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已有的编辑观和编辑概念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应建立精神生产-文化传播-媒体创构的“大编辑”观念。在这种大编辑观下的编辑概念应是:编辑是社会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系统中对精神劳动成果进行组织、选择、优化、组合和缔构传播媒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编辑核心素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编辑学研究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早已走出了"编辑无学论"的误区,目前已出现了"众论纷纭话编辑"的繁荣景象。本文提出并论证了编辑的核心素质,即编辑的学识、编辑的眼界、编辑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编辑主体研究的发端到其研究路径的大致考察,从独立的编辑主体出现的基本条件到其研究状态的分析,试图在对已有研究予以必要规整的基础上,为编辑学的推进提供一种参照与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面对自己所编辑的不同作品随时随地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闪现或不同的考量。本文作者在考量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编辑的自身修养、编辑的审美观(政治审美观、科学审美观、艺术审美观、道德审美观)诸方面的基础上,以语录式的体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透视了编辑的一些基本特征,给出了编辑对编辑实践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5.
森林文化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森林文化形态构成森林文化的整体。原生态的森林文化一般由树种文化(如松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形态组成,具有明显类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文化形态突破树种文化的制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地域的与民族的森林文化形态,城市的与乡村的森林文化形态,外在的与内在的森林文化形态,产业的与非物质的森林文化形态等。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表明:在工业社会背景下,非主流的森林文化并没有退出文化领域,相反,森林文化对工业社会进行渗透和扩张,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意境,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编辑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产生缘于人类信息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历时还是共时进行考察,编辑行为都是一种传播行为,编辑活动是传播活动的一部分,编辑的目的就是传播.因此,将编辑研究纳入传播学视野不仅有其可能性,而且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诸如编辑概念的重新界定,普通编辑学的建立,编辑学的学科地位归属等,并有助于解释和回答编辑研究中存在的争论和疑惑.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殷墟甲骨卜辞文献中 ,已经有了关于“编辑”的概念。甲骨文中的“册”字、“编”字、“删”字和“作册” ,这四者构成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关于编辑的原始概念。后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随着编辑生产力状况的发展而发展 ,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编辑意识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始终。把关意识是基本的编辑意识,它是由编辑职能决定的;就从意识的出发点是尊重作品的个性,成熟的编辑都具有这种意识;挽救意识来源于编辑主体的职业道德,挽救稿件有如挽救病人的生命;美化意识是编辑主体对稿件质量高层次的追求,它是在编辑主体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和“著作”概念及其辩证关系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课题。在对“编辑和“著作”概念及特征进行审视和概括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于编辑工作、忠于出版事业,当好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守门员"和"把关人";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把握好热情、心境和激情三种情绪,推进编辑工作;三是讲求意志行动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实现编辑目的;四是正确认识现实,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编辑工作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外,还必须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掌握心理卫生知识;要保持心理平衡;锻炼承受力;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合格编辑。  相似文献   

11.
柳亚子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主持并领导了《南社丛刻》和《南社社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还编辑过南社社友的诗文作品 ,并且在其他编辑工作方面也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12.
《学衡》杂志的文化批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 ,其编辑“宗旨”就是维护固有文化 ,重建民族自尊 ,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学衡》杂志的栏目设置新颖 ,有大量的名家名作 ,弱化了主编者过分的主观色彩 ,突出了“不激不随”的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13.
著名编辑出版家、翻译家、语言学家陈原从年青时代就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编辑职业。新中国成立后,陈原担任出版机构的领导职务,特别是他在商务印书馆兼任总编辑和总经理期间,在新中国出版领域起了领军作用,是我国当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实践者。陈原一直致力于进步的文化出版事业,注意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他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出版理念和开放进取、积极学习的出版思想,以及务实的编辑作风,直到今天,仍然是编辑事业的巨大财富,在编辑界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讨论了艺术性在科技编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本质意义.结合科技编辑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分析了科技美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思维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 ,它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在历史的长河中 ,由于东方和西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不同 ,社会文化传统不同 ,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鉴于此 ,本文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的系统构建,探讨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及其应用,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进行了概括,最后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试论编辑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资深出版人关于"编辑力"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对出版业的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编辑能力的"编辑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只有具备了这些编辑力,才可以能任胜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提出了集模式实验教学法 ,并以彩色电视机修理实验教学为例 ,就实验模块的性质、集模方式问题初步进行了理论阐述和探讨 .  相似文献   

20.
独创性、科学性、可读性是学术论文的根本特性。独创性表现为“深”“新”两个方面。深,就是论文的认识内容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对事物有规律性、有本质性的认识和把握;新,就是论文具备新意,具备独立的见识。科学性体现在各个方面:选题即所研究的课题具有科学价值;思想方法的科学;充足的可靠的论据;论述科学。在语言平实易懂的基础上讲究文笔和文采,寓情于文,以情助理,可以增强论文的可读性,可以使论文丰富多彩,生发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