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谶纬与元气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气”的概念,从来未形成“气候”,也未被纳入哲学范畴。曾出现过有人把气看作一切物体的始基的观点,但被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排挤出了哲学概念。东方的中国则不然,气的观念,渗透在意识、生活各个领域。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用“气”来解释自然,评品人事。有哲学的精气论、气一元论、道气一元论、气化论,气本论等等。至于文学艺术中使用气这个概念的。更是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先秦儒家的孔子不谈气,倒是春秋时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把“气”纳入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哲学范畴。后来的宋尹学派提出了“精气论”的观点。《庄子、知北游》篇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这种认识,显然是把气当作生成万物的范畴来看待。可以说,把“气”确定为本体论的基本概念的,最终恐怕是非庄子莫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华民族终于挣脱了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桎梏,走上了科学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当科学之光普照大地之时,却发现依然有一个死角,各种迷信活动在兴风作浪,甚至变头换脸,披着假科学的外衣蛊惑人心,上演着一幕幕愚昧的闹剧。为了彻底根绝这种丑恶的现象,有必要对各种迷信现象进行历史的、理性的反思。 一、迷信现象的历史根源及其文化本质 现代各种迷信活动及其张扬方式,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现象本属谶纬迷信一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谶纬神学这一文化糟泊的泛起。 秦一统天下,也结束了百家争鸣的…  相似文献   

3.
经学谶纬袋与谶纬的奴婢性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在先秦曾遭新兴地主阶级的排斥。至西汉初,以刘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政权,还徘徊于黄老与儒学之间,但已意识到儒学可“窃而用之”。近代的梁启超就曾这样说过:“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这“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汉高在马上,取儒冠以资溲溺,及至定大业,则适鲁而以太牢祀矣。盖前者则孔学可以为之阻力,后此则孔学可以为之舆援也”(《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  相似文献   

4.
东汉学术约略可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纬学.今文经从西汉即立为博士,东汉延续了前世的传统.古文经虽不立于学,却也甚受官家重视.不论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其地位都在谶纬之下.本文阐述了谶纬在东汉政治与学术中的作用、地位及其与今古文经学的勾连、纠结、融通,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儒学在东汉时期的复杂思想面相.  相似文献   

5.
余江 《殷都学刊》2001,(2):30-34
成于秦汉之际并盛行于两汉的谶纬是以经学附庸的面目出现的,它通过附说儒家经典而获得封建统治的欢心和认可.在谶纬的形成及盛行过程中,谶纬与经学之间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并非单向的而是互相吸收、互相利用的关系.一方面,谶纬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以达到提高自身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经学又有意无意地借助于谶纬以更好地为政治服务,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实际上都不排斥谶纬,相反,谶纬还成了缓和二者间矛盾的调停者和平定经学异说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6.
葛志毅 《文史哲》2008,6(3):80-87
河图、洛书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久已行世,但对其内涵意义迄无明确说明。据现有文献考察,赋予其内涵意义以明确说明者实乃刘歆。刘歆的说明不仅赋予汉代谶纬以基本的思想内容核心,也奠定了汉代谶纬研究的基本意义理路框架。这是汉代谶纬研究的基本着眼点,必须给予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余江 《天府新论》2002,(1):92-96
成于秦汉之际并盛行于两汉的谶纬是以经学附庸的面目出现的 ,它通过附说儒家经典而获得封建统治者的欢心和认可。在谶纬的形成及盛行过程中 ,谶纬与经学之间发生了互相吸收、互相利用的关系。一方面 ,谶纬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以达到提高自身的地位的目的 ;另一方面 ,经学又有意无意地借助于谶纬为政治服务。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实际上都不排斥谶纬 ,相反 ,谶纬还成了缓和二者间矛盾的调停者和平定经学异说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8.
9.
谶纬与象数     
<正> 谶纬,是汉代流行的神学迷信,内容庞杂,但也有一些具有自然科学和哲学意义的理论。其中谶纬的象数思想和《易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发掘谶纬的象数思想的积极因素时,就不能不对《周易》的象数思想有所回顾,以期揭示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关系。 我们研究《周易》的象数问题,首先必须从爻象与爻位开始。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单元。爻象征阴阳两类事物,《系辞传》上说:“爻也者,效此者也”,“此”,指天  相似文献   

10.
后周显德六年,"点检做"谶纬的出现,使张永德被解除殿前都点检的要职,改由赵匡胤接任。由于张永德与李重进均是周世宗姻亲,且并没有在这次职位改变中获得实际好处,因此最有可能制造这一谶纬的当属赵匡胤。赵匡胤取得殿前都点检的禁军要职以后,又借助谶纬、天象、策书等蛊惑军心,发动了陈桥兵变。"点检做"这一谶纬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匡胤借散布谶纬达到其政治目的行为或许受到了刘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从祥 《殷都学刊》2020,(2):78-81+86
谶纬不仅对《太平经》有不少影响,而且对汉末张角太平道起义也有不少影响。起义时间与地点等的选定,都与谶纬密切相关。张角提出反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角认为自己是黄天派到现世的使者和化身,"黄天当立"意指自己将取代汉朝而统治天下。张角没有采用流行的五德论,而是选用了为《太平经》所重的天地人三正说。依据《太平经》等,天色外苍内赤,地色外黄内白。张角认为汉是天统,天色外苍内赤,故称汉为"苍天","苍天已死"意指汉朝即将灭亡。地色外黄内白,故起义前张角令其徒众用白土书反汉口号于各级官府门上。  相似文献   

