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发展观又称工业文明的发展观,是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或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一种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有其显著特征。传统发展观带来了一系列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和资源等问题上。随着人类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产生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标志着中国与旧发展观的决裂。 相似文献
2.
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及现实要求给予深刻把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论证了确立以人为本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必要性,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推动中国发展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对以往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它认为以人为本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要以发展为基础,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动力源.体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发展的价值目标与发展的动力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 ,在关注人的层面上 ,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分析指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的经济哲学观、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观和以人为本的经济价值观三位一体构成十年建设时期薄一波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与当时党内那种理想主义、积极平衡和以重工业为本位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观发生过碰撞与冲突,反映了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表示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时,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发展观,又是一种价值观,体现着发展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我们重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辩证发展观随着科学技术及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从矛盾发展观进到系统发展观再进到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态演变。三种形态的发展观各自都有其特点和它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人类发展观的演变,回顾了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可持续发展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发展观的主体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要走出困境,需要自觉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并且要将这种自觉的主体精神具体化为指导人类发展的实践理念,即形成合理的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观。新的人类文明发展观,是以自觉的主体性为其哲学内核的,它要求主体性的自觉弘扬,要求人类理性的合理运用,要求用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要求以更新了的自觉的人类中心意识、人类主体意识去寻求自由之路。本文从主体发展观、理性发展观、类发展观和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来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法治的理解和实践也不尽相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一方面必须吸收和接受外来法治观念和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还要保持自身个性,以使法治发展适应自身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传统的要求.基于法治发展的这种两难状态,本文结合中国自身实际,引入了一种法治的新发展观--整合发展观,并在此基础上审视探析法治在中国实现的可能途径,从而提出在中国实现法治应当对法治要素进行位次排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基于对罗尔斯的公平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的理解,深入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即为公平,并分析了公平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此外,作者还指出了可持续发展不应只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还应包括制度、文化、信息、科技、生态等在内的各种资源、财富,应倡导大资源观基础上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来解读和审视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对20世纪人类社会各种发展理念的整合和超越,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崭新结晶;科学发展观高度契合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深谙人类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科学发展观将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过度追求消费的行为通过消费和生产的互动作用,引领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导致当今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消费模式相比较,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模式有着更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更符合人性。深入理解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界定,不断调整制度安排,有利于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吴德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3):3-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赋予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地位、新的精神实质,构建科学发展观新的逻辑结构、新的理论体系,勾画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发展目标、新的总体布局,也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环境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社会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对环境伦理学的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采取整合态度 ,因而能够超越这两派 ,成为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备的理论 ,并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类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江泽民对人的价值论述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人的价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价值思想的提出,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特定内容。着眼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新的世纪里 ,中国农业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知识化、市场化、生态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这一发展新动向表明 ,基因农业、生态农业、白色农业、海洋农业、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网上农业、太空农业、精准农业和优质农业将是 2 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的关注重点已从职前向职后延伸,而教师在职培训的根本蜕变取决于范式转型,即从"专家中心"到"教师个人中心"。师本培训关注每个具体、生动和特殊的教师"个人主体"而不是抽象、集合、概念化的"类主体",师本培训符合国内外教师培训的变革走向。它尊重教师个人建立在自己意愿和兴趣、特色和潜能基础上的特殊发展需求,将教师个体本身视为一种重要的培训资源而不仅仅是培训对象,评价重点则是"后培训时期"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活美学是以人类的“此在”生活为动力、为源泉、为内容的美学 ,是将“美本身”还原为“生活本身”的美学 ,是彻底落实终极关怀使命的美学 ,是真正的人类学美学。生活美学是 2 1世纪人类美学的重要形态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