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文化开发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经济开发与文化开发并重,是新世纪大开发的必然趋势,我国西部地区丰厚的历史与现实资源也为西部文化开发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关注文化开发,致力于大力开发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弘扬西部古老文化,发掘革命文化资源,汲取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华夏西部精神,这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开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机制和传承机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西部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与传承并重;二是加大公益性开发力度;三是引进现代化开发方式;四是强化市场化开发方向;五是提高品牌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3.
西部文化资源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恢弘而博大、悠久且神秘、古朴又现代、多元但一体的文化同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样 ,是一宗宝的资源。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经济文化联姻互动的 2 1世纪 ,西部文化资源在西部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重视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临近之时 ,本刊 2 1世纪第一期与读者见面了。在此 ,本刊编辑部祝各位领导、作者、读者春节愉快 ,合家欢乐 !自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后 ,有关西部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 ,本期刊发的一组文章对西部大开发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讨论。张跃平、周基农同志的《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作用及培养途径》,阐述了制度创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创新的具体办法。白庚胜教授有感于目前西部大开发中文化的声音较弱 ,在《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一文中 ,对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进行了充…  相似文献   

5.
西部文化的特点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发展既是西部开发的目标,也是其重要资源.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对于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在西部开发中发展民族文化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7.
作为实景演出开山之作,《印象?刘三姐》通过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创意转化,实现了文化资本的溢出效应与产业带动,引领了行业的兴起与发展.然而,多年来利润可观的《印象?刘三姐》遭遇破产重组,反映了当前资本介入文化领域引致的企业经营管理危机.一方面,由于屡次股权变更、多次资本运作,其落入了被重复质押担保的"资本陷阱";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是《西游记》的诞生地,也是“西游记文化”的发祥地。弘扬“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游记》文化精神能够代表连云港人百折不挠、勇敢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开展《西游记》文化研究与连云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辅相成。在阐述连云港开发“西游记文化”资源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连云港“西游记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一战略性的前瞻决策,给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再次深化带来了新一轮的活力,开辟了更为广阔、丰富的物质文化的有效视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关中-天水区域的地缘特性,本就属于华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位区,对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巨大的物质资源以及已经挖掘和需更多投向的精神文化资源的挖掘,就成为学界关注研究的聚焦点。本文就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价值的认知;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种文化资源的认知;文化议政与政府文化决策的认知三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要求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外国和中国东部城市的发展印证了城市经济水平决定城市文化水准,城市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道理;在开发西部城市,塑造西部城市文化形象时,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这是西部城市建设应采取的重要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行政区划间隔、重复开发、粗放式开发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造成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导致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单一。因此,关天经济区文化资源开发应加强区域合作,进行跨区域联动,以专业化与差异化的文化园区整合文化资源,加强行业间、企业间合作,依托创意和科技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对中外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比较及效应分析,认为中国在融入国际体系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与权限分配,以保护法为核心的遗产法律、政策环境,选择恰当的遗产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建立广泛的参与机制,以此改善和建立有效的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文化遗产资源的属性、特性,定性定量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挥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探索实践开发与运作的路径,是无锡乃至中国许多城市的重要课题。文章将城市文化遗产置于城市文化的宏大背景和"文化资本"的独特视角中加以考察,分析了其资本属性,阐述了城市文化遗产"物态型(有形)与非物态型(无形)、递增性与共享性、多元化与整体性同时并存"的基本特性,提出了整体和重点相结合、利用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统一、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并举等开发运作的原则。通过对全国有关城市的案例分析,梳理总结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型"等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开发运作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无锡实际,分析了无锡建立"资源转换"的机制,实践"有机更新"的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无锡对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性开发和资本化运作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唯一性等特点,特色强、品位高,并与地貌、气候气象、生态景观相得益彰,利于广泛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发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思维方式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文化为生成的土壤和背景。思维方式作为文化体系中最深层的因素,又具有区别不同文化体系的质的规定性。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既表现为不同的文化现象,也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广泛的文化交流不仅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也可以带动人们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制作的重要资源,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运用于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不但是综艺娱乐栏目树立特色、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承功能,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需要。可以在相互尊重、双向让渡、文化认同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栏目模式创新、栏目单元整合以及娱乐元素运用等方式,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合理融入电视综艺娱乐栏目。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至高境界,是社会整体繁荣和发展的最高目标。新疆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增强新疆文化软实力,一是立足区域实际、突出多民族特色,使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二是解放和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三是以现代文化为导向、以旅游为平台,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四是新疆地域多元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相交融,促使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成为可以永续利用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向衰败,其中传承模式的衰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借鉴传统的传承方法,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恢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对当前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等现代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制度理论的引入,为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中对母国与东道国环境差异的刻画提供了良好的框架。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发现存在多种类型的制度差异,但还没有充分辨识出这些制度差异对进入模式选择的不同影响。通过对中国210家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发生的538项境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实证研究发现,相比文化差异,规制差异对技术资源与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加明显;而在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分组检验中发现,在进入制度评分比中国高的东道国时,相比规制差异,文化差异对资源与进入模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加明显。以上研究为更全面、细致地理解制度理论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进入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