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12”地震后.三台县不少企业停产.7936名外出务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因唐家山堰塞湖撤离的数万群众无事可做,灾后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该县充分发挥劳务开发的作用.创新思路,通过已建立的316个外出务工基地村、重点村的在外人员.收集劳务输出信息,依托在广东、北京、山西、新疆、上海等地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有组织地向外带动输出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奋力实施“劳务经济富民强县”战略.几年来,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19.5万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3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昌县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遂宁是我省的劳务输出大市。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劳务开发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引导成建制有组织劳务输出,做好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巴中市巴州区以建立“四个机制”、采取“四条措施”、实施“四个五工程”,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建设巴州新农村,走出了一条新路。2005年.全区劳务输出36万人,劳务收入12-3亿元。人均实现劳务收入1130元。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2005,(2):40-40
劳务输出工作的基本思路:稳定、巩固、完善、提高。稳定,就是要稳定输出规模,保持常年在外务工200万人,并且稳中有升。巩固,就是要巩固劳务输出和输入基地,同时发展新的劳务基地;完善,就是要完善劳务输出组织体系,搞好各项服务;提高,就是进一步提高务工人员职业素质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南充市近年来在劳务输出上狠下功夫.从农民工的培训到劳务输出衔接等方面.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子.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2007年全市劳务输出170万人.比2006年增加4%,劳务收入106亿元,比2006年增加10.4%.  相似文献   

7.
产业化开发——适应市场的选择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劳务输出绝对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迁移和劳动人事调配,它实质上是一种大规模的劳动力商品的推销过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实行产业化开发,才能确保劳务输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搞好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必须强化劳务基地建设,努力降低劳务输出的市场风险度。强化劳务信息基地建设,为劳务输出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是劳务输出获得较高效益的必要前提,也是避免劳务输出变成"盲流"的重要保证。其次数量充足,品种繁多的劳务供给基地是保证劳务市场需求的重要源泉,这才能保证劳务输出招之  相似文献   

8.
仁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大县,全县人口16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2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9亩.农村劳动力78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劳务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仁寿县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把劳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仁寿县劳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劳务外派基地县。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达州市着力"五大转变"推进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明显,2014年上半年,全市劳务输出143万人,劳务收入64.13亿元。一是输出方式由自发外出向有序输出转变。通过狠抓"达州劳务"品牌培育,强化订单输出,突出用工针对性,在巩固沿海老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中西部市场。二是务工形式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订单、定向、定量"培训方式,培训技能型农民工8300人,培训合格就业率达97%。认定49家单位为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岗位1000余个。三是劳务开发由面上推进向基层延伸转变。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社保平台。四是劳务开发由就业向创业转变。健全五大创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全市新增农民工回乡创  相似文献   

10.
省劳务开发办日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省有1537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去年同期增加33%;已实现业务收入3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亿元。劳务输出已占我省农村转移势动力的一半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新增部分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1.
劳务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在南江,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通过劳务输出,有力促进了城镇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缩小了城镇与农村的差距。通过劳务输出,在外务工人员带回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社会诸多方面深刻的变革。进一步壮大劳务经济,必须创新发展举措,重素质、成规模,在培训、就业、保障、维权、创业等各个方面求得新突破,从而把南江打造成为优质劳务输出品牌县。  相似文献   

12.
遂宁市安居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成功创建省级外派劳务基地为契机,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经济的大项目来运作,近年来同日本、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使农村大批富余人员走出国门,打"洋工"挣"洋钱",为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增收致富创造出了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13.
适应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1994年起,大多数劳务输出省份相继向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区派出了劳务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劳务工作派出机构”).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安岳县近年来牢牢把握农民增收主题,以劳务开发为切入点,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的支撑点来抓,以数量壮规模,以质量树品牌,初步实现了由单纯的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由零星自发的输出向人力资源综合开发转变,探索出了丘陵人口大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邻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明单位称号;县就业局被省劳动保障厅、省解困再就业办、省劳务开发办授予再就业培训“五年五十万计划”先进单位、流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劳务开发先进单位和劳务输出先进单位;邻水县被省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授予“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务基地县”称号,县就业训练中心被省扶贫开发办命名为“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县劳动保障局局长幸云被省劳动保障厅和省人事厅授予“再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绵竹市是一个拥有26个镇乡的县级市,总人口51.2万.其中城乡劳动力32.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序化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4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400元。  相似文献   

17.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发利用好没有实现稳定异地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劳务经济收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根据企业用工的需求。在扩大域外劳务基地的同时,推出创建“精品劳务基地”计划.开创出“变廉价输出为高薪输出,变单工种输出为多工种输出.变输出个体为输出家庭.变输出民工为输出员工”的“大安山劳务合作模式”.使1851名平昌籍民工扎根大安山煤矿、684个民工家庭在大安山煤区安居乐业,走上了务工致富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