、资本转移和地方官员竞争。政府在应对城市收缩时须因地制宜,若城市尚有复兴可能,则应采取相应对策刺激经济发展,扭转城市的收缩趋势;若无复兴可能,则须转变发展思路,施行"精明收缩"策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停滞开始起飞,在经济转轨中走向市场化,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阶段实现了从初期的"高增长、高波动"到"适速增长、低波动"的转变。进入新常态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为了判断我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的基本走势和主体特征,对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态势和周期阶段的持续性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表现出五至八年的中等长度经济周期;虽然在此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均值水平出现下移,但是波动率较低,经济周期阶段的持续性增强,周期阶段转移概率较小;经济政策始终处于有效操作区间,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逐步显现和稳固,我国经济发展将再次获得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和整体结构优化的良好契机,能够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全面小康增长”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 ,经济周期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今后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将由“峰前谷后”的极度非对称性周期逐渐向以自然率为平均增长水平的对称性周期转变。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尾特征必然带来经济“软着陆”后的“软扩张”。在“全面小康增长”的历史进程当中 ,经济增长的总需求驱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的规模与关系和谐等将成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常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只是在时域或频域上进行,而我们利用时间窗和频率窗都可改变的时频局部化的小波分析对1991年以来的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991—1994年的经济周期波动剧烈,经济大起大落;1995—2004年的周期波动存在长短期波动叠加的现象,波动幅度明显减缓;2005—2008年的周期波动的波形简单,总体振幅与上一阶段相近。我们还利用小波分析对我国2009年1季度至4季度的GDP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大缓和”、“大波动”、增长型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收敛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然而,鲜有研究将这些概念彼此联系、相互统一并给出逻辑性解析。在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典型化事实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长型长波这一重要的经济概念。研究发现:“大缓和”和“大波动”都是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必要形态,它们的平顺交替是增长型经济周期连续出现的前提;而正是连续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才能促成经济长波;通常,在发展中国家追求赶超的道路上,经济长波的出现是最理想的增长路径,长波的前期对应着经济增长“绝对收敛”,中期对应着经济增长“条件收敛”、而后期则对应着经济增长“集团收敛”;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集团”,这与首轮增长型长波的成功实现密不可分;而中国新一轮增长型长波的理想形态则是以“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为起点,长期围绕中高速趋势盘桓,这是中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亦是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百年中国梦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8,(8):55-6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可分为"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和"质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在推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土地财政快速扩张、资源低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高效、包容、绿色的城镇化,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拉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4.
经济周期阶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周期阶段研究,主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产出缺口、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储蓄与投资的对比关系、“可运行区间”的确定、失业率、价格指数,其中重点是产出缺口的测算,对产出缺口进行正确估算是判断经济周期阶段的重要基础。经济周期分阶段分析的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供依据。经济周期阶段的不同,财政货币政策取向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5.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碧波 《学术研究》2007,(10):77-81
经济周期、政治周期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的左右和影响,从而相应地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由于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并不同步,由经济周期引发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被由政治周期引发的"周期性波动"所冲击,从而导致两种周期所引发的"波动"相互影响。但是,只要两种周期产生的"驱动力"不相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就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具有多角度分析和侧重"经济危机"阶段的特点,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相辅相成,只是受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影响,总供给的变化更剧烈,从而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整合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传导机制不仅是完善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增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说服力的需要,也是揭示马克思缓解经济波动思想的前提,我们完全可以从马克思对经济波动成因的分析中总结出缓解经济波动的对策.政府缓解市场经济波动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缩小社会供给对社会需求的偏离,并尽量减少社会需求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波动的双重约束分析陈乐一一、引言波动是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经济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其增长势头不可能无限地持续下去,必然引起收缩,从而形成一次波动。这里的问题是收缩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经济波动理论研究的难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和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在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下,经济周期的成因和表现会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中国、美国经济周期的原因及演进过程,把握经济增长的规律性。 中国和美国,两种经济存在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FDI对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的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周期协动性不断增强,并且FDI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基本上是正相关关系,FDI强度越大经济周期协动性就越强。FDI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增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先后经历了多次扩张—收缩—扩张—收缩的周期波动过程。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时间序列经验特征中概括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选取了21个主要高等教育和宏观经济变量数据,运用CF滤波方法,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