12.
曾德雄 《云梦学刊》2011,32(5):58-66
从历朝历代均要禁绝谶纬来看,实际上禁之不绝;禁绝谶纬虽然主要令出帝王,但帝王往往信仰之。之所以要禁绝谶纬,则在于谶纬的中心内容主要是君权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而此问题恰恰属于最"敏感"的话题,不可讨论。此外,将学术史上对谶纬的辑佚加以展示,可以为谶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7,(4)
"谶"与"纬"的思想观念,在两汉时期有一个由分立而化合的过程。古今学人往往笼统讲说汉代"谶纬",并不符合实际。谶验观念始自远古,至汉末一直存续,从未间断。谶至汉初,伴随着经学兴起而发生了新变——以谶辅经、以谶释经。此一现象肇始于文帝时,至汉末一直存在。东汉明、章之后,以白虎观经学讨论会所形成的《白虎通》为标志,确立经、谶互释为正统思想。而其远源,实在汉初。考察谶、纬之发生演变史,实际上有谶而无纬。东汉后期出现的所谓"纬",实际就是谶,其实质是以谶"纬"经。历来通行的"谶纬始自哀、平之际"的论断,不仅曲解了张衡,也淆乱了"谶"、"纬"的概念,更与西汉思想发展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14.
曾德雄 《人文杂志》2006,(1):98-105
纬书中的孔子是“素王”,其意谓孔子受命作《春秋》,以为后世之至治成法。这个思路秉承公羊家而来,不过额外多了许多怪诞神奇的描写。素王不一定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但是在以道德作为政治正当性的依据这点上,却延续了先秦儒家的精义。就此而论,后世尊孔子为素王亦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15.
汉碑是我国传统金石学的最重要研究对象,自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到东汉后期的桓、灵时期大肆流行。谶纬思想是两汉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潮,盛行于西汉晚期的哀帝、平帝时期和新莽时期,泛滥于整个东汉时期,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汉碑的形制并非受到西亚、北非文化的影响,而是来自汉代流行的谶纬思想,谶纬书籍中作为祥瑞大量出现的圭是汉碑形制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6.
谶纬的起源     
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兴起,以为汉政权确立合法性依据。谶纬几乎同时产生,其主旨与经学相类,只不过多了许多怪诞的成分。王莽篡汉,大量利用谶纬,光武中兴,以谶纬为国家意识形态,谶纬得以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7.
与谶纬术数的关系,是理解与评价刘基的一个重要因素。迄来论者,或为之撇清,或妄加傅会,而所引证的材料,多为不可信不可用的传闻之词。本文通过考察一批新发现的可信可用材料,认为刘基以儒家正道为体,对于谶纬术数,抱持一种可信之、可习之、可用之,然亦可弃之的活泛态度。这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与评价刘基,对于牵涉谶纬术数的其他文学史上人物的理解与评价,也颇资启迪。  相似文献   

18.
19.
“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四库全书提要》则称“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汉代学者张衡认为:“立言于前,有徵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由此可知,谶应是指某些应验的预言。实际上,预决人事吉凶的预言古已有之。《史记·赵世家》所记“秦谶”以及公元前513年(晋顷公13年)的“赵谶”都是有关“谶”的早期记载。只是到了汉代,谶言才泛滥成灾,且直接介入政治,即成为“所谓降自神灵,预决吉凶的启示。是一些人假借‘天神’的意志,用模棱两可的文字编造的,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服务的预言。”谶于其时与纬相结合,附于纬书,从而找到自己表达的最佳形式。纬是相对于经而言。《释名·释典艺》云:“纬,围也。反复围绕以成经也。”即“纬之为书,比傅于经,辗转牵合,以成其谊。”因此,纬是依傍经而生,同时又是对经书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因与谶的结合和后人的神秘附会而显得宗教神学色彩颇为浓厚。虽然纬书对儒家经书的解释并非全部失真,但它把儒家入世的关于人伦情理的经典理论进行神秘的、神化的和宗教的解释,无疑为统治者和政治投机者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提供了经学依据。谶与纬的结合实际上就是儒学走向神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两汉谶纬之来龙去脉.揭露其兴也政治,其政亦政治,但它对传统思想仍造成了特殊的影响力,大抵包括:根据"天人感应"信仰附会天意,索解人事;为此不惜溢美经典,神化圣人;而最终目的乃是攀附政治,沦为无常的把戏。令人检讨经学谶纬之关系,于此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