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三个经济世界”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稳步发展。通过整合“一国四币”,大大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积累经验,实现人民币的“大中华区”一体化目标。通过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各区域层次采取货币金融合作,稳定金融环境,使亚洲地区逐渐稳步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亚元。由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战略,使人民币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以及渠道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民币互换的背景,运行机制,发展现状和实际意义。然后重点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货币互换如何解决部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最后,阐述了人民币互换和国际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特别是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的国际声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结算手段,大量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渐显,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作为亚洲大国,要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币的逐步升值,海内外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虽然人民币国际化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应该由市场主导,但是政府可以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调整对外贸易的策略,促进本国金融市场自由化,开展对外货币体系合作与对话,以及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引导投资行为等方面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币实施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加以应对。本文就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意义、问题和对策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人们、政府乃至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因为货币国际化虽然能够为发行国带来有效的益处,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就需要结合实际国情,选择适当的路径,循序渐进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本文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金融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国际声望的日渐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描述货币国际化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阐释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阻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应选择渐进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也倍受关注,本文列举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会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权衡利弊,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并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略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是否应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一直倍受关注和争议。我们认为 ,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已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自由流通 ,停留在香港的稳定的人民币存量大约有500多亿人民币 ,这反映出香港内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 ,香港事实上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一旦被确认 ,则无疑会给香港金融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也是将人民币资本帐户可兑换进程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的良机。(一 )人民币在香港自由流通的基本现状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在1993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 ,允许中国公民和外…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对全球各经济体的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人民币已在我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流通,并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全球过于依赖美元的弊端,这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一议题备受关注。笔者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了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的途径,并探讨出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自2014年年初起,人民币就开始了其贬值进程。特别是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汇率呈现加速贬值态势,如今,人民币的汇率已经下跌到6.6左右,距离最高值下跌约9%。人民币的贬值的原因有很多,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人民币的贬值不仅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给国际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人民币的贬值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央银行、美国的政策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后,重构世界货币体系的动力增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如何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中资商业银行的先发优势,是中资商业银行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揭示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的现实,分析了中资商业银行经营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综合实力和不断提升的竞争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提升人民币的地位,不仅仅使中国受益,对健全国际货币体系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危机持续蔓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越来越多被提及。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徒壮大,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何时才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客观趋势、路径等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民币周边及境外流通态势、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深度的不断加深,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趋势,我国逐步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商业银行开展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从微观层面上进一步推动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本文主要以商业银行微观视角下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为研究主题,探析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现状、面临的挑战、跨境人民币创新的策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看到国际货币单一化的弊端,越来越多的呼声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势不可挡。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并不断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国在世界市场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国在全球金融资源竞争中要获胜的必要条件。当然,人民币国家化又会提高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条件已经其利弊四方面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并给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经济     
《领导文萃》2013,(4):133-134
"人民币时刻"正加速到来很快,所有与中国做贸易的公司都将经历"人民币时刻",因为它们意识到,中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是制定长期战略的问题,而是它们必须在此时此地就要应对的问题。人民币的崛起预示着,全球金融系统将发生重大变革。当前,人们在急着研究人民币对全球企业、银行和金融中心的新作用,人民币的崛起速度要比人们所认为的快得多。专家们也对市场泡沫和中国经济持  相似文献   

19.
赵莹 《决策与信息》2011,(11):275-278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的不断加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向前推进。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及美元债务危机,凸显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重缺陷,使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共识。在当前中国资本、金融账户还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借鉴国际经验,利用人民币现有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国际化之路,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简要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借鉴;第三部分是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从第四部分到第六部分是对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也相应到来。回顾历史,美元国际化的成功的原因:经济强大;政府采取正确措施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失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发的金融危机;日元过快升值错失国际化最佳时机;越过“区域化”急于实现“国际化”。中国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走出一条成功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