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求有科学的部门经济结构,而且要求有合理的地区经济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一定的地域空间。按比例地在各地区分配社会劳动,安排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科学地确定生产力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应考虑到生产力布局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任何社会再生产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才能实现的。马克思说:“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六八页)所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对于加深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深受教益。现就财政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不断更新。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实现,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人再生产,都存在一个互相制约的比例关系问题。社会再生产不仅是价值补偿,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而且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的根本点,是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互相制约的比例关系去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计  相似文献   

5.
社会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力作为主导经济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循环运动过程,是生产力的纵向展开,至今仍然适用。“五环论”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直接的实践意义,是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作为劳动手段,是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国家通过计划进行自觉的社会调节。正确的财政分配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探讨财政分配与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关系,对于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调整畸形的生产结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一切物质,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有其内在的结构.国民经济也有一个结构问题.经济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必须从当前的生产力现状出发.但是合理的经济结构对生产力发展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只有最佳的经济结构,才有最快的生产力发展速度.所谓经济结构,就是国民经济有机整体中各个方面、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质的组合与量的比例.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8.
在这里,我们所要涉及的问题,并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合理安排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比例,相反,是要研究在生产比例已确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其质量如何将对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有什么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寻找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比例失调的原因,对于正在进行的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也许是有益的。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生产,并根据生产规模,又把社会生产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通过这些科学划分,分析了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阐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9.
<正> 对经济活动进行认真的、准确的数量分析,把握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在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认真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经济活动的数量界限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本质表现社会再生产过程,不论在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还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之间,客观上都要求保持一个内在的合理比例。马克思指出:“为了要有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量的产品量,就需要有不同的数量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直按的联系。它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经济上阐明整个社会生产如何发展的理论。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此如: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的原理,关于再生产过程是  相似文献   

11.
一、从纵横向对比看新疆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将不断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第二产业将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实践证明这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三类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三类产业在国民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按产业部门分类形成的社会生产结构,它反映着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质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即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在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地  相似文献   

12.
工业和商业都是国民经济整体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工业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商业是组织社会商品流通的部门。因此,工业同商业的关系,实际上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统一过程,其中生产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但流通过程又是生产过程的继续。所以,反映统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流通关系方面的工业与商业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座标和纵座标。”(《反杜林论》1970年版第144页)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工商关系,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 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经济关系是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一项重要经济关系。地区经济结构反映生产力在地区之间的布局以及各个地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这是很有意义的。对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关系,过去就有了较多的研究;对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近年来也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14.
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市应关注的一个战略问题,仅此谈几点想法。 一、意义及作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已经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产业既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方面,又是国民经济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和社会再生产条件,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社会对教育功能的不同认识与评价。本文拟从教育的生产力属性、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教育的经济功能作一浅探。教育的生产力属性——教育是生产力之本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教育的经济学属性正是体现在对这两者的深刻影响之中。(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之母机。列宁指出:“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就是人、劳动力。”①劳动力是生产力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首要条件。对这种劳动力的特…  相似文献   

16.
生产领域中发生的资本的生产性是一种颠倒性的假象,这种假象不仅来自作为资本具有的劳动资料的“自我增殖”,而且更深地来自它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吸收和占有者。在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条件下和机器化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劳动工艺结合关系和看管机器之间的结合力量,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运用。这些看起来与劳动者个体无关的社会劳动的一般形式都变成了资本关系支配下的生产力,这使资本仿佛具有了离开工人劳动的某种神秘的生产性。生产性劳动,是一种特设关系场境,它是指劳动成为资本增殖且再生产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质性。  相似文献   

17.
有关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状况及其趋势的问题,一直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然而细绎各家意见,则不难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生产关系展开的,而相对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另一基本特性,结果也就很难对上述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此一特性为何?马克思的解释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独特社会性质如何,总会在这个范围(农业)之内,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农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受自然环境制约和影响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在农业上面……我们不仅要考察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要考察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即依存于劳动自然条件的生产率”。本文不揣冒昧,即拟从这样的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出发,对有关的争论作出一番检讨,并借此探寻近代中国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升降起伏的动因。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广义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与各种历史类型再生产的统一。本文拟从生产力的角度根据功能结构分析法考察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各种类型,由此考察社会再生产各种类型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和更替,考察广义再生产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及其一般的实现条件。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生产力的劳动就是各种类型的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同类型生产力的劳动所需的条件也就是各种类型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由于社会总产品既包含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消费的生活资料。因此,我们的分析从各个阶段的社会总产品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全部再生产理论的基础,就是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和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价值分成c、v、m的原理。这两大部类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各个社会形态的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最本质的内在联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不是协调,归根结底取决于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是不是协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固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的比例关系,但它毕竟是属于分配方面的比例,而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则属于生产方面的比例,从生产决定分配这一角度来讲,从一定数量的积累、消费基金要有相应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物质保证才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问题,“是基本建设中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它既关系到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蕴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跃进;又关系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民族关系的加强与发展,和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对于巩固国防,增强反侵略战争中的积极防御力量,减少战时损失,更有直接影响。所以生产力布局要兼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