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以城市发展的和谐、高效、协调、可持续为目标和特色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建设。而当前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条件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而不能只顾一点,即因偏重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2.
邓舰 《安家》2006,(7):137-138
中国人很早就有投资房产的传统,特别是商铺,俗话说"一铺养三代".这些年,由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中国城市人口消费,我国的城市商业也一片繁荣.  相似文献   

3.
从深圳飞抵法兰克福,顿时感觉像是来到了中国的一个小城市。 法兰克福只有70万人口,却已经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德国只有三个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最大的城市柏林也不过400万人。欧洲其他几个真正的大城市人口也远远及不上已经居住了1000万人的深圳。跟中国相比。德国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小;如果是跟中国城市里那些摩登的玻璃摩天大厦相比的话,  相似文献   

4.
张洋子 《城市》2017,(11):3-12
笔者通过构建"城市病"测度指标体系,确定判断"城市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病"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病"与中心区人口规模的关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城市病"是我国当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患病程度整体严重.其中,医疗短缺、 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交通拥堵、 房价高企问题同样严峻.单中心城市人口膨胀是我国"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总体上需要从构建多中心、 网络化的大都市区、 疏散中心区公共服务、 改革财政分权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对"幸福"一词始终有种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前几年流行的"你幸福吗"是在集群中对每个个体的调侃与拷问,而同样在近几年兴起的"幸福城市"则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上。这个宏观的思考有着同样宏观的背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城市人口与产业集中超出了自然和社会的承载力,达到临界点时,城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口过度集聚易引发"城市病",科学测度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集聚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S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天津市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集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作用偏小;从分类来看,社会服务类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城市化率提升的作用最大,其次为能源供给类,再次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类,文教体卫类的作用最小;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门槛效应",这表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越多越好,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7.
王洪辉  翟露静 《城市》2003,(6):47-49
"非典"爆发于城市地区,肆虐于大都市地区,从中可以看出"非典"与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密切相关.由此也引发了方方面面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反思.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城市居住环境与"非典"有什么样的直接关系,但其在预防疾病方面所暴露出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对此所进行的反思是必要的,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住宅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规模的经济学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浩 《城市》2006,(3):52-54
一、我国城市规模发展的现状 城市规模就是指城市的大小,它涵盖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3种涵义.经济规模是指城市中聚集的物质与经济要素的数量;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的数量;用地规模是指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面积.在一定历史时期,在相近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规模、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口多,经济规模就大,占地就多;反之,人口少,经济规模就小,占地少.因此,人们通常用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市的规模.由于人口、技术、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历史沿革不同,世界各国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1994年以前,以人口规模为标准,我国的城市规模分为4种类型,即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大城市(城市人口在50万~100万人),中等城市(城市人口在20万~50万人)和小城市(城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  相似文献   

9.
要为77岁的邹城农村老人王计兰养老的,不是她外出打工的子女,而是同样年迈的78岁的黄兴梅、80岁的张召娥.自今年4月以来,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在山东省邹城市100多个村庄落地开花,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内陆县级市邹城的人口结构犹如全国老龄化的一个缩影.据2013年一季度统计,当地60岁以上老人17.9万人(其中城市老人5.53万人、农村老人12.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49%.严峻的养老形势下,"互助养老"模式也就更显珍贵.  相似文献   

10.
《城市》1990,(2)
城市化水平,是指一定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准确的统计城市人口,从宏观上来说,既是客观评价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正确制定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就微观而言,则是编制城市规划所不可缺少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庆明 《城市》2007,(6):13-16
一、城市农民工居住问题与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第二阶段是迁移劳动力中的成功者在"乐业"之后寻求"安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农村人口只有顺利地走完以上两个过程,才能实现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城市》2010,(6):79-79
全球20个最拥挤城市排行榜 2010年1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印度孟买名列第一,深圳排名第五。上榜的中国城市还有上海、北京、天津。而重庆、沈阳、武汉等大城市虽然人口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很大,所以未能挤进20强,香港也是略逊一筹。排行榜前20名中,印度占了5个,每平方公里人口多达2.97万人的印度金融娱乐中心孟买排名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3.
新城市主义:永恒的完美人居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劲柏 《城市》2005,(2):44-46
一、引言:梦与现实--认识"新城市主义" "郊区的一栋房子,有草坪的院子,汽车,温柔的妻子,一子一女两个活泼的孩子,还有一条忠实的狗"--这是典型的"美国梦",浪漫而温馨的梦.但是,现实总是现实,追求自我、崇尚个体的美国梦是导致美国城市郊区恶性蔓延的重要思想根源.虽然,梦想本身没有错,但是,若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梦,其结果就不仅仅是梦想那么简单了."二战"后,城市人口膨胀、追求自我的美国梦的引导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促使美国城市普遍郊区化,并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社区结构瓦解、社会关系网络断裂、郊区环境恶化、城市中心区衰退等.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设区市,辖18个县(市、区),290个乡镇(街道),349个城市社区和3460个行政村,也是全省唯一老年人口超百万的设区市.目前,赣州老年人口达118万人,占总人口的12.75%.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压力越来越繁重.为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日,赣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赣市府发[2014] 31号,以下简称《意见》),推出六项优惠政策助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级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世界霸主。但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在19世纪,美国的经济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在19世纪,美国的中心化、也叫集中化或城市化发展很快。另一个是分散化或扩散化,也就是以城市为基础公共机构也包括公司的机构向外扩散。换一句话说,在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中,城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社会的发展。第二个现象是许多有钱的美国人向远离城市的西部发展。开发边疆也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地理讲造就了全国范围内更大的城市群。第三个需要我们研究的是美国人19世纪的文化。也就是美国人的社会、经济增长和市场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是什么?还有美国人的慈善行为提高了社会的福利。这些都构成了资本主义"孕育"时期的主要特征。在美国19世纪的社会进步过程中,社会进步的既得利益者与没有得到利益的人群之间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美国人总是靠着文化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使社会矛盾不断得到解决,没有使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但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研究社会管理的人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意义深远的"垃圾购买项目" 巴西巴拉那州的州府库里蒂巴市地处巴拉那高原,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已成为巴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全市面积432平方公里,人口160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身为著名建筑师的市长雅依梅·莱尔内尔就高瞻远瞩,着手规划.在他的领导下,城市布局和建设更加合理,清除垃圾,增加绿地,改善环境,一跃而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环保城市.1995年,库里蒂巴和巴黎、悉尼等城市一起同时被联合国首批命名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有"世界生态之都"的美誉.时至今日,这座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闻名遐迩,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发布了《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3)》,报告中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069.3万人,远远超出了北京市提出的1800万人口"红线"。专家称,流动人口膨胀是常住人口增长的主因。2000年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加速膨胀,2012年增长到773.8万,12年间增加了517.7万。按照最新数据统计,北京市每3个人中就有1人来自外省市。数以百万计的外来人口不仅在京城的各个角落聚居,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出现了流动人口聚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过程,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型的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与思想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而在四川出现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双滞后的局面,这给四川地区经济的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两者互动关系的认识. 一、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分析 1.吸纳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共同的经济特征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与聚集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与集约化.随着农耕技术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中分离出过多的剩余劳动力,就只有向城市转移,形成新的小城镇或不断壮大原有的大中小城市,或者向非农领域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雷鸣 《城市》2013,(9):21-25
近20年来,我国生态城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已建成有规模的生态城市26个,2012年底政府对这26个生态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有8个生态城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名列其中。一、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现状(一)人口现状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城市规模的重要标志。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随着生态城建设的不断完善,人口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从开发之前3个自然村总计不到2000人的规模增长到现在的暂时性工作人口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