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弘扬和振兴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人们对“民族精神”这一概念进行反思。 我认为,民族精神同文化传统、同时代精神,都有着内在联系,毋宁说,它是文化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凝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一、培育和弘扬民族…  相似文献   

3.
曾加荣 《理论界》2006,1(8):92-94
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振兴。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意义深远而重大,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强国梦。与20世纪的中西文化论争一脉相承,都是在探索如何建设中国新文化,重铸民族之魂,振兴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曾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至今仍有着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挖掘《周易》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构筑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周易》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文明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反映社会要求,维系民族生存,推动民族前进的内在精神。简言…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992年12月9日-12日在中山市举行。这次会议,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系列研讨的第三次大型学术会议。兹述要如下: 中华民族精神是近年来海内学者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次讨论会以前,大陆学者对“中华民族精神”大致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歧义主要在于是否应从优劣两面去审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否同时具有精华与糟粕这样的两重性?民族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是否也应归入民族精神的范畴?从本次讨论会的论文和发言来看,与会学者对此问题的认识大体趋于一致。尽管表达各有不同,但都倾向于民族精神应理解为“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为多数人民所信奉”,而且“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民族文化的主  相似文献   

6.
作者论述了文化建设要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与现代科技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养民族精神,坚持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努力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努力使所建设的文化对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人,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见解。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民族自身的优劣性。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对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是这个民族是否具有生命力、内动力的标志。为振兴中华民族、尽快地实现“四化”,我们特设“国民性研究”一栏。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论,何为新中华民族主义、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实现道路是其基本内容。这一思想的提出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振兴中华民族,重要的问题是民族精神的新解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正确深刻地认识自己,这是决定民族精神解放程度的基础和前提;冲破僵化的思想观念是实现民族精神新解放的核心;实现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既是民族精神新解放的社会环境,也是民族精神自我解放的目标。民族精神彻底自我解放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在东方伟大复兴之日。  相似文献   

10.
一、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的一致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有渗透在其自己民族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民族优秀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和支柱。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建设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如何弘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使我们中华民族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时代提出的严峻课题,是摆在每一个炎黄子孙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讲,其重要内容和表现就是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集合体内多民族并存的客观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民族化”风格和色彩的精神文明。早在两干多年前,《礼记中庸》篇就托名孔子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大力革新,中华民族则完整具备了“共同语言”(书同文),“共同地域’’(长城以内广大地域),“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行同伦)及“共同经济生活”(车同轨)的基本特征。此后,又经历了长期的融汇和凝聚的历史过程,牢固地形成了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独特素质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而在中华民族集合体内,除汉族之外,还有五十几个民族长期共存,们们的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生活习性、审美心理又各有不同。因此,在中  相似文献   

11.
戴小江 《理论界》2006,(3):157-158
中华文化将中华民族联成一体,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创新民族文化,有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振兴民族精神,创建具有鲜活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精神:一个研究的新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毛泽东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无论从来源、具体形态、表现方式、社会渗透力乃至社会功能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很大的不同。要将“毛泽东精神”作为一个独立范畴进行研究和使用,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之际重视并发展农村精神养老,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老年人精神世界的自由全面发展,符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精神养老面临家庭养老支撑力度减弱、老年个体精神自养能力不足、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注度不够等困境。应统筹多方力量构建完善的“他养”体系,推进实现人文关怀;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激发个体精神“自养”;激活乡村互助文化内生动力,赋能“互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精神论要商志晓任何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既是民族形成和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民族发展、振兴的现实需要。中华民族力求现代化、力求经济腾飞,同样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因此,在新时期提出民族精神问题并加强和深化对它的理论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那么,怎样才能振兴已有的民族精神呢?怎样才能形成并发展一种新的优秀民族精神呢?无疑,会需要很多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条件,是社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以身作则。 举例来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然  相似文献   

16.
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回应环境的挑战中所特有的精神信念和价值选择。它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柱、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生活态度。民族精神是由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文化是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前提和条件,而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集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核心地位,为其主体内容。那么中国传统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受儒学长期影响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呢?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用《周易大传》的两句话将之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故应努力不止;地势平顺,赞育万物,君子法地,故应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奋斗,回应自然与社会的挑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拼搏抗争,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厚德载物”,就是包容万物,以和为贵,以忍为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容忍的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具备了这两种精神,才生生不息,努力向上,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虽屡遭挫折,历经磨难,但始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而终使自己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与这两个历史任务密切相连,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先后确立了两大发展目标:一个是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是使中国“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是江泽民同志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阐述“发展是硬道理”时提出来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主题词。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与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致的,它表达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反映了党的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宏愿,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的颁布,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这是兴国安邦的重要举措。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是靠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史,新中国40余年的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一代接一代的拼搏、奋斗,才能确保我们在世界民族之…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民族意识。由于文化自身的价值悖论,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最下,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中都或多或少带有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因素。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的国际政治中确立自己的稳定的地位,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活性化问题。这取决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所达到的文化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20.
振兴中华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现代化,恢复中华民族在工业文明以前的世界地位。曾创造5000年华夏文明的炎黄子孙,自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困境之日,就开始了民族振兴之壮举,苦苦追求两个世纪,九死一生终不悔。世纪之交,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和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为中华民族之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标志,中华民族的世纪追求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